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罗神奇的物理现象~

搜罗一些奇特的物理现象,比如不同密度的气体大量混合在一起时会产生海市蜃楼;比如,房子地板下面要是挖个洞,连着热水厂,就会在特定时间像闹鬼一样地地震;比如,在一个走廊里可能会因为微弱的回声影响你的听觉;比如,用激光器在水里打一下,就可以让水里的人死于心脏麻痹;比如,故宫所谓的闹鬼是因为宫墙中的四氧化三铁造成了幻象……像这样的物理原理,大家知道多少告诉我多少。尤其是可以用来杀人的物理方法,越有科学味的越好。
不过,我不要从电视剧里看过的事情,要原创的~!我要用这种原理写推理小说的,谢谢~
………………………………我说了,要原创,不要电视剧里看来的,我要是把《神探伽利略》里的情节写在小说里那不成抄袭了吗……?千万不要电视剧里看来的,还有什么小说里写的。要生活中遇到的,或者听别人讲的……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原创……

姆潘巴现象:1963年,坦桑尼亚的马干巴中学三年级的学生姆潘巴(Mupainmubar)经常与同学们一起做冰淇淋吃。在做的过程中,他们总是先把生牛奶煮沸,加入糖,等冷却后倒入冰格中,再放进冰箱冷冻。有一天,当姆潘巴做冰淇淋时,冰箱冷冻室内放冰格的空位已经所剩无几。为了抢占剩下的冰箱空位,姆潘巴只得急急忙忙把牛奶煮沸,放入糖,等不及冷却,就把滚烫的牛奶倒入冰格中,并送入冰箱。一个半小时后,姆潘巴发现了一个让他十分困惑的现象:他放入的热牛奶已经结成冰,而其他同学放的冷牛奶还是很稠的液体。照理说,水温越低,结冰的速度越快,而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水,应该是冷牛奶比热牛奶结冰速度快才对,但事实怎么会颠倒过来了?

共振(resonance):

1.共振的现象已为大家所熟知,因为基本上大家都看过物理书上“一队士兵在坚固的桥上整齐地走会导致桥坍塌”的案例。
2.共振是指一个物理系统在其自然的振动频率(所谓的共振频率)下趋于从周围环境吸收更多能量的趋势。
3.如果两个物体的固有频率又或是成整数比,就会发生共振的现象。震荡的强度是振幅的平方。

压电效应(Piezoelectric effect):

这个词汇出现在第4话汤川初次见到田上升一的场景,汤川称赞田上的论文不错。猜测田上研究方向就是这个(注:为杀人武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
翻资料的时候才知道原来这个专业的词汇已经出现了100年了。
它的定义为

: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当外力去掉后,它又会恢复到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当作用力的方向改变时,电荷的极性也随之改变。相反,当在电介质的极化方向上施加电场,这些电介质也会发生变形,电场去掉后,电介质的变形随之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逆压电效应,或称为电致伸缩现象。
这种效应的用途也是很广泛的,可以用作声波的传感器与接受器,振动能和超声振动能-电能换能器,以及机器人的接近觉传感器。

然后就是在资料中找到这样的一句话:
1927年,伍德(R.W.Wood)与鲁密斯(A.L.Loomis)首先使用高功率超声波。使用蓝杰文型的石英换能器配合高功率真空管,在液体中产生高能量,使液体引起所谓的空腔(cavitation)现象。同时也研究高功率超声波对生物试样的效应。

空腔现象(cavitation):

又称空化、气蚀现象。最早发现这个现象是在20世纪初。当时第一批巨轮试航了12小时后,就发现螺旋桨受到了严重的损坏。最后发现工程师发现螺旋桨高速转动的时候会产生大量微小气泡,这些气泡虽然很小,但当他们破裂的时候压强可以达到几千个大气压。于是气泡不断地破裂,在液体中形成激波或是高速微射流。金属材料受到这种攻击后,结构会被破坏。另外,有科学家论证,超声波的空泡破裂的时候会瞬间发出光芒,理论上破灭时的温度可以达到2 000 000K。超声波杀人原理就暂时解释到此,如何杀人那又是另一个话题。
题外话,平时清洗眼睛的商店就是利用超声波的空腔现象,只不过频率没有那么高。

浮在水面上的字。要实现这个效果就要使用到米纸,那,什么是米纸呢?
米纸,RICE PAPER,以米为原料。首先把米磨成细粉,加入水后变成糊浆,再蒸熟后碾成薄纸状,即成。用于食物包装(常见于花生牛奶堂,神舟7号上宇航员服用的“太空养心丹”也用米纸),可以食用。
那么,现在就解释那个小实验:
1)用油性笔在米纸上任意写字。
2)把米纸轻轻放在水面上。此时现象开始出现。米纸开始慢慢变得透明,因为这时候米纸在水中变成溶胶,慢慢地、不均匀地向四周扩散,几乎在水中看不到了。
3)油性笔的油脂不溶于水,密度一般在0.91g/ml-0.93g/ml之间,而水的密度为1g/ml,故用油脂写成的字会漂浮在水面上。此时只要不触碰水面,字就不会消失。

