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档案在哪里

如题所述

大学毕业后档案在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和政府人事部门所属机构进行保管。

一般而言,档案袋里主要装着高中阶段和大学阶段的经历,具体包括个人简历、工作履历表、学生档案(包括学历档案)、单位证明、政治面貌材料(例如党员材料)等。

人事档案是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德才能绩、学习和工作表现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以及开具考研等相关证明时,需要使用到,是以学生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

扩展资料

人事档案在个人手中保存或在无档案管理权单位保存的,应凭就业报到证先到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服务机构补办有关手续,完善档案材料,然后再将档案移交到人才市场,及时办理人事代理和档案托管相关证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毕业档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3

1、毕业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到证,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这份档案才转成人事档案(这期间档案在工作单位或者人才交流中心或者挂靠在代理托管机构)。

2、首先看毕业时学校是否发给你报到证了。如果有报到证,那你的档案一般就在报到证上显示的接收单位,一般是当地人社局、人才中心或就业单位。如果你毕业时未发报到证,那一般情况下档案还在学校档案馆。

3、放在人才市场为宜,每年要拿一些保管费的。

人事档案是中国人事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特色,它是个人身份、学历、资历等方面的证据,与个人工资待遇、社会劳动保障、组织关系紧密挂钩,具有法律效用,是记载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

记录一个人的主要经历、政治面貌、品德作风等个人情况的文件材料,起着凭证、依据和参考的作用,在个人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办理养老保险等相关证明时,都需要使用档案。

扩展资料

存档方式

国家对于毕业后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档案,一般采取三种管理办法:

一、是把档案转至生源地,由所在地级市的人社局下属人才交流中心接收,并由个人去办理托管手续。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在生源地范围内就业的毕业生和暂时不想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在生源地就业后办理手续简单方便,而缺点是两年内如离开生源地就业,需重新办理改派手续。

二、是把档案留在学校,待落实工作单位后,将户籍和档案迁至工作单位所在地,申请档案留校超过两年仍未落实工作的,学校将其档案和户口迁回生源地,学校不再为其发放就业报到证。

这种方式适合有就业愿望但尚未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学校诚信度较高,代为保管户口关系和档案不收取额外费用,其缺点是毕业生档案留校只是延长了择业期,与学校没有人事隶属关系,涉及人事关系的证明都不能出具。

三、是把档案转至就业代理或人才交流中心。这种方式比较适合准备考研、创业、灵活就业的毕业生,优点是易于毕业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缺点是如果毕业生与指导中心交流相对少,则容易造成信息不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事档案

第2个回答  2015-10-02
大学毕业生的档案有以下三个去向。
一、大学生毕业后就找到了接受户口的单位,档案和户口都转到工作的单位。
这是通常认为最正规的档案流向,但据统计,这种情况大约只占到毕业生档案的10%左右的比例。
二、大学毕业生后没有找到接受户口的单位,户口和档案留在学校。
两年后户口打回原在地,档案或留在学校,或转到省档案局。在这里需要强调一点,由于国家相关政策,规定毕业生毕业后暂时找不到就业单位的,其档案可免费由学校保存两年,许多大学生以为,既然学校免费保存,就无须再到人才交流机构托管了,这是一种省钱的档案存放方式,其实不是的。
这种误解是没有搞清“学籍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区别。在学校保存的只是你的“学籍档案”,不是真正发挥作用“人事档案”,如转正定级、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都是由学籍档案转换成人事档案后才能进行的。学校保存的学籍档案只是“存放”,起不到任何作用,甚至无法缴纳社会保险,将来也无法计算成为工龄,从而影响养老金的数额计算,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得不偿失。
三、大学毕业生把档案和户口放在人才市场交流中心
首先必须确定在毕业时是否已签过三方协议,这是学生、学校和工作单位共同签的一个协议书,签了的话,报到证备注栏就不是空白,此时档案会在这个单位所在地的人才市场,没签的话,报到证备注栏为空,默认打回原籍,本科生打到省级人才市场,专科打到市级人才市场,师范类毕业生打到教育主管部门,一般在教育局。可由毕业生自己联系人才市场,把档案转过去保管。
如果大学生在毕业时,没有安排好档案的事情,几年过去,个人档案不知去向,在查找时,可根据上面的档案去向,查找相关管理部门下属档案室的电话,告诉接待人员毕业学校和毕业年份通常可查询。另外,与参加工作前最后一个学校的相关部门,原户籍所在地的人事部门;第一家用人单位等,这些地方通常与个人档案的去向有关系,在这些地方问问。
第3个回答  2013-12-14
按照上海大学生档案转递的规定:一、档案转出范围1、毕业后找到就业单位并拿到就业通知书的;2、录取外校研究生的;3、毕业后申请把档案转回户籍所在地的;4、毕业后未就业并签订档案暂保管协议书,保管期(二年)已到的以及协议书中所规定五种情形的;5、办好退学手续,学校已发文的(如保留学籍已到期的);6、批准转校的;7、误转来的非本校学生的档案及材料。二、 转递方法1、档案退回户籍所在地的学生,应主动向档案室通报户籍信息,便及时转递档案。2、档案通过机要交通转递,不准邮寄或交本人自带。3、档案一般转递至学生户籍所在区县的职业介绍所或人才交流中心。4、转出档案材料必须完整齐全,不得扣留材料或分批转出。5、转出档案材料必须填写转递学生档案通知单。6、接收档案单位收到对方档案经核对无误后,填写回执单,并及时退发回执。档案室转出档案后,应催讨回执,以防档案丢失。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8-09-12
一、 如果毕业后与用人单位签定就业协议,则档案在用人单位;
二、 如果毕业后没有与用人单位签就业协议:
1、如果您在毕业后在人才市场办理了档案托管手续,那么档案会一直在人才市场,不受年限限制;
2、如果您毕业后没有在人才市场办理档案托管手续:
(1)毕业时与学校签定档案托管协议,在毕业之后两年内,档案在学校,两年后打回原籍招生办;
(2)毕业时没有与学校签档案托管协议,毕业后档案打回原籍招生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