怎么学高一地理啊、、、、急.........

亲们帮我把知识点列出来
哪些需要背啊,都是什么啊
谢谢了,快考试了
啊啊,急死了
甚也不会
尤其是经度纬度
怎么求地方时

首先:把书上所有的黑体字仔细的看一遍
主要多看地图。几张图都要熟记,季风和气候的,洋流循环的那张。主要考的几张大图你都要熟记,内容其实并不多。
(另我附上我的地理学习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地理我觉得这个学科比较简单。因为N多东西都在地图上,记住几张主要的地图差不多就能得到100的5到60分。如果在多留意几张地图你就能不看书也能得到70多分了。因为地图的信息含量很大。
这个地理得地图立体化得想象记忆很好。比如地球仪,想的时候 你头脑里就真的想一个地球仪出来。哪些是经线哪些是纬线,还要能转动,想本初子午线就要能想到你所有有关于本初子午线的图片和知识。(比如穿过格林尼治天文台)。不知道你看过谷歌地球没点哪哪就凸出来显示出详细的信息。你头脑中的那个地球你看到那个地方的问题哪个地方的所有信息就一股脑的蹦出来了。(就比方你看到一道关于刚果的题目,你的头脑中的踢球就转到非洲,接着刚果更加突出的显现在你脑海里,接着这个地方的经纬度,地形气候,人文地理,经济一股脑的直接窜出来了。)
这些要如何让做到呢?
1。你看东西记东西不要孤立的去记,联系旁边相关的内容比较着去记。(比如几个季风气候的区别,比较着去记。不要一个一个去记。)
2。一定要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地球的模型,考经纬,时区的时候脑子中的地球就变成书上那个经纬的地图,
平视图时,把0度经度放在眼前就要知道后面的180在哪里。20度 E在面前就要知道160度在哪。
极视图时,书上的南极视图,北极视图都要可以再脑子里想出来。
(你脑子里地球想怎么转就要能怎么转,左转右转,上转下转,经度纬度地图国家都要能一起转,就像地球仪在你手里一样,甚至要更为灵活。那个感觉你可以拿个地球仪去感觉感觉,经、纬、地理事物随着你手中的地球转动的感觉。。。。。)
3。看地图要养成先看世界地图的习惯,每个地区的标志性国家一定要记住,一说到脑子里的地图就要蹦出来这个国家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不要一开始就看区域地图。要看也要在世界地图上看。这样看有个好处,你可以知道你看的地方究竟在世界的那个地方。人文联系着气候,地理去看,有很多关联性。同一经度,纬度相似的地理事物要可以的去注意和总结。其实不仅仅是如此,一切具有相似性的信息都要留意其中的区别。
4.看区域地图或者某个国家的地图不仅仅看行政区域图、季风气候图、农业产品图分布或者地形地理图。你要在看行政区域图的时候能在心里想到哪个地方刮什么风下什么雨 地形怎么样 平原?山地?丘陵?种植什么农作物,为什么要种植这些东西,总之就是一句话——你要能把你看到的所有关于那个区域的各种地图都要能在一张图上想出来就OK了。
说了这么多我都有些乱了,不知道是否有条理,你能否看懂,我已经尽力的把自己的经验都告诉你了。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这些我回答另一个同学的问题时的答案,我觉得你们的问题差不多就给粘过来了,这都是我自己回答的,拥有所有的完整的版权的哦。不存在侵权问题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10-03
我是高二学生,学好高一地理关键要上课听,有些问题都是不靠背,要靠听,就像潜移默化一样,还有重点题型要背,建议做一些原来的期末考试卷子,了解题型··
第2个回答  2009-10-05
高一地理知识点精要
第一章
【1.1人类认识的宇宙】
1、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 构成的;宇宙是在不断 和__变化之中。 16世纪 倡导的“ ”,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宇宙中各种形态的物总称为 。如晴朗的夜晚可看见星光闪烁的 、在星空中移动的 和圆缺多变的 ,有时可看到轮廓模糊的 、一闪即逝的 、拖着长尾的 。
2、天体之间相互 和相互 ,形成天体系统。比地月系高一个级别的是 系,比太阳系高一个级别的是 系或 系。天文学上把 系和现阶段能观测到的
星系,合起来叫做 星系。 星系就是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
3、 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质量的 %,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行星分别是: 、 、 、 、 、 、 、 、 。小行星带位于 星和 星之间。类地行星有 、 、 、 ;巨行星有 和 ;远日行星有 、 、 。
4、距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距地球最近的星球是 ,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
5、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 行星。因为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地球的 、 、 和 、 运动有自己的特点,但并不特殊。
6、地球贵在是一颗适于 生存和繁衍的行星。为什么地球上有生物的条件:其一,地球有稳定而安全的 环境。包括:①地球所处的 条件稳定;②地球年处的 空间安全。其二,地球 具备了生物生存的条件。包括:①地球与太阳的 适中,使地球表面平均气温为 ℃;②地球的 和 适中,其引力可使大量 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 层,再经过漫长的演化,逐渐形成以 和 为主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③地球内部的 运动,加速了 从地球内部逸出,形成原始 。可见,地球处在一个比较 和的 环境中, 又具备了生物生存所必须的 、 、 等条件。
【1.2太阳、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1、太阳是一个巨大炽热的 球,主要成分是 和 ,表面温度约为 K;太阳源源不断地以 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称为 。
2、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 。太阳内部在高温高压下,4个 原子核经过一连串的反应,变成1个 原子核。在此过程中,原子核质量出现了 ,其 的质量转变成了能量。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 ,促进地球上的 、 运动和 活动的主要动力。地球上的热量主要靠 和 运动来传递,而 和
的运动形成大气环流和洋流,所以,太阳辐射对 环境的形成和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 。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它们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下的 能。
4、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 、 和 三层。太阳大气的变化,通称为 。最主要的太阳活动有光球层的 和色球层的 。 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其变化的周期大约为 年(黑子不 )。 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5、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 的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 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②对地球 的影响。 爆发时,会引起 的扰动。 波无线电信号被部分或全部吸收,从而导致 衰减或中断;③对地球 的影响。太阳抛出的带电离子流,能使地球 受到扰动,产生“ ”现象。
