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号,分号,的用法有哪些

如题所述

冒号和分好的用法分别如下:

一、冒号的用法:

1.用于书信、讲话稿的称呼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

2.在采访、辩论、座谈、法庭审讯等言谈的记录中用于说话人名之后,以引出说话内容;

3.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4.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

5.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

6.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

7.分隔作者和作品名称。

8.分隔标题中的主题词和说明补充部分。

二、分号的用法如下:

1.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

2.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

3.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也可用分号;

4.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扩展资料:

其他标点符号用法如下图:

分号和冒号的用法区别:

分号和逗号都是用在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主要区别在于:用逗号断开的句子,后半句基本都是延续着前半句接着说下去的话(也就是常说的承接关系);用分号断开的句子,后半句与前半句一般是意思或形式相近、相关、相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冒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分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09

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分句可以属于单重复句,也可以是多重复句的第一层分句,或者是大句中的并列部分。

冒号是行文中常用标点符号之一,通常表示提示语后的停顿或表示提示下文或总括上文。

扩展资料:

冒号的作用:

1、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

2、用在“说”、“想” 、“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示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但是,当某某人说的前后都有他的原话时,那么某某人说的后面就不能用冒号,而应该用逗号。

3、用在总结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4、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

例如:“话题:诚信。”“座右铭:不求最好,但求最亲。”

5、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

例如:“想不通,九条牛也拉不回;想通了,不要人说就直往前冲:他就是这样一个直性子。”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12-16
分号的用法 分号有时又称为小句号.它表示一个停顿,其停顿时间在逗号与冒号的停顿时间之间.文章如采用许多分号,其风格则变得严肃、正式.为了正确使用分号,有必要先学会辨认主句. 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已经是现在常考的知识点,而冒号因其使用复杂便成了常考的.下面结合国家颁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来谈谈冒号的使用方法及常见的错误.
1, 用在称呼语的后面,表示提起下文.
如:“同志们:现在我们开会了.”
在书信、公文中常常出现.有人时常忽略称呼语后边的这个冒号,容易将它写为逗号.
2, 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例如”、“如下”等词语的后边,表示提取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但是,当某某人说的前后都有他的原话时,那么某某人说的后面就不能用冒号,而应该用逗号.
“大桥快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此处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想”、“是”、“证明”、“宣布”、“指出”、“透露”等词后是不是就一定要用冒号,也得看情况.例如:
(1)厂领导及时指出:“以强化管理抓节约挖潜力,以全方位节约促成成本降低,以高质量低成本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新思路.
(2)会上,李书记指出:“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
第一个例子中不能用冒号,因为“指出”的后面没有用冒号的必要,它与后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中间无须作较长的停顿或停顿,如果后面的宾语部分较长,需作短暂的停顿,也只能用逗号.而第二个句子就一定要用冒号,因为它引出的下文是一窜句子.
像“是”、“透露”这些提示性的动词后边用上冒号以引出下文,引出的下文完了时,要用句号,如果用了逗号,也是错误的.例如: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
3, 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但是也有例外,如果句中没有较长的停顿,就不要用冒号.如:全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忆安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有人会在“三位女杰”后面加冒号,这是错误的.
4, 用在需要解释的词语后边,表示引出解释或说明.例如:“话题:诚信.”“座右铭:不求最好,但求最亲”.
5, 用在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以总结上文.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