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张文白

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张文白

国民党的谈判代表张文白,也叫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男,原名本尧,字警魄,后改名治中,字文白,安徽巢县(今安徽巢湖)人  。

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

民国35年(1946年)1月代表国民党参加军调处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

民国38年(1949年)4月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同中国共产党代表谈判,双方议定了《国内和平协定》八条二十四款。此协定遭国民党政府拒绝后,接受了周恩来的恳劝留在北平,并发表《对时局的声明》。

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并促成了新疆和平解放。

1949年5月4日行政院下令免除张治中西北军政长官职务,改由郭寄峤代理。同年6月26日,张治中发表《我对时局的声明》,申明其“和平建国之政治主张以及国家与个人之政治新生”,不啻宣示脱离广州国民政府。

是当时最高统治集团黄埔嫡系核心层高级将领“八大金刚”中唯一归附中共的超重量级人士,对当时中国国民党最高领导层具有较大震撼作用。

同年8月,张治中应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同年9月他致电陶峙岳、包尔汉等,促使新疆和平解放。同年10月,他被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议开除党籍。

扩展资料:

关于张文白轶事典故——忠于爱情

1909年,17岁的洪希厚按照当地洪张两姓联姻的习俗,嫁给了同样来自贫寒人家的张治中,洪希厚一生对丈夫的工作从不乱发表意见,但有一次,洪希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当时张治中准备赴淞沪抗日战场,他的四弟张文心也将前往。张文心七岁时即由洪希厚带大,两人感情深厚,洪希厚对丈夫说:“开战时,让文心留在你身边,好吗?”对于妻子的这一请求,张治中说:“我知道你的意思,但仗一打起来,是不分前后的。

这次去上海,我已做好了战死的准备,作为一名军人,文心也应当如此。”其他时候,只要不打仗,洪希厚和张治中总是在一起,他们相互陪伴直到终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04
张文白即张治中,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

张治中(1890年10月27日——1969年4月6日),原名本尧,字文白,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人,黄埔系骨干将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爱国主义人士。1932年“一.二八”淞沪会战时任第五军军长,在上海抵抗侵华日军;1937年11月,任湖南省主席,因失误导致“11.13长沙大火”事件而被革职。1945年,调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兼三民主义青年团书记;1949年,致电陶峙岳将军和新疆主席包尔汉,促成新疆和平解放;1969年在北京病逝。
张治中在国民党任职期间受到蒋介石的认可和重用;但是他坚持国共两党和平共处。解放战争后,鉴于张治中对中国和平做出的贡献,被称为“和平将军”。有张治中故居留作纪念。追答

请及时采纳谢谢!

第2个回答  2016-07-04
张治中,原名本尧,字文白,参与了谈判。
1949年4月13日至15日,中 共代表团与南京政府代表团,在北平举行正式会谈。
双方在《国内和平协定草案》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反复磋商,4月15日达成了《国内和平协定》。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