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轨磨损测量一般都怎么做?有什么推荐的方法?

如题所述

高速铁路发达国家利用高科技手段,研制开发具有综合性、高精度、高速度、高智能、高可靠性的大型轨道检测设备,检测技术实现了重大飞跃。目前高铁和
地铁领域常见的检测项目包括:轨道几何、钢轨断面、波浪磨耗、轮缘几何尺寸检测、车体振动、车体到位、铁轨沉降、加速度(车体、构架、轴箱)等

  德国米铱公司提供的激光三角反射式位移传感器,2D线激光轮廓仪,电涡流传感器,拉绳传感器,激光时间差式测距仪等系列产品,因其出众的精度、稳定性,以及环境适应性,被广泛应用于铁路相关的测量任务。

德国米铱激光三角反射式位移传感器


量程2~1000mm


线性度最高可达0.02%


测量频率最高可达49kHz


提供蓝光激光传感器


内置控制器


输出量信号:模拟量,RS422,EtherCAT,EtherNET


 

德国米铱2D线激光轮廓仪


量程:宽度可达148mm, 高度可达300mm


线性度:高度方向0.16%


宽度方向最高1280测量点/每轮廓


测量频率最高可达4000Hz


 

德国米铱电涡流位移传感器


量程0.4~80mm


线性度可达0.2%


测量频率最高可达100kHz


德国米铱激光时间差式测距仪


量程0.2~3000m


线性度可达2mm


响应时间可达0.5ms


德国米铱拉绳式位移传感器


量程3~50m


电位计输出    


应用案例:

铁轨几何尺寸3D轮廓测量(线激光轮廓仪)
 

铁轨几何尺寸3D轮廓测量(线激光轮廓仪)
 

铁轨平行度和间距测量(线激光轮廓仪)

车厢门开启闭合到位检测(拉绳式传感器)
 

车厢智能定位(激光三角反射式传感器、 激光时间差测距仪)

铁轨直线度测量(激光时间差式测距仪)
 

铁轨振动和沉降测试(电涡流,三角反射式激光传感器,拉绳式传感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5-11
齿轮齿面有正常磨损、麻点磨损和粘附磨损等几种。正常磨损是齿轮在啮合传动中由齿面相互摩擦造成的磨损。这种磨损发生在整个齿面上,使齿面呈现均匀的光洁度,当润滑油中的机械杂质进入摩擦面时,将变成磨料磨损使磨损加剧。齿面磨损后,将使齿轮的厚度变薄,啮合间隙增大,工作中出现响声,严重时会使齿轮损坏;麻点磨损又叫疲劳磨损,或称疲劳剥落,多发生在齿面的分度圆区域。因该处是单齿受力,压应力最大。当压应力超过金属的屈服极限时,齿面便产生细小的疲劳裂纹,进而使表面金属微粒剥落,形成麻点状凹坑,故称麻点磨损,粘附磨损是齿轮在转速很低、齿面载荷特大时,由于齿面接触部位的距离极小,在分子引力作用下表面金属相互吸引而粘接在一起,或当齿轮处于调整、重载及润滑不良和散热不佳等情况下,齿顶和齿根等接触部位由于滑动速度很高,产生的高温使表层金属粘接在一起,轻者擦伤,重者使较软的金属表面被撕裂而损坏。上述磨损在检验时,后两种可以直接观察到麻点及擦伤或撕裂痕迹。其中除疲劳剥落不超过一个齿面积的25%,轻微擦伤可用油石修磨后继续使用外,均应换用新品。至于正常磨损,可用齿轮游标卡尺进行检验。由于磨损一般以分度圆区域最大,因此,检验时通常将齿轮游标卡尺卡在分度圆处测量其弦齿厚度,以确定齿轮的磨损情况。当齿轮弦齿厚度磨损超过0.5m时,应更换齿轮。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