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干达怎么样

介绍下当地的风土人情。我有个非洲朋友,我需要了解他的祖国。

乌干达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Uganda) 独立日:10月9日(1962年) 国庆日:10月9日(1962年)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黄、红三色相间的六道平行相等的宽条组成,旗面中央有一白色圆地,其中为一只乌干达国鸟——皇冠鹤。黑色代表乌干达人民,象征黑人;黄色象征阳光;红色象征自由,三色组合的含义为阳光照耀下乌干达人民获得独立自由。在重要场合或正式升旗仪式上,使用带国鸟图案的国旗;一般场合则用无国鸟图案的黑、黄、红的色条旗。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部为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该国的水域,乌干达素有“东非高原水乡”之称;中间是光芒四射的太阳,表示该国处于赤道地带;下部的非洲鼓象征乌干达的传统文化,也代表该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盾徽下方的绿色高地表示乌干达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东非高原的西北部;高地上有棉桃和咖啡等图案,代表该国的经济作物;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尼罗河和维多利亚湖。盾徽背后为两支长矛,两侧是羚羊和皇冠鹤,底端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为了上帝和我的祖国”。 国家政要: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 (Yoweri Museveni) ,1986年1月起任总统,1991年、1996年和2001年连选连任;总理阿波罗·罗宾·恩西班比(Apolo Robin Nsibambi),1999年4月起任乌干达总理。 自然地理:23.6万平方公里。非洲东部内陆国家,横跨赤道,东邻肯尼亚,南界坦桑尼亚和卢旺达,西接刚果(金),北连苏丹。全境大部位于中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乡”之称。东非大裂谷的西支纵贯西部国境,谷底河湖众多。裂谷带与东部山地之间为宽阔的浅盆地,多沼泽。东部边界有埃尔贡山,海拔4321米;西南部与刚果(金)接壤处有鲁文佐里山脉,玛格丽塔峰海拔5109米,是全国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内多河湖沼泽,其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7.8%。维多利亚尼罗河与艾伯特尼罗河水量丰沛,沿河多险滩瀑布。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有42.8%在乌境内。其他还有艾伯特湖、爱德华湖、基奥加湖、乔治湖等等。有塞塞群岛等10多个岛屿。大部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从埃尔贡山到维多利亚湖沿岸,有热带森林气候的特点。 人口:2240万(1998年官方统计)。全国有40多个部族,主要分为南、北两大部族群。国语为斯瓦希里语。官方语言为英语。居民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等教。 首都:坎帕拉(Kampala) 简史:史称布干达。公元1000年,布干达地区就建立了王国。19世纪中叶,布干达王国成为东非地区最强盛的国家。1843年阿拉伯商人开始进入布干达,伊斯兰教也随之传入。1850年后,英、法、德殖民者相继入侵。1890年英军侵入布干达,迫使国王签订“保护协定”后,布干达划为英国势力范围。1894年6月,英宣布布干达为其“保护国”。1961年9月,英同意乌“分阶段独立”。1962年10月9日宣告独立,仍留在英联邦内。1967年9月8日建立乌干达共和国。1971年1月25日,陆军司令阿明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奥博特政府,奥流亡国外。1979年3月,流亡国外的20余个反阿明组织在坦桑尼亚的莫希成立乌干达解放阵线和乌干达民族解放军。4月10日乌民族解放军在坦桑尼亚军队支持下攻占坎帕拉,阿明出逃。4月11日宣布成立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临时政府,该阵线主席卢莱任总统。6月20日,比奈萨继任总统。1980年5月乌全国解放阵线军事委员会解除比奈萨总统职务,组成以军委会主席保罗·穆万加为首的新内阁。同年12月举行大选,人民大会党获胜组阁,奥博特任总统。参加竞选的爱国运动党主席约韦里·穆塞韦尼指责奥博特操纵选举,1981年成立全国抵抗运动及其武装组织全国抵抗军,开展反政府的游击战。1985年7月政府军发动政变,推翻了奥博特政权,奥凯洛任国家元首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86年1月全国抵抗军攻占首都,夺取了政权。1月29日穆塞韦尼就任总统。 乌干达议会批准修改宪法取消总统任期限制 外交;奉行不结盟和睦邻友好政策,支持不结盟运动,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与中国关系:1962年10月18日,乌干达同中国建交。2004年5月底,穆塞韦尼总统访问中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2-03
