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是谁?他都有哪些事迹?

如题所述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陈镜开挺举起133公斤,打破了美国运动员C·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从这以后,陈镜开先后9次打破世界纪录,5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年5月11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授予陈镜开银质奖章,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此殊荣

在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之前,中国体育一直陷于寻求“零”的突破的苦闷中。

 

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中国虽历经坎坷获得邀请,却只赶上了奥运会的尾巴,成绩不如意在预料之中,中国更多把它当成一个外交场所,以求在政治上有所收获。

 

寻求突破的心情之迫切是显而易见的。这种迫切来源于两个证明自己的渴望:一是比过去做得更好,向旧制度证明自己的优越性;二是比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做得更好,以证明相对于西方制度的优越性。

 

当时的中国,经济基础薄弱,想在体育项目上百花齐放不太现实。加之有些项目比如大球类,与国外的差距较大,追赶非一日之功,于是,突破的重点就放在那些与国际差距较小的项目上,举重就是其中之一。而且在缺乏比赛锻炼机会的情况下,举重项目以其直观的效果进入体育官员的视野。

 

1955年3月,中国第一次举重测试赛在北京开锣。8位选手最终胜出,成为中国第一支举重集训队的队员。每位入选的都是所在级别的一、二名。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陈镜开。

 

陈镜开的入选一开始就得到众多伯乐们的保驾护航。1952年,新中国成立后的首场运动会——八一运动会隆重举行。各个军区还在所辖区域内搜罗新的苗子。中南军区体工队的举重教练李启龙找到相熟的谭文彪,希望能在健身院里有所发现,谭文彪向他推荐了陈镜开,不仅因为这个1.49米的小个子两腿奇粗,全身肌肉发达,还因为他想为陈镜开找到一口饭吃。在当时食品供应异常紧张的情况下,饭量奇大的陈镜开根本吃不饱饭。

 

只经过了短期训练的陈镜开没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在全国举重测试赛中,他的挺举成绩只有95公斤,在所在的最轻量级所有选手中仅排名第七——这成绩无论如何也进不了总共只有八个名额的举重集训队。但此时已经调入国家集训队任教练的李启龙认定了这块可塑之材,竭力举荐陈镜开并最终如愿——陈镜开后来跟队友一再谈起李启龙对自己的帮助。现在看来,中国第一个体育上的突破正是源于这种难得的前瞻性。

 

国内训练条件差得难以想象。队员几乎连一块像样的训练馆都没有。更为重要的是,在没有有效指导的情况,不但成绩进步很小,而且伤病情况还时常发生。“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举重,举重的规则,怎么训练,我一窍不通。”1955年,年仅19岁的陈镜开一开始对自己并没抱太大的信心。

 

在国家集训队,陈镜开训练十分刻苦,国家队也决定进一步培养他。包括他在内的8名运动员还得到前往苏联学习的机会。苏联在当时代表了世界举重的最高水平。中国举重集训队被安排在著名的“迪纳摩”体育场看台底下进行训练。在得到苏联举重教练的指导,并进行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三从一大”训练,陈镜开成绩上升很快,已经从原来的95公斤,提高到115~120公斤,当时,世界上能举起110公斤的不到5个人。

 

1956年6月7日,这是一个希望变成现实的日子。

 

一场中苏举重友谊赛在此举行。各个级别的世界纪录赫然标在举重台上,在最轻量级别挺举项目上,美国人温奇已经将纪录占据了两年之久,成绩为132.5公斤。

 

在第一次成功举起125公斤后,陈镜开第二次就要了133公斤。但第一次冲击未果,标志着世界纪录的杠铃掉在地上,“现场一片寂静”,人们等待着第二次冲击。

 

陈镜开第三次出现在场上,凝神、下蹲、吸气、提铃,起立、开腿、迈步,在一连串的利索动作后,将133公斤的杠铃挺了起来,裁判的三盏白灯同时亮起,成功了!

