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2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1.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

在教学中要针对高中学生思想政治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向其传授、讲述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点,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高中学生是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可塑性是这个时期学生的显著特点。而在社会转轨时期,多元社会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不容低估。这大增强了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旗帜鲜明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但切忌简单化,要讲究灌输的方式方法,以理服人;纠正学生的某些认识偏差,要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通过对各种事例的分析、比较、鉴别、探究等教学活动,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的政治观点。

2.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表现,提高德育实效性

课程标准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表达课程目标,反映了由以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学科体系到目前更为注重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转变。教学活动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目的的,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丰富与更新;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同时形成和提升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以上的三维价值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优先目标,传统的课程观由于过分强调认知而忽视了情感、态度在学习中的功能,从而导致把丰富、生动的教学活动局限于狭窄单调的认知主义框框中,这种缺乏情感内涵、充满理性的教学,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的枯燥、单调,丧失了学习的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将情意因素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和高度来理解,赋予其在课程目标中重要的价值取向。政治生活这本教材就反映和体现了课程标准这方面的要求。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具有复杂情感的人,它所要实现的目标特殊于或者说复杂于其他学科,它不但要使学生明白重要的思想政治观点之理,还要将其转化为学生自身的思想信念,完成感人、化人、育人的任务。因此,通过教学活动,要触动学生的动情点,在活动中、在体验中、在共鸣中使情感得到丰富、提升,从而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的人。因此,教师在施教中,要加强学生政治情感,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规范的引导和培养,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作合格的公民。

3.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

目前顺应课程标准的变化和要求,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倡导的主导教学活动方式,实践也证明了其在学生发展中的适宜和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的形式时,多样的基础上,要着力体现主导的活动形式。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讨中,许多教师采用了网络教学的方式,它相对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又前进了一大步,例如,将一个主题内容做成网页,网站上有文字、图象、音像资料,有练习、有反馈,有方便学生讨论的聊天室和BBS,有拓展和延伸学习内容的相关网站链接,这样,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主体地位,实现更强的交互功能,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文本式的线性顺序结构,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象、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从网页上的任意一点进入学习,还可以方便地到达其他相关站点,看到更多、更新、更贴近生活的观点和文章,学生的视野因此而大大开阔,教学也因此而打破了教室、围墙、课堂的限制,学习容量大大增强,学生在眼、耳、口、手、脑的开动中,提高了能力。

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要加以辩证地分析和应用,它在教学活动中的广泛采用说明其具有独特的价值,例如,利于教育功能的发挥;传递信息的经济、系统;可控性强等,但同时也有学生主动性欠缺、不能更好地照顾学生的差异、侵占学生活动的时间等弱点,若在讲授的过程中注意其启发性、精致性、直观性、感染性,并有机地与其他活动形式结合,也会提高教学活动的效果。

在教学活动形式的认识上,要明确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形式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渗透、彼此交织的,因此教师要能够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以及教师自己的特点,进行适时、适地地选择和整合,以取得更佳的活动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知识、能力以及正确价值取向的发展。

教学中要突出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教材中提出的许多活动性建议应尽可能安排在教学内容中,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开展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儿困难,让他们去解决;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寻找答案;给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去锻炼;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学生的能力不是我们教会的、讲会的,也不是他们自己听会的、看会的,而是在这些种种实践活动的设计、参与、总结中生长起来的。

4.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范围非常广泛,按其呈现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文字与音像资源、人力资源、实物资源、信息化资源与实践活动资源。

文字与音像资源:文字资源中最重要的是思想政治课的教材,其他涉及政治以及时事政治等方面的书籍、报刊、图片、录音、录像、影视作品等,也是思想政治课程重要的资源。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原著、经典文章,在课程标准和教材中都有引导性的出现,应成为重要的文字资源。古今中外思想家、革命家的传记、名篇和美文也应该进入课程资源开发的视野。和思想政治课相关的电视节目以其短平快、生动的特点,受到学生的欢迎,如焦点访谈、社会调查、对话、实话实说、时事大讲堂等,如能及时录像,恰当地选择使用,便是非常鲜活的课程资源。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之际,向社会推荐的“三个一百”即“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百种爱国主义教育图书”都是重要的文字和音像资源。

实践活动资源:广义的实践活动包括课堂内的讨论、辩论、演示、模拟等,也包括课堂外的参观、调查、访谈等,还包括和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集会、报告、演出、经济活动、司法活动、科技活动等,因此实践活动所涉及的场所如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自然和人文景观、教育基地等;实践活动中所迸发出来的思想火花、情景创意、活动成果等,都是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信息化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收集网上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多媒体资料、网络课件等。因其独有的共享性、互动性、智能化、容量大等特点,在拓宽视野、提高效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课程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使教学能够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联系我国重大的政治生活,联系国际社会的重大政治事件,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实际,跟上时代的脚步和节拍,增强本学科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求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