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法是什么意思啊?

如题所述

作业成本法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的分配到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1-07
ABC成本法又称作业成本分析法、作业成本计算法、作业成本核算法。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对象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8-14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作业成本法(ABC)是一种以“作业”为基础,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通过分析成本发生的动因,对构成产品成本的各种主要间接费用采用不同的间接费用率进行成本分配的计算方法。


  希望高顿网校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第3个回答  2018-01-07
案例名称:作业成本法在榆林水务集团绩效考核中的
应用案例分析
案例单位具体名称: 榆林水务集团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作者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地址:
第一部分 目录
第一部分 目录 2
第二部分 内容摘要 4
第三部分 案例正文 5
一、背景描述 5
(一)企业概况 5
(二)单位管理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5
(三)选择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主要原因 5
(四)主要意义 6
二、总体设计 6
(一)应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目标 6
(二)应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总体思路 6
(三)作业成本法 7
三、应用过程 7
(一)组织架构及组织机构设置 7
(二)流程设计及相关要求 7
(三)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环境要求 8
(四)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8
四、取得成效 9
(一)应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前后情况对比 9
(二)对解决单位管理问题情况的评价 9
(三)对支持单位制定和落实战略的评价 9
(四)对提升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的评价 10
五、经验总结 10
(一)作业成本法基本应用条件 10
(二)作业成本法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 10
(三)对改进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效果的思考 10
(四)作业成本法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11
(五)完善作业成本法工具的建议 11
(六)对推广应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建议 11
第二部分 内容摘要
从企业作业成本来看,榆林水务集团尚没有开展有效系统分析,导致作业效率存在不合理情况,目前资源浪费问题十分严峻。该形势下必然将会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会影响到企业服务客户的质量水平,另一方面也会使得企业浪费大量的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和人力资源,进一步会导致企业管理信息的缺失,致使企业高层决策和战略管理执行受到影响。本文研究对象锁定在榆林水务集团,分析该企业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现状,进而实现成本核算领域的持续扩大,为企业提供更为丰富的成本信息,保障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关键词: 作业成本法;成本核算;费用归集
第三部分 案例正文
一、背景描述
(一)企业概况
榆林市水务集团榆横工业园区供水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2月,是由榆林市水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成立的国有独资子公司,办公地址位于榆横工业园区南区A13地块。公司注册资本30000万元。内设综合办公室、调度室、化验室、财务处、维修处、党群处等6个工作部门,同时还包括了四个厂站,分别是抽水站、供水站、净水厂以及加压泵站。现企业员工规模为183人。企业供排水管网领域在当地拥有着垄断位置。目前在水销售、水污染处理和加工、水污染收集、供水制造、排水项目设计、投资建设等方面,已经具备了多年成功的经验和丰厚的技术基础,因此能够为当地提供较为专业的水务服务。
水务集团的生产运营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作业过程,通过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可以确保企业对每一项作业的成本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了解,通过对企业整体进行“资源——动因——成本——产品”式分析,能够判断企业哪些作业增值,哪些作业不增值,从而得出作业的效率,进而减少资源浪费,提升运行效率和企业利润。
(二)单位管理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对公司的作业成本缺乏系统的分析,作业效率未能进行合理的量化,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普遍。
2. 大量无效的作业对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提升没有实质性的效果,不仅最终不能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且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
3.管理者所掌握的成本信息不充分,导致了管理层决策的效果较差,执行水平较低。也就难以为管理者提供正确完整的信息,决策的效果会受到影响。而且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仅仅局限在生产制造过程,对于其它因素的忽略,进而出现了与其他阶段之间的关系中断,导致整个作业链无法完整实现。
