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如何给自己定位

如题所述

在教育教学中,一个教师如何给自己定位,不仅直接影响自己的教学成绩,而且还直接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生活 不容回避,某些教师把课堂变成了行使管理权利的跑马场,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权威和权力占了上风,命令、禁止和规定层出不穷,一些学生便是在这多条绳索织成的权力网中,捆绑着手脚被动求学,他们的所学所做无所谓"心悦诚服",权当完成父母和老师交给的任务,努力成为父母和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乖学生。这种情形的教育,学生累,老师更累,为什么?因为老师变成了行为的准则,任何学生的行动都要看老师的脸色行事,任何事情都要老师吩咐着来做,因为学生怕万一自己自做主张做了什么事不合老师的意,可能会遭到批评或训斥。所以学生没有自己的主张,也不敢有自己的主张,所有的责任都落在老师一个人身上,不累才怪!!!!不要忘了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感情的的人啊,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结果会大不一样的。课后,魏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工作的一些小的事例。就在魏老师成名以后,他仍然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他因为工作的关系,要做一些行政工作和做一些讲学,他在学校的时间比其他老师的要少得多。但他大胆地用班干部,让学生自治,班级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各项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我想除了他是一个名人之外,他对学生的态度改变了以前的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可以和学生换位思考一下,即如果我是学生,我希望老师怎样和我们交流,我希望的班集体是怎样的班集体。真的能够把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全体学生都和同心协力,作为教师的你还要天天这样辛苦,还要这么烦心吗?我想,那时你就会享受你的成功教育给你带来的喜悦,学生也会陶醉在你的成功教育之中的。2生活中,我们会碰到许多令人感到棘手的问题,但当这些问题已经出现而你又没法解决时,你是否会换位思考呢。换位思考换的是一种角色,换得的是一种心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两难的局面,大家都不肯让步,使得局势处于紧张之中。倘若大家互换角色,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一下,你失去的也许是暂时的利益,但你却赢得了一种心境。换位思考表现出了一个人的品性。懂得换位思考的人,更多的是为他人着想;而总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失去的不仅仅是利益,朋友,更多的还有人的品格与本性。而这一点,也是做人的基准点。换位思考可以帮你换来机遇。能够替他人着想的人,自然也会为一个集体着想,我们常说舍小家顾大家,这也不正是一种换位思考的体现吗?能够站在集体的位置上看待一个问题,这不是千里马应具有的品质吗?具有千里马品质的人,自然会有伯乐发现你。 对于那个小羊,小狗请客吃饭的问题,其实我们只需换位思考,便能得知其中缘由。羊是素食主义者,而狗却恰恰相反。小羊和小狗若是考虑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出现那种尴尬的情况了。 换位思考是一味良药,它能治愈那些固守己见者。换位思考是一块磁石,它能凝聚那些不易相处的个体。换位思考是一屡春光,它能照亮那些处于黑暗之中的人。 换位思考换的是一种角色,一种立场,一种观点,换来的是一种机遇,一种心境,一种人生。也许你正被某事所困惑不已,也许你与他发生不愉快,也许你常被家长训斥,也许……
也许,也许你只需要换位思考。3。1.教育目标换位 在教育观念上教师要从关注学生的学业向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换位,目标上过分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人格的造就,忽视了学生对社会环境的适应,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因此,教师应着眼于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把重点转移到素质教育上来, 2.教学方式换位。在教学方式上,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换位,学科由纵向向横向转变,教学不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上,要让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上、生活中获取知识,到图书馆、实验室获取知识,这样就可避免造成学生知识面过窄、过死的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各学科之间要互相渗透,文理协调发展,这样就可避免造成学生偏科现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培养模式换位(1)由面向优生转为面向全体,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改变只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现象,使所有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社会各行业的人才,(2)由掌握知识转为终身学习,教师要站在学生终身学习的高度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既教给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又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本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3)由智力素质转为人文素质,有人说:“成绩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道德不好是毒品,”这话很有道理,教师在注重培养学生智力素质的同时,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道德品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心理换位的思考