 

“现场顿时欢声雷动,许多人激动得跳了起来,喜悦的泪水在每个人的眼眶里打转。”“人民高兴啊,”陈镜开事后说。

 

陈镜开的辉煌壮举,一下子在全国传遍开来。中国体育“东亚病夫”的帽子逐渐被摘掉,中国体育健儿逐渐在世界上扬眉吐气。陈镜开成为中国大地的“明星”,毛主席、周总理、陈毅、贺龙副总理、体委荣高棠主任等国家和体委领导多次接见他。全国各地人民也纷纷写信给他。尽管在运动生涯后期受到腰伤、心脏病等伤病的困扰,不过他还是坚持训练,战胜病魔。1964年12月30日,他在《体育报》第四版发表了《战胜伤病献身祖国》的文章,在全国再次引起反响。

 

面对这一切,陈镜开懂得感恩和珍惜。“在当时,体育就是外交的先行官。国家要振兴、发展,体育要走在前头。”陈镜开说,他们训练和比赛的唯一信念就是:“为国争光”。

 马文广:陈镜开激励着所有举重人

陈镜开,1935年生。广东东莞人。自幼喜爱健身运动。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为练举重。1955年入中南军区体工队,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集训队。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苏联举重友谊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56公斤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6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9年起五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9年起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1987年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荣誉勋章。

 

说到举重,大家知道它为新中国的体育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建国后不久1956年陈镜开就打破了挺举记录,可以说这是新中国第一个新的世界纪录,在您当时从事体育行业时,是不是也想走这条路,(因为)崇拜像陈镜开这样的英雄?

 

马文广:陈镜开是我们中国举重界的骄傲,也是我们中国体育界的骄傲,在当年那种经济状况不好、举重知识匮乏的情况下,我们用短短的时间就打破了世界纪录,站在了为祖国争光的前列,老一辈体育前辈是我本人也是我们整个举重界心中的偶像和明星

 

陈镜开的事迹对现在的年轻队员的激励作用

 

马文广:我经常在我们这个项目里给大家讲他的故事,当他的腰部受伤后,医生让他保持腰部不动,再热的天都不能动,那时候没有空调,他就是用一条毛巾擦擦汗,保证腰部的稳定性,再热也不能动,这说明了一种意志和品质。

 

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陈镜开是怎样取得如此突出的成绩的?

 

马文广:在刻苦钻研方面他也是我们的偶像,那时候和苏联交往,有专家过来教,只有很短的时间,还没有教完这些人就走了,这些人就靠自己钻研体育训练,而且十次打破了世界纪录。

 

作为一代名将,陈镜开最值得敬佩的地方

 

马文广:当时的比赛,外国人不认为我们能拿冠军,当时他的比赛还没结束,外国的工作人员就已经把别人的国旗挂好,就等着比赛结束就升起来,那个时候,陈镜开奋力一举,举出了平时没有举过的重量,为祖国争了光,他这种为祖国争光的信念、理想和他不怕吃苦、勤劳勇的坚强意志、精神、作风,始终激励着我们。

 

从陈镜开之后,中国举重历来是奥运会的夺金大户,而且中国举重队也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这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举重这个项目之所以取得那么好的成绩,第一条共识就是我们党和国家对这个项目高度的重视。7月23日,在08年奥运会前,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到体育馆视察,讲了很多激励运动员、教练员和工作人员的话,8月11日,在奥运会期间,我们中国举重队拿了四块金牌时又亲自给我们打电话,再加上过去举重项目历来也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支持,因为这些支持,中国举重队才在奥运会上有如此圆满的表现。

 

项目沿革:举重

举重是少数几个首届奥运会就进入奥运大家庭的运动项目。举重按参赛运动员的体重不同来分级,是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开始的。当时分5个体重级别,即次轻量级、轻量级、中量级、轻重量级公斤级和重量级。

 

1996年,女子举重被列为2000年悉尼奥运会比赛项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9-23

陈镜开: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上海市联队与前苏联队的举重比赛。解放军队20岁的举重选手陈镜开参加了最轻量级比赛。在第一次试举中,陈镜开举起了125公斤。第二次试举,他要求举133公斤,这个重量超过了世界纪录0.5公斤。试举重量的数字一公布,体育馆看台上响起了一片惊讶声,3000多名观众轰动起来,但这次冲击未获成功。第三次试举开始了,人们都为陈镜开捏了一把汗,观众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只见他镇定自若,用下蹲式提铃技术将杠铃漂亮地翻了起来,又猛然一个箭步分腿上挺,将133公斤重的杠铃高高地举过了头顶!三名裁判员表示成功的白色信号灯一起亮了,人们欣喜若狂,全场沸腾起来。这个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诞生了!