【1.3人类对宇宙的新探索】
1、1957年10月, 用火箭把第 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天。1970年,我国第 颗
人造卫星“ ”1号发射成功。1999年,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号发射升空(我国神舟系列飞船都是在 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的)。
2、1981年世界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美国),使人类对宇宙空间的认识从空间 阶段进入到空间 阶段。
3、宇宙环境中蕴藏着丰富的 资源: 资源、 资源和 资源。
4、宇宙空间具有 以及 、 和 等地面实验室难以模拟的条件。利用人造卫星做各种科学实验就是利用宇宙中的 资源。
5、科学家发现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 元素和约 种矿藏,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 ,它是核聚变的理想燃料。
6、太空垃圾的来源: 、 、
。太空垃圾大约以每年 的速度增加。
7、清除太空垃圾的办法①限制排放;②将停止工作的卫星推到其他轨道;③实施回收。
【1.4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是地球的 和 。
2、地球的自转:①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呈 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 方向旋转;②周期:1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一周 o ,所需的时间为 。③速度:地球表面除 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 ,大约为 o/小时。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 , 处的线速度最大,南北纬 o的减为赤道的一半。 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3、地球的公转:①轨道。地球的公转路线叫 。它是近似正圆的 轨道,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每年 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每年 月初,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②地球公转方向是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 方向绕太阳运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沿 方向绕太阳运动。③公转周期:1恒星年,地球公转一周 o ,所需的时间为 。④公转速度:近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 ,远日点附近,地球公转速度最 。
4、自转与公转关系: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可以用 平面与 平面的关系来表示,两平面的交角目前为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 (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 星)和 的大小,可看作是不变的。因此,太阳在 线之间作周年变化。太阳起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为1个回归年,即 。每年太阳直射1次的地方是 上,每年太阳直射2次的地方是 ,没有太阳直射的地方是 和 。
5、完成下表,并认真观察教材17页—18页的图1.22和图1.23。
日 期 北半球节气 太阳直射点位置
3月21日 在 线上,并
将向 移动 3月21日——9月23日,太阳直射 半球,是北半球的 半年
6月22日
点附近 在 线上,并将向 移动
9月23日 在 线上,并
将向 移动 9月23日——3月21日,太阳直射 半球,是北半球的 半年
12月22日
点附近 在 线上,并
将向 移动
【1.5地球运动(自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产生了的地理意义有① ;② ;③ 。
2、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 。随着地球自转,即将由夜进入昼,其线叫 线,反之,即将由昼进入夜,其线叫 线。
3、地球各处的昼夜状态可以用 来表达。在昼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大于 ,即太阳在 之上;在夜半球上的各地,太阳高度总是小于 ,即太阳在 之下:在晨昏线上的各地,太阳高度等于 ,即太阳刚好在 上;直射点上,太阳高度等于 。
4、昼夜交替的周期,或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是1个 日,时间为 小时。 制约着人类的起居作息,被用来作为基本的时间单位。
5、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统称为 。随着地球的自转方向,东边的地方时总比西边的
。经度每隔15o,地方时相差 小时。本初子午线又叫 o经线。就经度而言,此经线以东叫 ,此经线以西叫 。此经线又是 时区的中央经线。从理论上全球共分为_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的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_小时。6、有些国家采用特别计时方法: 采用半区时(东5.5区), 采用东部时区的区时(位于东8区和东9区之间,采用东9区的区时)。我国目前全国统一采取 时间,即
区区时,实质是东经 o的地方时。
7、沿地表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 偏转;在南半球向 偏转;在赤道上无偏向。长江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河道 偏,使 支水道不断淤塞。
【1.6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产生了的地理意义有① 和 的变化;② 和 。
2、地球表面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可以用通过 和 的变化来体现。昼夜长短反映了 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内 的太阳高度,反映了 的强弱。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理解完成下页表格)
北半球各地 南半球各地 赤道
3.21~9.23
太阳直射
半球 ①昼长夜短;②纬度越高,昼越 ;③12月22日,昼达一年最 ,北极圈内有 现象。 ①昼 夜 ;②纬度越高,昼越 ;③6月22日,昼达一年最 ,南极圈内有 现象。
任何时候赤道昼夜均为

