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奥运会,英国凭什么逆袭

如题所述

在体育体制与体育文化的讨论上,此刻恐怕再没有比英国更适合讨论的了。
  里约奥运会,英国金牌数超越中国,跃居第二,总奖牌数也不比我们少几枚。在金牌榜上,英国人排到了老二。
  老二不是重点,重点是英国人的大逆袭过程令人印象深刻。在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英国队只拿到了一块金牌,排在金牌榜的第36位。(哦,那年排在第35名的是埃塞俄比亚,深深刺激了大英帝国)。雅典奥运会,英国队回到10名左右。北京奥运会,英国冒到第四名。伦敦奥运会,英国是东道国,升到第三。按规律来说,东道国的下一届奥运会成绩都会相对回落,结果英国不降反升,跑到了金牌榜第二,超过了中国。
  在最近三十年的奥林匹克史上,逆袭速度这么快的恐怕除了中国外就属英国。关键是,英国在里约奥运会超越的恰恰是伦敦奥运会的第二,中国。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中国今年奥运金牌总数跟伦敦奥运会、北京奥运会相比有了较大幅度下滑。而中国国内,以北京奥运会为拐点,国民体育心态似乎发生了某种改变。在体育制度和体育文化的探讨上,一直存在相当的分歧和争论。
  不妨看看英国,他们逆袭的秘密是什么?简单说,一个关键人物,三个关键战略。
  关键人物就是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随着历史推进,他担任首相期间的高阶政治显得越来越高明。他让英国留在欧元区外,为达成北爱尔兰和平协议奠定了基础,当然,还有最近又让英国人民怀念起他的功绩之一,那就是为20年来英国体育崛起奠定了战略基础。
  英国体育重新崛起的战略大致讲是三个:国家彩票、金牌战略和科学训练方式。
  所谓国家彩票制度主要载体是1997年梅杰政府设立的一个专门向体育领域分配政府拨款和国家彩票资金的体育基金会。英国国会做了严格规定,国家彩票收入的一半作为将近,28%作为公益基金投入到体育文化等几大领域,其中体育领域比例为五分之一。2014年,单单给到体育领域的公益基金就达到近600亿人民币。在里约奥运会周期的四年里,英国体育理事会总共投入了3.55亿英镑。
  显然,投入越多回报的确越大。那么,这些钱是怎么分配的?很简单,以金牌为导向,按照未来一个奥运会周期内体育项目夺牌的可能性来决定拨款金额的多少。哪个项目更容易得到金牌,就加大资助,哪个项目不能夺牌,就减少激励,哪些项目不够职业化,相对比较穷,可是又是重要奥运项目,就加大拨款。效果也很明显。伦敦奥运会上表现最好的赛艇、自行车、田径、皮划艇和帆船等项目得到的拨款最多。而乒乓球和篮球等根本没有希望夺牌的项目,基本上得不到资助。另外,原来的强项游泳由于在2012年奥运会上发挥失常,他们的拨款被削减了400万英镑,英国游泳协会之后被迫更换了教练和训练方式。这次奥运会上英国游泳队赢得了1金5银,超额完成了目标,预计未来一个奥运周期的拨款将会增加。
  围绕这几大战略,英国人还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精心规划夺牌项目,加大下一代的体育引导,引进高水平国际教练,使用高科技训练方式。总之,英国人的战略,按照英国媒体的共识,可以概括为官办体制,或者民间执行,官方主导。
  到底奥林匹克意味着什么样的精神?大方向上全人类都有共识,可是在具体到是否要唯金牌论,是否要官方主导,是否要花很多纳税人的钱,争论很多。英国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对比视角。在英国人看来,英国的体育地位绝不只是体育领域的地位,与其国家地位和外交尊严关系很大。英国人的逆袭根源于他们传统里源自大英帝国时代的骄傲和自尊。在这里,其实又有一个普世主义和国家主义之辩,显然,保守的英国人选择了后者。
  对于中国来说,很多问题是不是也似曾相识?体育与政治,体育精神与民族荣耀,官办体制与民间体育,在里约之后,我们应该有一个更新的认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29
 围绕这几大战略,英国人还做了很多努力,比如精心规划夺牌项目,加大下一代的体育引导,引进高水平国际教练,使用高科技训练方式。总之,英国人的战略,按照英国媒体的共识,可以概括为官办体制,或者民间执行,官方主导。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