心理换位能诱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教师在掌握教学规律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心理角度去思考问题1.体现人格尊重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以心换心,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珍爱学生的每一份自尊,教师面对的是聪明而敏感的青少年,他们更需心灵的抚慰,更需体贴入微的爱心,教师在教学中,要仔细审查自己的言行,任何针对学生的表扬、批评、鼓励,都要始终为学生着想,多一些鼓励,多一些理解,多体验学生的感受,以人格的力量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以真挚的爱给学生以学的信心,促进学生身心发展,2.体现心理特点初中学生处于半成熟时期,兴趣、爱好和理想都不稳定,教师要掌握学生心理特点,在感情上、心理上迫近学生的心态,使师生之间架起一座相互信任的桥梁,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引导,只要教师从学生心理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从学生的内心世界、接受程度、生活方式、承受能力等方面考虑问题,就可使教师和学生心理上更加接近,感情上更加融洽,学生就会以同样的爱回报教师,并把这份感情转移到教师所教的课上,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学习上,教师的教学工作就能顺利完成,学生的成绩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3.培养逆向思维初中生处于个体心理发展阶段,特别是初二后学期,往往表现出逆反心理的特征,这正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最佳时期,教师只要正确引导,既能防止逆向心理的负面效应,又能抓住最佳时期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发展的过程,由果追因,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三、角色换位的思考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角色的转变十分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成长的合作者、促进者和朋友,1.备课重点是研究学生 教师备课活动的重点不在于研究课程标准或教材,而应转变为研究学生,研究学生的已知与未知,研究学生认知与情感发展的需求,研究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备课活动不再是琢磨我怎么讲能讲得清楚、透彻、到位和学生听得懂,记得牢,要注重的是课堂上学生怎么学、怎么动及为了学习活动的有效开展,使学生学得更多、更好,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点起学生创新的火花,如何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参与,如何能让学生的眼、耳、口、手协调并动,这些都是教师备课活动应思考的问题。2.课堂教学要丰富多样 教师要从一支粉笔一张口转变为努力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技术手段;努力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多变的教学形式,传统的授课主要*教师讲学生听,结果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一个讲授者、课堂的主宰者,变成学生成长的合作者和朋友;变成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首先,教师在教学模式上,由讲解型变为自学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不能代替也代替不了,让他们自己阅读,自己感受事物,观察、分析、思考问题,让他们明白事理,掌握知识。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老师变为朋友,让学生把感悟深刻的东西讲出来,通过教师正确引导掌握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探究欲,教师如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欲望,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再次,教师在组织形式上,由主宰者变为合作者,让学生利用各种学习方式,通过感知途径,在集体与个别学习中,在思考、操作、争论、探究的过程中实现有效学习,教师可以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灵活多变、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开展学习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都有机会经历“看、想、听、说、辩”的学习过程,教师置身于其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给学生一个相互学习的平台,给学生一个表现自己独特见解的平台,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问题意识重在培养 教师要把“问题”权还给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让学生主动去寻求问题,积极去探索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学生探究问题和主动提出问题的情境,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以提问题机会,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增加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启发学生去积极思维、积极探究、寻找规律、发现问题。第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入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不爱提问题,主要因素之一是长期养成教师提问题,学生回答,或满堂问满堂答的习惯,扼杀了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题,养成学生善于提问题的习惯,真正使课堂变成“我要学”“我会学”的舞台。 4.教学环境和谐宽松。创造性人才培养有赖于民主、和谐、合作的课堂氛围,在“民主”这个土壤中吸取养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使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要努力营造一个健康、和谐、民主、温馨的学习环境,教师要置身于“民主”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真心诚意地与学生平等交往、交流、对话,教师由教育的操纵者、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学生才能舒展天性,发展个性,生动活泼地成长和发展。 教师怎样"换位思考"?