ER fluid(Electrorheofogical Fluid)*:
即粒子分散型电流变液。通电时,它的粘度随外电场增加而变稠,从液体向固体演变,当电场足够大时,整个体系表现出类似固体的特征。当去掉外加电场时,它又由固态重新恢复到原有的液态。由于这种材料可以在电场作用下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转换,故被称为电流变液。由于电场可由电脑操纵,因此可变态的电流变液又被称为智能材料。用于机械工程、汽车工程、控制工程等领域。

认知心理学:又称信息加工信息学。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成为西方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它涉及人类的高级心理过程,包括意识、记忆、注意、表象等。其理论基础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学科中,如管理学、传播学。

图式(schemas):人们用来组织他们关于某个主题的知识,关于周围的社会世界的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会影响人们所注意思考和识记的信息。没有图式,我们对这个世界就很难理解,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我们曾经知道的事物的信息。图式更象我们身体里面的记忆搜索引擎,迅速找到某些真实(也有可能是虚假)的信息,减少了模糊性。

记忆的可提取性(accessibility):图式和概念在人们的头脑中所处位置的优越性以及当我们对社会世界作出判断的时候,使用这些图式和概念的可能性有多大。也就是剧中所说的先入感。

记忆重构:由华盛顿大学的伊利莎白 罗夫特斯教授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该理论说明:一种有关记忆和回忆的准确理论必须包括重构过程,即当新的信息被整合到人对某一事件的最初记忆中去的时候,这种重构过程就回发生。

参考资料:http://hi.baidu.com/xintangl/blog/item/2d2e16df45bd4c156327983f.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31
我觉得,要原创的话,比较有趣的、又能杀人的就是与物理效应有关的视觉错觉现象
这个查些资料就出来了
第2个回答  2009-09-06
1、挂在壁墙上的石英钟,当电池的电能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刻度盘上“9”的位置。这是由于秒针在“9”位置处受到重力矩的阻碍作用最大。
2、有时自来水管在邻近的水龙头放水时,偶尔发生阵阵的响声。这是由于水从水龙头冲出时引起水管共振的缘故.
3、对着电视画面拍照,应关闭照相机闪光灯和室内照明灯,这样照出的照片画面更清晰。因为闪光灯和照明灯在电视屏上的反射光会干扰电视画面的透射光.
4、冰冻的猪肉在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解冻得快。烧烫的铁钉放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装有滚烫的开水的杯子浸入水中比在同温度的空气中冷却得快。这些现象都表明:水的热传递性比空气好,
5、锅内盛有冷水时,锅底外表面附着的水滴在火焰上较长时间才能被烧干,且直到烧干也不沸腾,这是由于水滴、锅和锅内的水三者保持热传导,温度大致相同,只要锅内的水未沸腾,水滴也不会沸腾,水滴在火焰上靠蒸发而渐渐地被烧干,
6、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越走样.因为镜里的像是由镜后镀银面的反射形成的,镀银面不平或玻璃厚薄不均匀都会产生走样。走样的镜子,人距镜越远,由光放大原理,镀银面的反射光到达的位置偏离正常位置就越大,镜子就越走样.
7、天然气炉的喷气嘴侧面有几个与外界相通的小孔,但天然气不会从侧面小孔喷出, 只从喷口喷出.这是由于喷嘴处天然气的气流速度大,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气流表面压强小于侧面孔外的大气压强,所以天然气不会以喷管侧面小孔喷出。
8、将气球吹大后,用手捏住吹口,然后突然放手,气球内气流喷出,气球因反冲而运动。可以看见气球运动的路线曲折多变。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吹大的气球各处厚薄不均匀,张力不均匀,使气球放气时各处收缩不均匀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不断变化;二是气球在收缩过程中形状不断变化,因而在运动过程中气球表面处的气流速度也在不断变化,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所以气球表面处受空气的压力也在不断变化,气球因此而摆动,从而运动方向就不断变化。
9、吊扇在正常转动时悬挂点受的拉力比未转动时要小,转速越大,拉力减小越多.这是因为吊扇转动时空气对吊扇叶片有向上的反作用力.转速越大,此反作用力越大.
10、电炉“燃烧”是电能转化为内能,不需要氧气,氧气只能使电炉丝氧化而缩短其使用寿命。
11、从高处落下的薄纸片,即使无风,纸片下落的路线也曲折多变。这是由于纸片各部分凸凹不同,形状备异,因而在下落过程中,其表面各处的气流速度不同,根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压强小,致使纸片上各处受空气作用力不均匀,且随纸片运动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纸片不断翻滚,曲折下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