乌干达是横跨赤道的东非内陆国家。北同苏丹接壤,西与刚果(金)毗连,东同肯尼亚交界,南与卢旺达、坦桑尼亚和维多利亚湖相邻。全境属东非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米。东非大裂谷西支纵贯西部国境。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有维多利亚尼罗河、艾伯特尼罗河、卡通加河、卡富河等。主要湖泊有维多利亚湖、艾伯特湖、爱德华湖、基奥加湖等。河、湖、沼泽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8%。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2℃。约有40个部族。非洲人(包括巴干达、巴索加、巴尼安科莱、兰戈和阿乔利等40多个部族)占99%,欧洲人、阿拉伯人和亚洲人占1%。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其他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斯瓦希里语、卢干达语。国旗:黑色代表人民,红色象征自由,黄色象征阳光。其含义是在阳光照耀下,人民获得独立自由。旗中央绘有国鸟——皇冠鹤 国名:乌干达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Uganda)面积:24.l万平方千米人口:2240万(1998年)国歌:《乌干达共和国国歌》国鸟:皇冠鹤首都:坎帕拉(Kampala)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1.地理概况  乌干达是横跨赤道的东非内陆国家。北同苏丹接壤,西与刚果(金)毗连,东同肯尼亚交界,南与卢旺达、坦桑尼亚和维多利亚湖相邻。全境属东非高原,平均海拔1000-1200米。东非大裂谷西支纵贯西部国境。多河流湖泊,主要河流有维多利亚尼罗河、艾伯特尼罗河、卡通加河、卡富河等。主要湖泊有维多利亚湖、艾伯特湖、爱德华湖、基奥加湖等。河、湖、沼泽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8%。大部分地区为热带草原气候,年平均气温22℃。  全国约有40个部族。非洲人(包括巴干达、巴索加、巴尼安科莱、兰戈和阿乔利等40多个部族)占99%,欧洲人、阿拉伯人和亚洲人占1%。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伊斯兰教,其他信奉原始宗教。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斯瓦希里语、卢干达语。2.历史简述  早在公元1000年,这一地区就建立了王国。19世纪中叶,布干达王国成为东非地区最强盛的国家,乌干达大部分国土当时属于布干达王国。1850年以后,英、法、德相继入侵。1894年,沦为英国“保护国”。  1962年10月9日,乌干达宣布独立,为英联邦成员国。1963年10月,乌干达国王穆特萨二世任第一届总统。1966年4月,奥博特任总统。1967年9月8日,通过新宪法,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共和国,仍为英联邦成员国。1971年1月25日,陆军司令阿明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奥博特政权,上台执政,2月宣布自任总统。  1979年4月,反阿明的流亡组织乌干达民族解放军在坦桑尼亚军队的支持下攻占首都坎帕拉,成立了乌干达全国解放阵线临时政府,卢莱任总统。同年6月比奈萨取代卢莱继任总统。1980年5月,乌全国解放阵线军事委员会解除比奈萨总统职务,接管政权,组成以军事委员会主席穆万加为首的新内阁。同年12月,乌举行大选,乌干达人民大会党获胜,奥博特再次出任总统。1985年7月奥博特政权被军事政变推翻,乌民族解放军司令奥凯洛任国家元首兼军事委员会主席。1986年1月全国抵抗军攻占首都,夺取政权,全国抵抗军最高指挥部司令约韦里·穆塞韦尼就任总统。3.政治局势  1986年,穆塞韦尼领导的全国抵抗运动经过5年丛林战夺取全国政权后,顶住西方压力,建立并逐步完善独特的"运动制"政治体制,实行民族和解,化解部族和宗教矛盾,组成了以抵运为主,照顾各方利益的基础广泛的联合政府,政局日趋稳定。1996年5月,乌举行抵运执政以来的首次无党派全国大选,穆塞韦尼以绝对优势获胜,抵运支持者获议会多数席位。四年来,抵运政府不断强化自身执政地位,巩固对军队的绝对控制;加大反腐力度,树立政府清廉形象;采取措施加快经济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  "运动制",全称"全国抵抗运动制",又称"抵运制"。"全国抵抗运动"由穆塞韦尼于1981年6月创建,其政治组织为"全国抵抗运动委员会",军事组织为"全国抵抗军",在穆塞韦尼的领导下开展游击战。1986年1月,抵运执政后,吸纳非抵运的内阁部长为全国抵委会成员。在运动制体制下,政府允许各政党存在,但禁止其活动,外界称"运动制"为实际的一党制。4.对外关系  乌干达奉行独立自主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主张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同各种社会制度的国家发展关系,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注重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但政治上独立意识较强,反对西方国家干涉内政。