一、知学生所想   教师要多和学生们接触,以了解他们在想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在实际工作中从学生的利益出发,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教师要非常重视学生的意见,制定班规班纪都要征求学生的看法,取得大家的共识才付诸实施,寻找机会与学生对话、交流,集体活动时和学生坐在一起,从不板面孔坐在一旁;课间与学生聊聊天,谈谈他们所关心的话题,足球、歌星啊等。尽可能地参加他们的活动,看一些在学生中的流行小说、报纸等,以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和共同语言,这个时候,他们就愿意把烦恼、喜悦、成功、失败等告诉教师,也使我更能及时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动态,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赏学生所长   心理学认为,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有希望被人欣赏、肯定的心理欲望,这种心理一旦得到满足,会大大激发他的潜能和创造力。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也要常常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对待学生取得的成绩,看重他们所取得的成绩,去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地、适度地加以赞赏和肯定。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四上":对学生好的表现要"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上、落实在行动上",绝不能视而不见。教师只有赏其所长,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三、除学生所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课堂上是帮助学生解决疑难。教师要积极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从被动听、啃书本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教师的"导"转化为学生的"思",转化为学生的探索研究,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看懂、读懂的教师就不要再讲,否则就是浪费时间;学生能发现的,教师不要点明,否则就是限制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应该信任学生,解放学生,调动学生,促进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自己创新。  四、容学生之过   曾经有位学生,成绩还不错,我也很喜欢他,但有一次竟当作大家的面说慌,同学们都看着我,我知道这是一个对全班进行教育的好机会。我对这位学生说:"也许你今天的话骗得了我一个人,但是骗不了全班学生"。话音刚落,同学们齐唰唰地把目光集中到他身上,他满脸羞愧地低下了头。事后,他主动找我认错,学生毕竟是学生,他们会有很多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行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批评,帮助他们改正。学生犯了错误,有时是不自觉的,事先并不都意识到,也有的是犯了错误还振振有辞,那么就要挖掘价值支撑点。换个角度,也许其中不乏人性的闪光点。如打架,也许是他自认为的两肋插刀的义举;迟到,也许是为了信守某一个诺言。在学生的错误中,也能找出其向善的亮点,深入内心,矫正是非标准,以引导为主,而不是全盘否定,无所适从。作为教师不要纠缠不放,更不能无原则地加以放大。否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容人之量,一定要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再下结论。即使需要批评也要就事论事,有根有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今天,整个社会已越来越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我们就是置身其中的无数个小齿轮。当这台机器高速运转时,齿轮之间的偶尔摩擦在所难免,如果都能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多一份包容与理解,多一点体谅与信任,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就有可能避免更大摩擦的发生。   五、解学生所难   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样的,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家庭教育的失误。例如父母对孩子期望值过高,造成孩子思想压力过重。这种情况首先家长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式,然后再做孩子的工作。第二是学生个人的学习倾向性过于明显。学生之间智商差别很小,但每个学生都有学习倾向性。有的孩子只喜欢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对数学、物理等理科学不进去,这就需要学校和家庭及时采取救助措施。第三是教育造成的问题。有时候老师没能很好地因材施教,使学生对某个学科产生反感,长期的不良积累过多,就造成了成绩无法提高。因此就要求教师在钻研教材、设计教学过程,选用教学方法和策略时,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去考虑,才能理解学生的困难和困惑,才能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解学生之所难。在教学中注意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对教师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这又是能够实现的,因为我们每个成人无一例外地"出身"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学生也不例外。有了困难的时候大家都期待别人伸出援助之手,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学生遇到心理障碍等问题你去想法帮他度过难关……
一、以学生时代的我为模板
许多新教师常说的一句话:“现在的学生真不知道怎么搞的,那么简单的题目竟然也不会做。”这就是以自已为模板的典范代表,预测学生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时候,以自已学习能力的为标准来评价全体学生,殊不知能与自已相提并论的学生有多少,殊不知自已当时的同学中比自已差的还有很多。如果有这种想法的老师难免在教学设计的时候,会把起点定得太高,以致于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得不到照顾。也有老师这样说:“××学生可真行,连我都考虑不到的,他(她)竟想到了!”是的,在学生中当然有很多学生在我们这些师范生的前列,对于他们的教育更不能以自已为模板,对他们应有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二、以想当然替代学生反馈
人们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想说,没有调查就没有教育权力。一些老师在某些时候,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准确掌握学生反馈,凭自已想象想当然,而以此做为下一步实施教育教学的依据,偶尔有之不足为奇,习惯成自然那可就大有问题。一些教师不甘心改作,觉得作业只要校对了就行,有该想法和做法的老师就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总喜欢想当然,觉得学生应该掌握得如何了,但到单元检测时,才恍然大悟发现学生还存在那么多的问题,可已为时过晚,采取加班加点补课,可谓亡羊补牢!