(三)选择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主要原因
以作业为核心,实现对传统成本管理方式的突破,进而实现对各职能部门之间的有效协调,建立完整的作业成本分析法,这是企业实现完善的分析基础和准确信息的重要途径。包括研发过程、销售过程等,利用作业成本法都将会实现准确记录与核算,进而为之后的分析和评价创造条件。利用该方法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对整个作业流程开展有效管理和控制,达到降低成本,提升企业效益和提升企业竞争水平。
(四)主要意义
1. 有效的降低不增值作业的实施,快速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和质量。
2. 有效的解决企业成本投入问题,保障企业快速提升生产和经营效益水平。
3. 化解在传统成本管理法当中存在间接费用调配的问题,进而既能够减少企业所面临的损失,又能够掌握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和材料,最终给成本实施有效控制奠定基础。
二、总体设计
(一)应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目标
1. 拓宽成本核算的范围
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成本管理法当中存在间接费用分配比较单一的情况,逐步实现核算范围的扩大和拓展。作业成本法将会采用多元分配的方式,完全不再依靠简单的人工工时或者是机器工时的分配方式,做到了多渠道的分配。
2. 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作业动因是联系成本以及作业之间关系的重要桥梁,其主要在于实现成本对象和资源消耗之间关联的紧密性。确保成本与资源之间能够合理的对接,就需要引入作业。作业的引入,将会完成对成本的追本溯源,以及解决在传统成本管理法在资源耗费平均化方面存在的诸多不足。
3. 促进企业管理的改善
获取十分准确的成本信息,而且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对产品的作业进行分析,分析出增值作业和不增值作业,从而辅助企业决策,促进企业管理的改善。
(二)应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总体思路
首先,组织公司各个部门和分子公司结合榆林水务集团各个环节的作业,进而建立作业链;其次,对作业成本库实施创建,并且实现对成本动因的确定,通过该步骤的实施,进一步构建作业中心,将企业当中所需要耗费的资源能够有效的传递到相应的作业中心当中,最终完成作业中心成本库的创建。再次,实现对同质作业的有效合并,将具有相似作业的内容归为一体。最后,对成本动因率实施计算和确定,并计算出总成本和间接成本。
(三)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也称为ABC法。该方法和传统的制造成本法存在着较大的区别,在计算方式上是集中建立在作业基础上。资源消耗过程就是作业过程,作业消耗过程就是产品过程。所以,间接费用的归集就可以理解为作业。为此需要:先对资源动因进行记录、确定和计算,然后将浪费的资源归于作业成本之上,接着对作业动因开展记录、确定和计算,最终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个产品之上。
(四)应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创新
选择动因在作业成本法当中有着重要作用,其往往存在主观性,所以需要实现对其定性定量结合分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当中需要核算人员先掌握企业运营和生产的整个过程,然后相应对成本作业进行确定,进而按照成本作业的情况确定资源消耗的情况,之后按照作业动因将资源消耗费用实现在产品上的分配,最终完成对总成本的确定。企业就是在这样的现金成本核算方法当中对成本开展确定,该方式将会有利于对企业成本体系以及作业体系进行研究和升级。
三、应用过程
(一)组织架构及组织机构设置
在公司现有组织架构的基础上,构建作业成本法工作小组。该小组的组织机构设置情况如下:
组长:总经理。
副组长:分管财务处的副总经理。
成员:财务处、办公室、维修处、化验室。
常设办公室位于财务处,由财务处处长担任常任办公室负责人。
(二)流程设计及相关要求
1. 作业划分流程
财务处组织办公室、维修处、化验室及下属单位相关人员系统全面地对供水、排水环节进行作业划分。根据不同的加工特点,可以将作业划分为以下几种,分别有勘察、安装、维修、收费、检测以及调度等。
2. 确定成本库归集成本流程
资源动因、作业动因是企业成本动因的两个构成动因。前者最终归集为成本库,后者则需要将其分配到产品上。所以企业需要对成本动因加以明确,这样才能够保证各项工作之间的对接。
3. 同质作业合并流程
组织相关人员制定同质作业的判定规则,并根据规则对同质作业进行合并。
4. 成本库的费用归集流程
(1)第一步,计算每一个作业成本库消耗的成本。每一个作业成本库消耗的成本就是该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资源费用费用数量;
(2)第二步,对产品作业成本进行计算。作业是生产经营当中的主要构成,其将会促进企业生产。所以企业一方面需要对单项资源消耗费用进行计算,另一方面还需要将各项成本集中到产品上,这样才能够获得产品总成本。
(3)第三部,在产品成本方面可以划分为三种,分别是人工成本、材料成本、间接成本。然后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方式,通过成本动因实现制造费用的摊派,之后在将摊派之后的费用与直接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进行相加,最终获得的就是产品总成本。
(三)应用作业成本法的环境要求
1. 需要企业管理层做好由上到下的沟通和交流,企业需要两周时间进行相应的讨论,分析作业成本法的重要性,同时对反对意见进行说服,最终实现共识。
2. 针对成本采取全面核算,确定核算精度和准度,为此需要在分析当中选择大量作业作为成本核算分析的基础。
(四)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
1. 在成本动因方面、作业中心确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由于在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方面具有着一定的主观因素,即对作业中心选择方面的主观。由于企业作业存在着多元化,使得成本核算工作者难以按照同样的标准对作业进行明确,事实上作业选择时,很多情况下核算人员很难做出准确判断,选择方法也存在问题。他们大都是从自身经验出发,以及按照主观的理解进行选取。所以需要首先按照成本作业的方式实现对耗费资源费用的确定,之后通过作业动因实现对资源费用在产品方面上的分配,最终在这样的基础上确定产品总成本。