  这一年的11月,陈镜开又以135公斤和135.5公斤的成绩,连续两次刷新了他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从1956年―1964年,他先后9次打破世界纪录,创造了举重史上的奇迹。1987年,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亲自授予陈镜开奥林匹克铜制勋章,以表彰他为体育运动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1935年生。广东东莞人。自幼喜爱健身运动。

  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为练举重。

  1955年入中南军区体工队,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集训队,成绩提高很快,一年间挺举成绩从95公斤猛增到130公斤。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苏联举重友谊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56公斤级(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同年还分别以135公斤、135。5公斤的成绩两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1956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57年在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以139。5公斤的成绩第四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1958年9月26日在莱比锡举行的国际举重比赛中,以140。5公斤的成绩第五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1959年在“莫斯科杯”国际举重个人冠军赛中,以148公斤的成绩首次打破60公斤级(次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1961年以148。5公斤、1963年以151公斤、1964年以151。5公斤的成绩连续三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从而成为在两个级别上连续九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1959年起五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79年起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1980年任广东省体委副主任。

  1959年、1964年、1978年先后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1987年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荣誉勋章。

第2个回答  2009-09-24

1956年6月7日,陈镜开在上海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当时由美国选手保持的最轻量级挺举132.5公斤的世界纪录,从而在中国体育史上,揭开了踏进世界体育顶峰的第一页。之后,陈镜开先后8次打破世界纪录。为表彰他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卓越成绩,国家体委在1964年5月6日为他记特等功并给予奖励。

男子举重运动员。1935年生。广东东莞人。自幼喜爱健身运动。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为练举重。1955年入中南军区体工队,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集训队,成绩提高很快,一年间挺举成绩从95公斤猛增到130公斤。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苏联举重友谊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 56公斤级(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同年还分别以135公斤、135.5公斤的成绩两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1957年在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以139.5公斤的成绩第四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8年9月26日在莱比锡举行的国际举重比赛中,以 140.5公斤的成绩第五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9年在“莫斯科杯”国际举重个人冠军赛中,以148公斤的成绩首次打破60公斤级(次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1961年以148.5公斤、1963年以151公斤、1964年以151.5公斤的成绩连续三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从而成为在两个级别上连续九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6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9年起五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9年起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 1980年任广东省体委副主任。1959年、1964年、1978年先后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1987年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荣誉勋章。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中国体育人物》活动颁奖晚会2009年9月6日晚在北京奥体中心举行。晚会上新中国60年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体育人物揭晓,陈镜开等60位体坛名人获选

第3个回答  2009-09-29
陈镜开(chén jìnɡ kāi)
男子举重运动员。1935年生。广东东莞人。自幼喜爱健身运动。1953年从健身运动转为练举重。1955年入中南军区体工队,后被选入国家举重集训队,成绩提高很快,一年间挺举成绩从95公斤猛增到130公斤。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苏联举重友谊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了美国运动员温奇保持的56公斤级(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同年还分别以135公斤、135.5公斤的成绩两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7年在第三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上,以139.5公斤的成绩第四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8年9月26日在莱比锡举行的国际举重比赛中,以140.5公斤的成绩第五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1959年在“莫斯科杯”国际举重个人冠军赛中,以148公斤的成绩首次打破60公斤级(次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1961年以148.5公斤、1963年以151公斤、1964年以151.5公斤的成绩连续三次打破这个项目的世界纪录,从而成为在两个级别上连续九次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1956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59年起五次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9年起任中国举重协会主席。1980年任广东省体委副主任。1959年、1964年、1978年先后当选为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84年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1987年被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授予奥林匹克荣誉勋章。
《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新中国体育人物》活动颁奖晚会2009年9月6日晚在北京奥体中心举行。晚会上新中国60年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体育人物揭晓,陈镜开等60位体坛名人获选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举行的中苏举重友谊赛上,陈镜开挺举起133公斤,打破了美国运动员C·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从这以后,陈镜开先后9次打破世界纪录,5次获得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87年5月11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决定授予陈镜开银质奖章,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此殊荣。

2007年4月18日,经过广东省体育局的联系协调,本报记者与陈镜开相约广东人民体育场,独家专访这位新中国体育史上的英雄。

由于身体状况不好,想过着平静人的生活,陈镜开表示,这是他最后一次接受媒体的专访。因此这次采访显得尤为可贵。陈镜开聊起了他改革开放前的辉煌以及现在的平静生活。

刚开始,他不知道举重

“刚开始的时候,我并不知道什么是举重,举重的规则,怎么训练,我一窍不通。还好有教练的指导。”1955年,刚入选中南军区体工队,年仅19岁的陈镜开一开始对自己并没抱太大的信心。