三、以篇概全,忽视个性差异
学生的诸多方面都客观存在着差异,倘若整齐划一的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任务,只能使一部分学生的超负荷而挫伤了个性,同时也让一部分学生的个性不能得到较好的张扬,比如我们给作业的时候,通常是全班一个作业,造成了过重和过轻的两种现象;又如以一种解法去扼杀开放性的思维;再如用一种规范强迫统一其它良好的习惯。上述行为之因为一些教师觉得习以为常,才得不到人们的重视,长期制约一些教师的发展,长期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它所造成的后果或许在短时间内不会暴露出来,要在较长时间后才会浮现出来。也许有人会问那如何能较好地做到换位思考,笔者谈谈换位思考的几点建议:
一、慎用自已的体验
有教育前辈曾说过:“学生时代曾有过差生经历的老师,更容易体会学困生的难处;学生时代曾有过调皮生经历的老师,更容易了解调皮生的心理,这些老师较容易成为好老师。”正是由于这些教师经历过多种学生角色,有着亲身的体验,眼前的学生就是某个时间段自已的再现,清楚“自已”真正需要,知道教育“自已”方法,才使他们更容易走近学生,才使他更容易成为好老师。然而大都教师没有经历过多重角色,没有多样的体验,就要慎用自已的体验,给自已的学生时代一个恰当的定位,让一部分学生真正受益。对于其他学生,相应从自已以前的同学中找到“替身”。
二、倾听学生的心声
不管你是否班主任,只要你俯下身来,走进学生的人群中,就不难听到一些凭主观想象不到的一些学生的心声,它可以有助于你进行更好、更准确地换位思考。它可以使你急学生之所急,教学生之所需,使你很快成为学生所喜爱的好老师。换位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生,善待学生,善待教学,善待自已!换位思考的实质,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人与人之间少不了谅解,谅解是理解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宽容.我们都有被"冒犯","误解"的时候,如果对此耿耿于怀,心中就会有解不开的"疙瘩";如果我们能深入体察对方的内心世界,或许能达成谅解.一般说来,只要不涉及原则性问题,都是可以谅解的.谅解是一种爱护,一种体贴,一种宽容,一种理解!!换位思考是人对人的一种心理体验过程.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是达成理解不可缺少的心理机制.它客观上要求我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如情感体验,思维方式等与对方联系起来,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体验和思考问题,从而与对方在情感上得到沟通,为增进理解奠定基础.它即是一种理解,也是一种关爱!!! “换位思考法”通常被人们运用在人际交往中,教育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产生矛盾时,应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生活中便少了许多责骂、埋怨和勾心斗角。你这个笨蛋,连这点小事都做不 别急,没做好不要紧,我来告诉好!你还能做什么事! 你怎么做。你完了,上次考四十几分,这次 虽然成绩还不够理想,但比起上考五十几分,你怎么总也考不及格啊? 一次你也是有进步的。我相信通过努你究竟长脑子没有? 力,你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我什么地方惹着你了,一天到晚 你好像不大高兴,是不是我有什拿脸色给我看,你当你是谁啊! 么地方做得不好?你怎么老是丢三拉四,没个收拾, 每次做完功课后记得把东西归位看你的房间像个狗窝一样!等到要找 这样你的房间就会清爽很多,找东西的时候嘛又翻得乱七八糟的。 就不会那么麻烦了。学生参与讨论:同一个事实,两种方式有什么不同?两种说话都是针对同样的事实,但前一种训斥的口吻只能招致他人的抵触、厌烦和愤恨,而后一种顾及对方自尊的方式更能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所以,在开口说话前,我们先问问自己:当我犯了过错时,我希望别人批评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原谅。当我做得不好时,我希望别人嘲笑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鼓励。当我遭受挫折时,我希望别人幸灾乐祸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帮助。当我情绪低落时,我希望别人冷落我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安慰。当我总是听不懂时,我希望别人觉得我烦吗?不希望!我希望得到耐有个小姑娘种了一盆长了花骨朵儿的仙人球,她很想早点知道这花是什么样子的,于是每天早上都给它浇水,有时还偷偷地把自己的牛奶也倒给它“喝”。可是,花骨朵儿不仅没有张开她的笑颜,连原本水灵灵的仙人球也变得黄不拉肌的了。一天早上,当小姑娘再去浇水时,发现仙人球的底部已经开始发烂了。想想看,小姑娘的一番辛苦怎么就得不到回报呢?我们是不是也经常做着类似的事情呢?