重视地区合作及经济一体化,积极参与东非共同体(EAC)、东南非共同市场(COMESA)和政府间发展组织(IGAD)等地区组织活动,是英联邦、不结盟运动和非洲统一组织成员国。  近年来,乌在东、中部非洲地区的影响迅速提升,在该地区政治格局变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卢旺达、布隆迪及前扎伊尔政权更迭有较大影响,出兵支持刚果(金)反政府武装,并占领刚东部资源富庶地区,引起周边国家警觉。乌与苏丹长期不睦,互相支持对方反对派,边界冲突不断,并于1995年4月断交。1999年,乌调整地区外交政策,采取措施缓和与邻国关系。以积极姿态参与政治解决刚果(金)问题,分别于4月和7月签署《锡尔特协议》和《卢萨卡和平协议》,并积极推动刚果(金)各反对派在协议上签字。12月8日,穆塞韦尼总统和苏丹总统巴希尔在内罗毕就结束敌对、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磋商并最终签署《和平协议》。
第2个回答  2013-12-03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黑、黄、红三色相间的六道平行相等的宽条组成,旗面中央有一白色圆地,其中为一只乌干达国鸟——皇冠鹤。黑色代表乌干达人民,象征黑人;黄色象征阳光;红色象征自由,三色组合的含义为阳光照耀下乌干达人民获得独立自由。在重要场合或正式升旗仪式上,使用带国鸟图案的国旗;一般场合则用无国鸟图案的黑、黄、红的色条旗。 【国徽】中心图案为盾徽。盾面上部为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该国的水域,乌干达素有“东非高原水乡”之称;中间是光芒四射的太阳,表示该国处于赤道地带;下部的非洲鼓象征乌干达的传统文化,也代表该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盾徽下方的绿色高地表示乌干达的地理位置,它位于东非高原的西北部;高地上有棉桃和咖啡等图案,代表该国的经济作物;蓝、白相间的波纹象征尼罗河和维多利亚湖。盾徽背后为两支长矛,两侧是羚羊和皇冠鹤,底端的绶带上用英文写着“为了上帝和我的祖国”。 【独立日】10月9日(1962年) 【国庆日】10月9日(1962年) 【国家政要】总统约韦里·穆塞韦尼 (Yoweri Museveni) ,1986年1月起任总统,1991年、1996年和2001年连选连任,2006年2月再次当选;总理阿波罗·罗宾·恩西班比(Apolo Robin Nsibambi),1999年4月起任乌干达总理。 【自然地理】领土面积为24.1万平方公里。位于非洲东部,东邻肯尼亚,南与坦桑尼亚和卢旺达交界,西与刚果民主共和国接壤,北与苏丹毗连。境内多为海拔1200米左右的高原,多湖,有“高原水乡”之称。东非大裂谷的西支纵贯西部,谷底河湖众多。裂谷带与东部山地之间为宽阔的浅盆地,多沼泽。东部边界有埃尔贡山,海拔4321米;西南部与刚果(金)接壤处有鲁文佐里山脉,玛格丽塔峰海拔5109米,是全国最高峰,非洲第三高峰。境内多河湖沼泽,其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17.8%。维多利亚尼罗河与艾伯特尼罗河水量丰沛,沿河多险滩瀑布。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非洲最大的淡水湖(面积约6.7万平方公里),有42.8%在乌境内。其他还有艾伯特湖、爱德华湖、基奥加湖、乔治湖等等。有塞塞群岛等10多个岛屿。大部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从埃尔贡山到维多利亚湖沿岸,有热带森林气候的特点。 【人口】2840万。乌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全国约有40个民族,按语言划分,全国有班图人、尼罗人、尼罗—闪米特人和苏丹人四大族群,每个族群由若干民族组成,其中班图族群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乌干达的官方语言为英语,通用斯瓦希里语、卢干达语等地方语言。居民主要信奉天主教、基督教新教和伊斯兰教。 【首都】坎帕拉 (Kampala),人口约130万。年平均气温23℃左右,4、5、9、10月份为雨季,其余为旱季。 【行政区划】乌现有56个地区。 位于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北部的列位国王墓。 【简史】史称布干达。公元1000年,地处乌南部的布干达地区就建立了王国。19世纪中叶,随着阿拉伯商人和英国、德国殖民主义者的相继进入,布干达王国内爆发了基督教新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间的连年战争,王国迅速衰落。1890年,英、德签订了瓜分东非的协议,布干达被划为英国的势力范围。1894年6月,英宣布布干达为其“保护国”。1896年,英将“保护国”范围扩展到乌干达全境,并于1907年在乌设总督。1962年10月9日,乌干达宣布独立,保留布干达等4个自治王国,成立乌干达联邦,仍留在英联邦内。1963年10月,乌修改宪法,取消英派驻乌的总督。1967年9月,乌废除封建王国和联邦制,建立乌干达共和国。
第3个回答  2022-05-13
乌干达共和国简称乌干达。是位于非洲东部的国家,乌干达曾被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称为“非洲明珠”,2019年中乌关系提升为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