2. 作业成本法的采用在前期当中往往需要付出较大的成本投入。在确保成本核算的精度和准度方面,作为核算人员必然需要收集和整理大量作业,如此一来使得作业成本法的应用难度提升,导致了在实践当中和作业成本法目的的相背离。所以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上会投入更多成本,进而让企业付出了更多代价。这样情况均需要向领导进行回报,并且得到领导认可,减少实施的阻力。
四、取得成效
(一)应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前后情况对比
1. 拓宽了成本核算的范围
第一,从传统成本核算方式来看,存在着分配指标较为单一的情况;第二,成本核算当中,传统方式仅仅包括了制造费、材料费以及人工费,但是忽视了期间费用;第三,传统方式相对较为笼统。所以利用作业成本核算方法,既能够对传统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弥补,还能够实现对成本核算范围的拓宽。
2. 提供相对准确的成本信息
传统方式当中,往往认为企业间接费用受到了企业产量、企业员工数、企业机器工作时间等影响。所以使得传统方式上的成本计算单纯以单一的方式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不过这样的方式只是通过人为的方式实现了间接费用的平均摊派,导致了产品消耗资源方面也出现了平均化,这种情况下资源消耗和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被削弱,进而严重影响了成本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作业成本核算法则实现了将资源动因和成本动因的结合,从而有效的从资源消耗和成本对象的因果层面入手,开展深入的分析,加强资源和成本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利用对成本的追本溯源,有效的解决了在传统方法当中存在的平均主义。
(二)对解决单位管理问题情况的评价
有效的解决在传统方式当中所存在的单一间接费用分配问题,这一方面能够降低企业的损失,另一方面还能够让企业获得更多精准的信息,进而为企业做好成本控制创造条件。
(三)对支持单位制定和落实战略的评价
作业成本中心的成本能够根据作业动因的方式实现分配。往往单一的作业当中,其作业动因可能会存在着很多,为此需要从中选择相关程度比较高的,以及较为容易进行计量的,以此作为成本分配的最佳途径。从而分析公司某一作业环节是否需要增加投入或者减少投入,支持公司战略落地。
(四)对提升单位管理决策有用性的评价
可以实现对增值作业以及不增值作业有效的分析,并且可以通过对这些作业的利用进一步选择是否应该停止该产品的出产,或者应该增加该产品的出产等等,最终帮助企业管理人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五、经验总结
(一)作业成本法基本应用条件
1. 加强思想上的认识。目前来看企业关于作业成本理论的了解程度不够,因而导致作业成本法难以有效实施。这种情况下也就无法帮助企业对整个作业链做出全方位的研究。所以需要提升成本管理思想上的认识水平。
2. 当企业各个环节都能够高效运作的情况下,企业能够实现最大的价值。所以,这样条件之下会使得企业直接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出现下降的趋势,而间接费用出现上升的趋势,最终使得作业成本法具有了应用条件和基础。
(二)作业成本法成功应用的关键因素
1. 加强信息化建设和高素质人才培养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是需要企业能够对信息进行大量的汇总,进而选择具有用途的部分,从中寻找相应的成本动因。不过在这样的大量信息基础之下,必然将会提升企业信息数据的处理难度,所以此时利用计算机软件成为了作业成本法的关键。因此,当前企业需要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上加快软件的开发和应用,还需要重视相应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和教育。
2. 领导层的大力支持与全体员工的认可
开展作业成本法必须有高层的参与,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表达高层战略意图。另外顺利的实施作业成本法还需要全员参加和支持。
(三)对改进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应用效果的思考
加快对作业成本模式设计的完善工作,需要摒弃单纯依靠产品为核心的组织运营思路,应当充分看到流程作业的地位。在流程作业的基础上,相应的制定出企业生产模式,进而推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四)作业成本法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优点:实现成本核算范围的拓宽,确保了成本信息的准确性;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缺点:在前期工作当中,往往成本分析法需要投入较大的成本;在成本动因的确定方面以及作业中心的选择方面具有较大的难度;作业成本法在短期当中难以看到相应的效果。
(五)完善作业成本法工具的建议
提升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建立相应的分析评价和持续改进制度。
(六)对推广应用相关管理会计工具方法的建议
1.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管理制度
成本信息的准确性会影响到核算方式的选择,不过会计信息最终的来源在于企业自身的数据以及资料,这些数据和资料的获得都和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所以企业想要在成本核算方面获得准确的会计信息,就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既要选择合适的会计核算方式,又要能够树立完善的内部制度和管理机制。
2. 提高生产的水平,增加制造费用的比重
不断的提升先进设备的应用效率,提升员工素质,降低员工数量,实现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型,最终推动作业成本法发挥最大效用。
参考文献:
【1】石艳.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制造企业的应用研究[J].论坛,2010,30-31
【2】王建礼,杨荣本.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障碍[J].财会月刊,2008,92-93
【3】叶碧玲.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实施的困境与对策.会计之友,2008,12-1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