用自认为好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自作多情;
用希望别人对你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将心比心;
别人期望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是善解人意。
为对方着想,这是最朴素也是最高超的技巧。
而是以本位主义来了解别人的想法及感受,
这并非真正地为别人着想,因为它忽略了"对方"真正的想法及感受。这种做法缺乏了尊重,尊重别人的责任,尊重别人的能力,尊重别人的自主权。我们大家今后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别忘了换个位置思考,多一份理解与宽容,那样我们大家的关系就会更融洽。“把球踢给学生,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一般采取如下几个步骤:第一步:先问学生发生了什么事,让学生自己讲述事情的经过。开始学生往往带着自己的感情色彩,且情绪都较激动,但通过倾诉和老师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激动情绪已得到了相对缓解。  第二步:问学生觉得对方错在什么地方。这时学生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对方,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必然程序,也是为下一步做必要的铺垫。  第三步:紧接着问学生“如果你是他,你觉得应该怎样处理这件事”。这时老师又把球踢给学生,要求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了。当学生站在对方角度时,往往开始意识到对方行为的合理性和自己的偏颇,对自己的行为已不那么理直气壮了。  第四步:问学生如果他是你,他该怎么办。当把对方换成自己后,经过进一步的换位思考,这时学生已经能较全面地考虑双方的需要,理解或谅解对方的行为。  第五步:问学生如果他是老师,应怎么解决这件事。这时学生往往已经不生气了,大都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纠纷已经不了了之。这时老师可以再趁热打铁,教他们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妥善处理日常纠纷和矛盾。  老师的理解和倾听,不仅化解了学生之间的纠纷,且让他们学会辨证地分析问题,培养辨证思维,学会怎样去面对生活中的日常纠纷,让学生在解决纠纷中不断成长。我看到有不少家长,很容易就看到孩子身上的缺点,很注意孩子的弱项,总觉得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而且越看越不顺眼,越不顺眼,就越反感,就越强行去扳。他们把孩子当成了木桶,整天盯着那块最短的木板,结果怎么样?结果常常是把孩子搞得没有了强项,没有了自信,最后甚至是破罐子破摔了。差生是怎么产生的?当一个学生反复遭遇失败的打击时,便会沦为差生。 有一位作母亲的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扛在肩上。  真是一位细心的母亲。  “蹲下来看看孩子的世界”,与学生换位,反思我们的教育,真的有点可怕。学生犯了错事时,经常采取一些责问、训斥、罚站等做法。这样的做法学生根本不会有安全感,设想一下没有安全感的教育怎么会有效呢?难怪很多老师在教育学生之后,没有期待到想象的效果时,也多半觉得委屈,“好心没好报”。其实,这样的大动肝火,不如宽容、谅解和体贴入微的感情上的感化。  教育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性。以关爱学生的态度教育学生,这样的教育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教育才会有效,学生才会有自信,才会有追求,才会有奋斗的行动。老师给予学生一分关爱,然起学生一分自信。  切记,教育行为开始之前一定要换位思考。认为教学中的管理过程可以去尝试换位思考的方法,不仅仅是学生与学生的换位,也可以是学生与老师的换位,学生与家长的换位。教学中需要智慧,需要将管理人性化,让管理这个工作既严肃又充满人情味,让被管理的学生感到温馨,体验到责任赋予自己的使命,去享受成功的喜悦。让管理不再是冷冰冰的、令人望而生畏的过程,而是让人倍感亲切、充满活力、洋溢激情的神圣工作。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当然这个换位的基础必须建立在对学生充分尊重的基础上,体现出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与关怀,达到师生关系的和谐与统一。 通过换位,让双方互相理解,明确责任,思想和感情有所沟通,形成合力,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想方设法解决学生存在的困难,用真情打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老师的角度去考虑它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当然在此过程中需要老师正确地去引导,讲清一些实质的问题,这样换位的效果才能达到最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