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地里的刚出的麦苗好,可到最后产量上不去怎么回事?

如题所述

(一)完善施肥技术
  旱地缺水常与土壤瘠薄相伴随,改良土壤,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小麦根系生长,下水上用。旱地小麦施肥,不仅要满足当季增产需要,还要考虑培肥地力,要点如下:
 
 1、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单施有机肥或单施化肥都可增加产量,培肥地力。但以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效果更好,有机肥的投入可通过前茬作物秸秆覆盖来完
成。例如在前茬玉米田覆盖麦草。连续三至五年,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保水性。
  2、氮磷钾肥配合使
用。由于旱地大多氮磷养分失调,一般施磷肥的增产作用大雨施氮肥的增产作用,而氮磷配合施用效应显著。因此,旱地小麦施肥必须氮磷配合,并加大磷肥的比
重,氮磷比以1:1为宜。如以碳铵和过磷酸钙计,每施1公斤碳铵要配合使用1公斤过磷酸钙。贫钾地区施钾肥有突出的增产效果,要配合施用钾肥。
 
 3、合理确定施肥量。常年土层厚的旱地在一定的施肥范围内,随施肥量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为提高地力,所施用的肥料除满足当季增产需要外,应使土
壤养分有所积累。为此,在开始开发旱地低产麦田时必须多施些肥料。除有机肥外,土层厚度达1米以上的地,亩施碳铵和过磷酸钙各50~75公斤是当季可获高
产量,而且经济效益较高的施肥量,要施足。需施钾肥10~15公斤。
  旱地肥料的增产作用受降水量和土壤蓄水量所制约。土层薄的地,土壤蓄水容量小,增肥增产的潜力小,应适当少施肥。干旱年份,底墒严重不足时,也应少施。
 
 4、采用“一炮轰”的施肥法。旱地不能浇水,追肥效果差,提倡把全部肥料,包括有机肥氮肥、磷肥、钾肥等在耕地时作底肥一次施入。这样施肥,方法简便,
增产效果好。在地力较高的旱地高产量麦田,采用“一炮轰”施肥,冬前麦苗可能呈现旺长趋势。因此,施肥量较多时应注意控制冬前群体。
  (二)改革耕作措施
  旱地小麦播种前土壤耕作,要求既要有利于底墒好,又要保证表墒好,后者对全苗壮苗更有重要意义。
  一般二年三年作时,应在冬闲时深耕,小麦播种前浅耕。一年二作时,土壤墒情较好又多年没深耕的地有明显的犁底层,应进行深耕;播期干旱,耕层有失墒危险时宜浅耕。
  至于土层薄的山丘旱薄地重点推广机械丰产沟挖掘、机械深松耕、机械沟播等机械旱作技术。采用大犁深耕或开挖丰产沟加深耕层的增产作用早已为实践所肯定。这些特殊的耕作措施,一般应结合轮作在冬闲时进行。
  旱地小麦播种前土壤耕作要重视镇压的运用。镇压后耕层紧实度适宜,大孔隙变小,干土层变薄,表墒提高,从而使出苗率提高,增产显著。
  (三)引进覆盖技术
  旱地小麦地膜覆盖技术是近年来引进的小麦生产中一项新的技术,该项技术具有节水保墒,增强小麦抗旱能力;提高地温,促进小麦生产进程;增加群体,提高小麦成穗率;个体健壮,干物质积累快;增产显著经济效益好。该项技术在旱地小麦生产上推广能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在推广过程中,应注意适期适量播种。比常规播期可推迟5~10天,即10月中旬播种,前茬收获晚的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亦可。播种量比常规播量减少
10%,每亩2.8万~3万穴,计划基本苗确定每穴下种粒数,选用抗旱抗倒品种;提高覆膜质量,可采用人工覆膜,再用双行穴播机人工推播,也可采用机械一
次完成。在播种过程到适墒播种,以保全苗,播深3~4厘米;及时掏苗,放苗。10月中旬播种的地膜小麦在麦苗从膜孔掏出来或重新破膜放苗;防治杂草;及时
防治病虫害。
  (四)抗旱品种的利用
  旱地种植的小麦品种必须有较强的抗旱性。盲目地在旱地种植不抗旱的品种,不仅不能增产,反而会大幅度减产。
 
 据近几年试验鉴定,现有抗旱品种依其对干旱及地力的反应,可分为抗旱耐瘠品种和抗旱耐肥品种。旱薄低产麦田,尤其山丘旱薄地种植的品种要求抗旱性能好,
能耐瘠薄,生长繁茂,而且有更强的抗冻性,应种植抗旱耐瘠品种。在旱肥地,土层深厚,施肥多,可能获得高产量,种植的品种要求丰产性好,抗倒伏,有获得高
产的增产潜力,应种抗旱耐肥品种。
  (五)强化田间管理
  旱地小麦田间管理以保墒为主,保墒措施主要是镇压、划锄。播种后耕层墒情较差时即应进行镇压,一利于出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