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国共双方还有过哪些心照不宣的合作?

如题所述

胡连会,开始了国共第三次合作进程。中国共产党反“台独”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一次国共合作是在1924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孙中山革命几经挫折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需要新血液(《宋庆龄选集》第109页)于是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改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也根据共产国际指示 ,作出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的决定。这次国共合作,是按照孙中山和国民党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种形式来实现的。
国共第一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促进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壮大了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都放弃了领导权,没有同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结果在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控制了国民党并集结了国内外发动势力,发动“4-12”政变,清洗、屠杀共产党人,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陷入十年内战。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这次合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下 ,全国抗日力量促成的。从1933年起,中国共产党就不断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宣言和声明,但没有得到蒋介石国民党的响应。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才迫使蒋介石国民党接受停止内战 ,团结抗日的要求。
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推动了百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全面对外抗战,并取得胜利。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实践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牢牢掌握着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所以一次又一次粉碎了蒋介石国民党的破坏,壮大了抗日力量;所以在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再次破坏国共作,挑起内战时,不仅保住抗日胜利果实,而且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蒋介石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多次向国民党发出和平统一号召,但蒋介石梦想“光复大陆”;也正是由于他主张中国统一,还能偏安于台湾。后来李登辉搞“台独”,搞得国民党分裂,下了台。陈水扁搞“台独”的日子更不好过,搞得台湾很不安宁,民怨载道。中国共产党提出愿意同一切反对“台独”的任何人对话。连战、宋楚玉识天时,晓民情,明大义,去年相继来京与胡锦涛会谈,从而形成反“台独”统一战线,开始国共第三次合作进程。
国共第三次合作刚开始,主要是经济合作,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就国民党来说,可以满意了。国民党通过与共产党合作,给台湾工商界和农民带来很大实惠,大得民心,赢得三合一选举胜利,有望重新上台当政。就中国共产党来说 ,初步形成反“台独”统一战线 ,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但远未达到终止“台独”,和平统一中国之目的。中国一日不统一,“台独”就实存在一日,两岸和平发展便没有坚实的长久的基础。
国民党执政台湾,两岸经济合作可能更快扩大。但能否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实现中国和平统一,问题不小。首先,美国不愿意。美对台政策是维持现状,既不愿中国统一,也不愿台湾现在就闹独立,这都不符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国民党能否不顾美国意愿,并鄙弃“宁为鸡首”,以振兴中华民族大业为重,与中国共产党彻底合作,实现祖国统一,连战和马英九公开都没有表态。当然,国民党有其不说的道理。
祖国统一是根本问题。别的党派不谈,中国共产党不可不谈。由于某种原因不好公开谈,下面也必须谈。离开这个根本点,反对“台独”的统一战线就名存实亡,国共第三次合作会类似于第一次合作止于北伐胜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02
继2005年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以来,两党之间的互动逐渐增多,5月26日,国民党党主席吴伯雄先生的登陆,28日举行的“胡吴会”将是两岸执政党主席的第一次会晤,两岸能否在“胡连会”、“胡萧会”后,全面启动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 。顺便回顾下前之前的国共两次合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回顾: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合作目的: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国家。

直接任务:北伐革命

共同敌人:旧军阀、封建残余、帝国主义代表。

合作模式: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军。

破裂原因:共产国际的草率决定(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的怀疑、排斥和打压

共产党占据国民党领导层的威胁

蒋介石的反俄促成最终的反共

合作成果:北伐战争胜利,中国在分崩离析中实现统一。

第二次国共合作回顾:

合作基础:民族主义

合作目的:抗击日本侵略者

直接任务:抗日战争

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

合作模式:改编共产党军队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破裂原因:抗战胜利后的国家领导权之争