但教练李启龙认为陈镜开虽然动作还不规范,但训练有一股劲,非常认真和投入。因此李启龙推荐他进入国家举重集训队。在国家集训队,陈镜开训练十分刻苦,国家队也决定进一步培养他。包括他在内的8名运动员还得到前往苏联学习的机会。“我们到苏联一看,傻眼了,他们的运动员都那么强壮,技术都很好,我们跟他们没得比,成绩起码差几十公斤以上。”陈镜开说。不过当时这位中国小伙子也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也要超越他们,登上世界之巅。

在得到苏联举重教练的指导,并进行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三从一大”训练,陈镜开成绩上升很快。1956年6月7日,上海卢湾体育馆,身着蓝色紧身举重服、年仅20岁的陈镜开沉着地举起133公斤的杠铃,最终成为我国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重压下,他用“奇迹”回击

当时西方国家的一些报纸发表文章,说这一纪录“不过是用笔写出来的,而不是用手举起来的。因为这只是在你们国内举的,谁能证实?”

陈镜开十分气愤,难道在我们国内创出的世界纪录就不算数吗?他时时激励、鞭策自己,总有一天要在国际体坛上,让外国人看看,我们的世界纪录是真的还是假的。

机会终于来了,1957年8月,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暨第三届世界青年运动会举重比赛在莫斯科举行,全世界又一次将目光集中在陈镜开身上。

比赛开始后,陈镜开由于身体有伤,在前两个回合中,举得成绩不理想,他的成绩比苏联运动员少15公斤。在挺举130公斤的时候,他的两腿猛烈抽筋,虽然试举成功,可是他似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处于明显劣势的陈镜开如果要夺得冠军,只能举起看似完全不可能的140公斤杠铃。只有56公斤的陈镜开能举起超过自己体重2倍的125公斤已实属不易,能够举起135公斤和137.5公斤更是难上加难。小小身躯若要撑起140公斤,这简直就是“痴人做梦”,除非奇迹出现。一名英国人说:“他的纪录是假的,我看他不敢举。”他还对周围人开玩笑说:“你们注意点儿,如果万一他被杠铃压倒了,要马上抱起送医院去。”

陈镜开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他看看胸前的国徽,一股神奇的力量从心底涌起。他沉着、坚定、冷静,做了一个深呼吸,抖抖双臂,弯腰下去,双手紧抓住杠铃,牢牢的,像要抓住一切,然后,是提杠,分腿,上举,收腿,挺起……全场欢声雷动,“奇迹”出现了。陈镜开,他成功地举起了140公斤的杠铃!在现场还出现了尴尬的一幕:颁奖仪式前,组委会事先没有准备中国国歌,现场一度陷于紧张之中,最后几经周折,驻苏联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给组委会带来了国歌。最终,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雄浑有力的《义勇军进行曲》响遍整个体育馆,整个世界。

事后,一位记者问陈镜开,是什么力量使你把这么重的杠铃举起来的,他自豪地回答:“这不是我一个人举起来的,我是用6亿人民的力量举上去的。”陈镜开坦言,这么重的杠铃他确实没举起过,但爱国精神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翌日,国际举重和健身联合会秘书长法国的古路先生,向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发出信函:“中国举重运动员陈镜开在1956年6月7日于上海创造的最轻量级双手挺举133公斤的世界纪录,已经被批准为正式纪录。”

辉煌后,他感恩和珍惜

陈镜开的辉煌壮举,一下子在全国传遍开来。中国体育“东亚病夫”的帽子逐渐被摘掉,中国体育健儿逐渐在世界上扬眉吐气。陈镜开成为中国大地的“明星”,毛主席、周总理、陈毅、贺龙副总理、体委荣高棠主任等国家和体委领导多次接见他。全国各地人民也纷纷写信给他,“家里堆的信件有一桌子那么高。”

面对这一切,陈镜开懂得感恩和珍惜。“在当时,体育就是外交的先行官。国家要振兴、发展,体育要走在前头。”陈镜开说,他们训练和比赛的唯一信念就是:“为国争光”。尽管在运动生涯后期受到腰伤、心脏病等伤病的困扰,不过他还是坚持训练,战胜病魔。1964年12月30日,他在《体育报》第四版发表了《战胜伤病 献身祖国》的文章,在全国再次引起反响。

领导的关怀,72岁的陈镜开至今仍记忆犹新,历历在目。谈到毛主席,有两件事让陈镜开终身难忘。第一次是北京新体育馆建成时,国家领导人观看中国体操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和举重队的表演。在表演现场,陈镜开的表演离主席台不到1米,听说主席等领导都来,他心里非常紧张,还担心:千万别举起杠铃往前冲啊。有了心里负担,陈镜开第一次没有举起来,随后他调整心态,终于在领导面前举起来了。不过,毛主席、周总理随后便安慰陈镜开说:“我们只是来看看,要特别注意身体,不要搞垮了。”下次再次见到陈镜开时,毛主席还关心地问道:“你的腰伤好点没有,行不行?”

