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青藏高原地区地貌特点

请分别回答四川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地貌特点,以及该地区对当地交通运输建设的利弊

四川盆地,周围重重山岭环绕,盆地底部低山丘陵起伏。青藏高原地势高峻,气候寒冷,形成高寒荒漠和多年冻土区,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该地区交通运输建设需克服许多天然屏障,工程艰巨,要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需要有雄厚的资金和科研作支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01
四川:
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7万平方公里,海拔300-700米,四周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环抱。盆地底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区,由成都平原、眉山—峨眉平原组成。其中,成都平原面积达6200平方公里,是我省最大的平原。龙泉山以东地区为盆地丘陵地貌区。该区地貌条件差异较大,据此又可分为川中方山丘陵、川东平行岭谷区两个地貌亚区。华蓥山主峰海拔1704米,是盆地内最高峰。川东盆地四面的山岭海拔一千至三千公尺,是阻挡冬季冷空气的天然屏障。盆地气候具有冬暖、春早、夏热等特点(成都气温会高达摄氏三十三度),夏季普遍长达四至五个月。全年云雾多、日照少,有云雾的阴天每年平均占二百天以上,冬雾尤甚。
西南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部横断山系中段,地貌类型为中山峡谷。全区94%的面积为山地,且多为南北走向,两山夹一谷。山地海拔多在3000米左右,个别山峰超过了4000。主要山脉有小凉山、大凉山、小相岭、锦屏山。最高峰为石棉、九龙与康定三县交界处的无名山峰,海拔高达5793米。本区东部的大凉山山地为山原地貌。山原顶部海拔为3500—4000米,北部为大风顶,南部为黄茅埂。本区中部的安宁河谷为平原,面积约960平方公里,是我省第二大平原。
川西北高原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分为丘状高原和高平原。丘谷相间,谷宽丘圆,排列稀疏,广布沼泽。分布在若尔盖、红原与阿坝一带的高原沼泽是我国南方地区最大的沼泽带。川西山地西北高、东南低。根据切割深浅可分为高山原和高山峡谷区。主要山脉在岷山、巴颜喀拉山、牟尼芒起山、大雪山、雀儿山、沙鲁里山。大雪山主峰贡嘎山海拔7556米,它不仅是四川第一高峰,也是世界著名高峰。

青藏高原:
位于我国西南部,在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特点:雪山连绵,冰川广布;远看是山,近看是川;世界最高,中国最大。
第2个回答  2009-09-03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包括西藏、青海、四川西部和新疆南部山地等广大地区,面积约为230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4500米,有“世界屋脊”之称。
青藏高原实际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脉组成的高山“大本营”,地理学家称它为“山原”。高原上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和西北—东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连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说“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个最主要的特征。
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个重要特色就是湖泊众多。高原上有两组不同走向的山岭相互交错,把高原分割成许多盆地、宽谷和湖泊。这些湖泊主要靠周围高山冰雪融水补给,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门户,独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内,为断层陷落湖,面积为4456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达38米,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区境内的纳木湖,面积约2000平方公里,高出海平面4 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这些湖泊大多是内陆咸水湖,盛产食盐、硼砂、芒硝等矿物,有不少湖还盛产鱼类。在湖泊周围、山间盆地和向阳缓坡地带分布着大片翠绿的草地,所以这里是仅次于内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区。
青藏高原不但湖泊众多,而且还是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的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力资源极为丰富,高原的地势高,面积广,从太阳那里获得的光热资源特别充足,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天高地寒”的不足,为生物的生长、人类的活动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有利条件。在那里,只要是晴天,大多数地区日照都在12小时左右.全年日照总时数一般为2500~3200小时,比它东面的长江流域、四川盆地和江南丘陵地区多50~100%。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也强,这里地面每平方厘米面积上每年得到的太阳辐射能一般达到140~180千卡,也比上述3个地区高出50~100%。因此,太阳光能源的利用将是青藏高原的一项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
青藏高原上还有一条很长的山间河谷盆地,这就是藏南谷地。另外在高原的东南部,由于河流切割形成了一系列南北走向的深切峡谷。祁连山也有一系列与山脉走向一致的纵向河谷。这些河谷盆地,地势比较低乎,气温较高,而且大部分河谷气候也比较湿润,所以成为青藏高原的主要耕作区。有的河谷两侧山坡还有森林,特别是高原东南部的峡谷地区,是中国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3个回答  2009-09-05
hgjghjgjhg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