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是什么

如题所述

木薯是大戟科木薯属植物,耐旱抗贫瘠,广泛种植于非洲、美洲和亚洲等100余个国家或地区,是三大薯类作物之一,热区第三大粮食作物,全球第六大粮食作物,被称为“淀粉之王”,是世界近六亿人的口粮。 另外,木薯具有粗生易长、容易栽培、高产和四季可收获等优良特性。
形态特性:
直立灌木,高1.5-3米;块根圆柱状。叶纸质,轮廓近圆形,长10-20厘米,掌状深裂几达基部,裂片3-7片,倒披针形至狭椭圆形,长8-18厘米,宽1.5-4厘米,顶端渐尖,全缘,侧脉(5-) 7-15条;叶柄长8-22厘米,稍盾状着生,具不明显细棱;托叶三角状披针形,长5-7毫米,全缘或具1-2条刚毛状细裂。
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长5-8厘米,苞片条状披针形;花萼带紫红色且有白粉霜;雄花:花萼长约7毫米,裂片长卵形,近等大,长3-4毫米,宽2.5毫米,内面被毛;雄蕊长6-7毫米,花药顶部被白色短毛;雌花:花萼长约10毫米,裂片长圆状披针形,长约8毫米,宽约3毫米;子房卵形,具6条纵梭,柱头外弯,摺扇状。
蒴果椭圆状,长1.5-1.8厘米,直径1-1.5厘米,表面粗糙,具6条狭而波状纵翅;种子长约1厘米,多少具三棱,种皮硬壳质,具斑纹,光滑。花期9-11月。
地理分布:
原产巴西,现全世界热带地区广泛栽培。中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贵州及云南等省区有栽培,偶有逸为野生(原为人工引进栽培,逐渐在野外自然繁殖)。 
中国于19世纪20年代引种栽培,现以广东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栽培面积最大。在长期的生产发展过程中,木薯逐渐与华南地区的饮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诸多具有文化内涵的客家木薯传统小吃。


栽培技术:
产地环境
食用木薯一般需要在无霜期8个月左右、年平均温度18℃及以上的地区种植。食用木薯无公害栽培的产地环境应该符合DB45/T410的要求。 
选地与整地
应该选择排水较好的平地或缓坡砂壤地种植,如种植地为熟地需要采用2年、3年等方式轮作,轮作作物以花生、玉米、黄豆及绿豆等作物为佳。整地在种植前1个月左右进行,一般为二犁二耙,耕地深度30-40cm为宜,使土壤平整、疏松。 
品种选择
应选氢氰酸含量低(100mg/kg以下)、高产、抗病虫害和抗逆性较强等优良特性的品种。我国主要有地方面包木薯、华南9号、华南6068、华南12号和GR891等食用型木薯品种。
种植
我国木薯适宜种植时间为2-4月,宜选择充分成熟、茎径2-4cm、密节、茎皮和芽眼无损伤、无病虫害的主茎,去除每条种茎的上部,保留中下部种茎,将其砍为长度15-20cm。种植方式可采用平放、斜插、直插和平插4种方法,采取起垄盖膜平插种植或起垄露地平插为佳,并统一芽眼方向,种植株行距以0.8m × 0.8m或1m × 0.8m为佳。




田间管理
补苗与间苗
种植后25d在阴天或小雨天进行查苗补缺;种植后35d时进行间苗,去弱留强,以每株留1-2条健壮苗为宜。 
水肥管理
木薯较耐旱,田间水分管理要视苗情、天气,适时、适量浇水。避免大水漫灌,以滴灌方式浇水效果最佳。土壤保持见湿见干即可,雨季要及时排涝。施肥必须科学合理,以有机肥为主,控制化学肥料的施用量,尤其是氮肥的施用量。推广施用堆肥、沤肥及绿肥等,禁止使用城市垃圾肥料。施肥应符合NY/T394的要求。施肥分基肥、追肥2次施用。在整地时,施用1.5万kg/hm2有机肥作为基肥;种植1个月后,在雨天后施用300kg/hm2复合肥作为追肥。
病虫草害防治
在我国木薯病虫害较少,病虫草害防治必须采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禁止使用国家禁止使用的农药及混配制剂。在病虫害没有大面积发生时,首先应采用人工拔除病株的方式,并及时销毁;其次可以通过锄草、培土等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害发生但却有利于或无碍于木薯生长的生态条件。如病虫害发生面积较大,需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进行防治。木薯草害推荐使用人工、机械和栽培技术等手段防除,如地膜覆盖锄草技术、中耕施肥培土技术、套作等方式。
收获
食用木薯种茎材料要在霜冻来临之前进行及时采收。食用木薯的收获期一般在11月至翌年3月,也可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实现周年收获。收获块根时,应尽量不要损伤块根,以避免影响货架期。
营养成分
木薯块根、茎叶的化学组成及其营养价值长期以来,木薯块根的薯肉是人们主要利用对象,而大量的木薯薯皮、木薯茎叶被丢弃。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学者对木薯茎叶、薯皮化学等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木薯的茎叶中同样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糖类等化合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