提及周总理,陈镜开热泪盈眶。他说,周总理对他的关怀,永世难忘。“周总理一直很关心体育,也非常关心我们运动员。他每次从广东视察回来,就请我们到他家吃荔枝。”有一次,周总理在看完足球比赛后,专程到球场旁边的宿舍逛逛,但他看到陈镜开的房间时,大为称赞:“不错啊。没想到我们运动员的房间能保持如此整洁。”在1960年元旦的联欢晚会上,周总理鼓励陈镜开,抽烟、喝酒对身体不好,尤其是运动员,更不能涉及。陈镜开永记于心,直到今天,他依然坚持不染烟酒。在接受记者采访后,陈镜开挥笔深情地在签名本上写道:“永远怀念敬爱的周总理!”

“领导对我的关心,我都会时时刻刻记在心上。”陈老还给记者带来了前年荣高棠给他寄来的一封信。那是2006年6月6日,第二天就是陈老打破世界纪录50周年的纪念日。由于身体不适,荣老无法亲自前来为陈镜开祝贺,他托人送来了这封信。信上写着“祝贺陈镜开打破世界纪录50周年!”等字样。拿着这封信,想着2006年底逝世的荣老,陈镜开不禁热泪盈眶。

“没有这些领导长期这么关心和支持体育,中国体育很难得到如此快的发展。”陈镜开说,他在当广东体委副主任的日子,深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以前我们训练环境和设施都比较落后,还饱受文革之苦,现在的运动员比我们幸福多了,衣食住行都有保障,国家体育大氛围非常好,也更容易出好成绩。希望他们能珍惜现在这么好的训练条件,刻苦训练,为国争光。”

陈镜开指着侄子陈伟强,“你看他,要不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大家庭,他怎么可能参加1984年奥运会,更不可能夺得奥运冠军。”没能参加奥运会是陈镜开的遗憾,但陈伟强在洛杉矶奥运夺冠,也弥补了他的遗憾,也替他实现了奥运梦想。
第4个回答  2009-10-01
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中国运动员是陈镜开。

陈镜开是中国首批获得运动健将称号,5次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两次,记功一次,并被推选为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受到毛主席六次接见。

为表彰陈镜开为发展中国体育运动特别是举重运动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和致力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推广,国际奥委会授予奥林匹克银质勋章,这是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获此殊荣。此外,还荣获国际举重联合会授予金质奖章和最高荣誉铜质奖牌。亚洲举重联合会授予金质奖牌和最高殊勋金质勋章。国际健美联合会授予银质勋章和金质勋章,被选为世界举重名人馆成员。获中国举重协会贡献奖金奖。被评为建国40年杰出运动员,新中国体坛45英杰和“新中国体育50星”之一。

陈镜开是新中国体育开拓者,五十年代著名运动员。
1956年6月7日在上海市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上海市联队与苏联举重队友谊赛,以133公斤的优异成绩打破美国运动员C*温奇保持的132.5公斤的最轻级挺举世界纪录,从而成为中国第一个打破体育运动世界纪录的运动员。
1956年11月11日在广州参加中国奥运会代表团访穗比赛,以最轻级挺举133.5公斤和135公斤,连续两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
1956年11月29日在上海参加中国奥运会代表团访沪比赛,以最轻级挺举135.5公斤,第四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
1957年8月6日在苏联莫斯科参加第3届国际青年友谊运动会,以最轻级挺举139.5公斤,第五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
1958年9月26日在德国莱比锡参加社会主义国际第一届友军运动会,以最轻级挺举140.5公斤,第六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
1959年3月14日在苏联参加莫斯科杯国际举重锦标赛,以次轻级挺举148公斤,第七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
1961年5月7日在太原参加全国举重分区赛,以次轻级挺举148.5公斤,第八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
1963年4月20日在北京参加优秀运动员比赛,以次轻级挺举151公斤,第九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
1964年5月18日在上海参加全国举重比赛,以次轻级挺举151.5公斤,第十次打破举重世界纪录。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