合作成果:抗战胜利,结束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史。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9-22
回答:
建国后国共双方心照不宣的合作有:
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多次向国民党发出和平统一号召,但蒋介石梦想“光复大陆”;也正是由于他主张中国统一,还能偏安于台湾。后来李登辉搞“台独”,搞得国民党分裂,下了台。陈水扁搞“台独”的日子更不好过,搞得台湾很不安宁,民怨载道。中国共产党提出愿意同一切反对“台独”的任何人对话。连战、宋楚玉识天时,晓民情,明大义,去年相继来京与胡锦涛会谈,从而形成反“台独”统一战线,开始国共第三次合作进程。
国共第三次合作刚开始,主要是经济合作,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就国民党来说,可以满意了。国民党通过与共产党合作,给台湾工商界和农民带来很大实惠,大得民心,赢得三合一选举胜利,有望重新上台当政。就中国共产党来说 ,初步形成反“台独”统一战线 ,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但远未达到终止“台独”,和平统一中国之目的。中国一日不统一,“台独”就实存在一日,两岸和平发展便没有坚实的长久的基础。
国民党执政台湾,两岸经济合作可能更快扩大。但能否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实现中国和平统一,问题不小。首先,美国不愿意。美对台政策是维持现状,既不愿中国统一,也不愿台湾现在就闹独立,这都不符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国民党能否不顾美国意愿,并鄙弃“宁为鸡首”,以振兴中华民族大业为重,与中国共产党彻底合作,实现祖国统一,连战和马英九公开都没有表态。当然,国民党有其不说的道理。
祖国统一是根本问题。别的党派不谈,中国共产党不可不谈。由于某种原因不好公开谈,下面也必须谈。离开这个根本点,反对“台独”的统一战线就名存实亡,国共第三次合作会类似于第一次合作止于北伐胜利。
第3个回答  2009-09-28
一次国共合作是在1924到1927年第一次“大革命”时期。孙中山革命几经挫折之后,深感“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需要新血液(《宋庆龄选集》第109页)于是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工农,改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也根据共产国际指示 ,作出国共合作的方针和办法的决定。这次国共合作,是按照孙中山和国民党的要求,中国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种形式来实现的。
国共第一次合作,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促进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壮大了国民党。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以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领导下进行的。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和实践上都放弃了领导权,没有同国民党右派进行斗争。结果在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控制了国民党并集结了国内外发动势力,发动“4-12”政变,清洗、屠杀共产党人,破坏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第一次大革命失败了,陷入十年内战。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这次合作是在共产党领导下 ,全国抗日力量促成的。从1933年起,中国共产党就不断发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宣言和声明,但没有得到蒋介石国民党的响应。直到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后才迫使蒋介石国民党接受停止内战 ,团结抗日的要求。
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了抗日统一战线,推动了百年以来从未有过的全面对外抗战,并取得胜利。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实践和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牢牢掌握着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所以一次又一次粉碎了蒋介石国民党的破坏,壮大了抗日力量;所以在抗战胜利后,在蒋介石再次破坏国共作,挑起内战时,不仅保住抗日胜利果实,而且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推翻了蒋介石政权,建立了新中国。
中国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后,多次向国民党发出和平统一号召,但蒋介石梦想“光复大陆”;也正是由于他主张中国统一,还能偏安于台湾。后来李登辉搞“台独”,搞得国民党分裂,下了台。陈水扁搞“台独”的日子更不好过,搞得台湾很不安宁,民怨载道。中国共产党提出愿意同一切反对“台独”的任何人对话。连战、宋楚玉识天时,晓民情,明大义,去年相继来京与胡锦涛会谈,从而形成反“台独”统一战线,开始国共第三次合作进程。
国共第三次合作刚开始,主要是经济合作,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就国民党来说,可以满意了。国民党通过与共产党合作,给台湾工商界和农民带来很大实惠,大得民心,赢得三合一选举胜利,有望重新上台当政。就中国共产党来说 ,初步形成反“台独”统一战线 ,沉重打击了“台独”分裂势力,但远未达到终止“台独”,和平统一中国之目的。中国一日不统一,“台独”就实存在一日,两岸和平发展便没有坚实的长久的基础。
国民党执政台湾,两岸经济合作可能更快扩大。但能否迈出决定性的一步,实现中国和平统一,问题不小。首先,美国不愿意。美对台政策是维持现状,既不愿中国统一,也不愿台湾现在就闹独立,这都不符合美国遏制中国的战略。国民党能否不顾美国意愿,并鄙弃“宁为鸡首”,以振兴中华民族大业为重,与中国共产党彻底合作,实现祖国统一,连战和马英九公开都没有表态。当然,国民党有其不说的道理。
祖国统一是根本问题。别的党派不谈,中国共产党不可不谈。由于某种原因不好公开谈,下面也必须谈。离开这个根本点,反对“台独”的统一战线就名存实亡,国共第三次合作会类似于第一次合作止于北伐胜利。
第4个回答  2009-09-21
国共双方最重要的默契是:一直都认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都同世界上妄图分裂中国的行为做斗争。
1992年的汪辜会谈。重启两党对话。
2001年1月1日起,台当局分阶段开放金门、马祖与福建沿海的货物和人员直接往来,开通了所谓的“小三通”。
2005年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以来,两党之间的互动逐渐增多
2008年5月 吴伯雄访问大陆,拜谒中山陵,参观奥运主体育场“鸟巢”和棒球场。并和胡锦涛总书记举行会谈,为今后两岸关系的发展奠定了方向。
2008年8月8日,吴伯雄与连战、宋楚瑜一道出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并说出台湾在北京奥运有"主场优势"。
2008年12月15日,两岸隔绝60年后,两岸海空直航及直接通邮的两岸“大三通”全面启动,台湾大陆真正迈入一日生活圈,宣告两岸大三通时代来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