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的时间代表什么还有大署,立署,处暑

如题所述

小暑代表小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这一情况。此时,已是初伏前后。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需加强田间管理。每年7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

大暑代表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抢收抢种,抗旱排涝防台和田间管理等任务很重。长江流域的许多地方,此时经常出现40摄氏度高温天气。要作好防暑降温工作,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120°。这时正值“中伏”前后。

立署就是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为秋天的开始,天气逐渐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最终过渡到寒冷的冬季。立秋三候: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立秋,即秋天到来的意思。不过,通常立秋的气温不会大幅度下降,夏天还要再逗留一会儿,才彻底地离开。

处暑,表示炎热的暑伏天气即将结束。太阳公转的位置发生了移动,来到了黄经150°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太阳辐射的强度减弱,此时,暑伏即将结束,夏秋过渡完成,开始进入深秋。虽然暑伏已过,可不要忘了还有秋老虎在虎视眈眈,处暑之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仍然在控制着全国各地,所以,处暑节气时仍然可能会热,一般要等到秋分节气后天气才会完全凉爽起来。

扩展资料:

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气候现象、气候变化等。

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表示寒来暑往变化;

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则反映了四季的开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6-25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代表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交小暑节气。

一、大暑

大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20度。

这时正值中伏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为一年最热时期,也是喜热作物生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二、立夏(24节气无立署)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定气法”以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古人十分注重“立夏”的礼俗,旧时人们在立夏时举行“迎夏”仪式,表达对丰收的祈求和美好的愿望。

三、处暑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处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时间点为公历8月23日,太阳到达黄经150°。

处暑节气意味着即将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处暑后中国黄河以北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天文专家称,处暑当天,太阳直射点已经由“夏至”那天的北纬23°26′,向南移动到北纬11°28′。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7-21
1、小暑在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表示天气开始炎热。 2、大暑在每年的7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120°时。表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3、立秋在8月7、8或9日,太阳到达黄经135°时。表示秋季开始,天气开始逐渐凉爽。 4、处暑在每年8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50°时。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