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自行车和普通自行车的不同之处

如题所述

    普通自行车:用途买菜、代步、短途通勤。有单速、初级变速(比如后花鼓的内边3速)之分。属于传统、最基础的自行车。几何设计和骑姿是舒适最大化为目的,上身近乎90 °垂直。骑乘感很稳定,但速度很慢,而且受限于几何设计和骑姿的设定,在遇到顶风、爬坡、中途(比如一百多或两百多公里)和长途以及体能消耗较大的情况时,很累也被比较痛苦(共享单车是其中的典型)。


   山地自行车:1980年代末期在美国诞生,最初是将普通自行车进行加固,改装刹车和轮组并加装简易避震装置,在落基山脉几千公里延绵的自然原始路面上越野玩耍。

   被收藏于美国史密森学会国家博物馆中的史上第一辆山地车(Breezer系列1的原型车)

 登上著名杂志《Discovery》封面的“山地车三教父”:左Charlie Kelly、中Gary fisher、右Joe Breezer。三者是三十多年前那几百多名初创“山地车”的玩家们之中最娇娇者,除了举办过赛事,还各自创立了山地车品牌。

 到1990年代末期,山地车经过诸多品牌的设计、打磨和赛事历练,逐渐定型为一个全新的自行车车种。几何设计居于竞速、轻量、但骑姿不舒适的公路自行车和速度慢、重量特大、但骑姿很舒适的传统自行车之间;结构设计以吸震、结实、高通过能力为主,以应对崎岖的非铺装路面、下台阶、郊野乡间、森林小径、山间乱石等等其它自行车难以通过的地形。

     “山地车”仅是统称,按不同的地形和骑乘与操控水平,细分有多个类型,包括娱乐休闲型硬尾山地车(比如捷安特ATX系列)、XC(越野)型硬尾(比如捷安特XTC SLR系列和XTC ADV系列)、TRAIL(林道)型硬尾和软尾、AM(全地形越野)型软尾、Enduro(长途耐力全地形越野)型软尾、DH(速降/坠山)型软尾。 每个类型对应的野地不同,比如XC型硬尾不能跑多树根和乱石的林间道和山路、Enduro型软尾可以随意穿越山间与林间的乱石树根错杂的各类野地,但压马路很累腿、DH型软尾结构则像轻越野摩托,从山上任意跳跃、冲落,但在城市里遇到一个长爬坡都可能骑不上去。      各类山地车的总特征是:车架粗、外胎粗、车圈粗、硬尾是带有避震前叉,软尾是后车架悬挂+后避震器。带有至少24速的娱乐级变速系统,XC型和以上多是22速、甚至是12速的主流变速系统,可以爬长坡、陡坡。型别越高,结构越粗壮,设计越复杂,价格也越高。

 休闲娱乐型硬尾(注意装了后脚撑  且后还有安装货架的孔位和加强结构)。在山地车里价位相对最低(一千到两千多)。多是用于低消费的压马路、通勤、应付施工的城市路段、人工绿化带、上下马路牙子、乡村的平坦土路。


XC型硬尾(不能装脚撑和后货架,车架为了越野和越野竞赛而轻量化设计、而且脚撑和货架对于越野来说有安全隐患)。四五千起步到四五万的专业越野竞赛级不等,视设计 材料 工艺 细节配置等级而定。

TRAIL型山地车(有硬尾和软尾)

AM型软尾(面对的地形比TRAIL型的更复杂,动作也更猛烈)

DH型,即“速降”或“坠山”型。骑手必须穿戴全部防护,包括背甲型的手套、护膝、护胸,全包式头盔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5
区别就是其的时候快慢不一样,还有废的力气,气也不一样,更有的是轻重,也不一样,更重要的是价格也不一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