小时

9:23~3.21
太阳直射
半球 ①昼长夜短;②纬度越高,昼越 ;③6月22日,昼达一年最 ,北极圈内有 现象。 ①昼 夜 ;②纬度越高,昼越 ;③12月22日,昼达一年最 ,南极圈内有 现象。
3.21、9.23太阳直射

这两天全球昼夜均为 小时

4、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 。如,6月22日,北半球节气是 ,太阳直射 线,正午太阳高度由 线向两侧递减,即这一天,距 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 。
5、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规律:①6月22日,北半球 日,太阳直射 线,此时,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各纬度达一年最小值。②12月22日,北半球 日,太阳直射 线,此时,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值; 各纬度达一年最小值。③3月21和9月23日,分别是北半球 日和 日,太阳直射 ,正午太阳高度自 向两极 。(即离太阳直射点愈近正午太阳高度愈大,反之愈小)
6、全球除赤道以外,同一纬度地区, 和 随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规律,形成了四季;同一季节, 和 随纬度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纬度分布的规律,形成了五带。赤道上有无四季和五带变化? 。
7、根据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而划分的四季:夏季就是一年内 最长、 最高的季节;冬季就是一年内 最短、 最低的季节。春秋二季就是 的过渡季节。
8、北温带的许多国家把 、 、 三个月划分为春季;_、_、_三个划分为夏季;_、_、_三个月划分为秋季;_、_、_三个月划分为冬季。
9、五带的划分是以划分方法,它以 线和 圈为界限,把地球表面粗略地分为 、 、 、 、 五个热量带。五带反映了年 总量从低纬向高纬地区减少的规律。
分布范围 阳光直射情况 极昼极夜情况
北寒带
北温带
热带
南温带
南寒带

★ 10、黄赤交角与五带面积的关系:热带、寒带与黄赤交角同步变,温带反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