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根据对象和场合调整好语速和声音?

如题所述

在交谈过程中,说话者的语速、音质和声调,也是传递信息的符号。

同一句话,说时和缓或急促,柔声细语或高门大嗓,商量语气或颐指气使,面带笑容或板着面孔,效果大相径庭,要根据对象、场合进行调整。

必须发音正确、清晰易懂

说话是一种艺术,要想把话说得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首先就必须发音正确、清晰易懂。否则由于口齿不清,发音不准,就会影响内容的表达。想要发音清晰易懂,可以通过诸如多注意别人的谈话、多朗读书报,交谈时克服紧张情绪,讲话不急不躁等练习达到。

说话的速度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说话太快会令人应接不暇,反应跟不上,而且自己也容易疲倦。有些人以为自己说话快些,可以节省时间,其实说话的目的在于使对方领悟你的意思。此外,不管是讲话的人,或者是听话的人,都必须运用思想。说话太慢,也会使人着急,既浪费时间,也会使听的人不耐烦,甚至失去谈下去的兴趣。因此,谈话中,只有使自己谈话的速度适中,即每分钟讲300个字左右,才最适宜。

要注意语调

人们说话时常常要流露真情,语调就是流露这种真情的一个窗口。愉快、失望、坚定、犹豫、轻松、压抑、狂喜、悲哀等复杂的感情都会在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中表现出来。语调同时还流露一个人的社交态度,那种心不在焉、和尚念经式的语调绝不会引起别人感情上的共鸣。语调虽重要,但在谈话中却往往被忽视,只注意辞令如何风趣,内容如何美妙,却忘了语调要如何动人,结果使思想的传递受到损失,效果受到影响。

在社交场合,为使自己的谈话引人注目,谈吐得体,一定要在声音的大小、轻重、高低、快慢上有所用心,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放低声调总比提高嗓门说话显得悦耳得多,委婉柔和的声调总比粗粝僵硬的声调显得动人,发音稍缓总比连珠炮式易于使人接受,抑扬顿挫总比单调平板易于使人产生兴趣……但这一切都要追求自然,如果装腔作势,过分追求所谓的抑扬顿挫,也会给人华而不实、在演戏的感觉。自然的音调也是美好动听的。

别忽视目光语在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在体态语中,表情语言的“词汇”是最丰富最有表现力的;而表情语言中,目光的作用又是最重要、最具有独特性的。它可以迅速、灵敏、充分地反映出人类的各种情感,如高兴、喜爱、愤怒、悲哀、怨恨、惧怕、失望、忧虑、怀疑、苦闷……目光被称之为“心灵的窗口”,的确名副其实。从一个人的目光中,就可以洞察到他整个的内心世界,在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中,不可不注重目光语在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感情方面的作用。

运用目光语一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面对面地谈话、谈判、讨论时,目光最好注视着对方。这样,在谈话者方面,可以通过目光的信息发射,加强有声语言的渗透力量。作为听话者时,也可通过注视的目光充分表达倾听的专注和对说话者的尊重、鼓励。如果交谈中目光倦怠、心不在焉,或“眼观六路”、东张西望,便成了一种不耐烦的情绪流露。当然,注视对方时,目光应是自然、柔和的,而不应是死盯盯地“逼视”着对方。这种“逼视”的目光如果不是出于特殊需要,最好不用。此外,目光活动的范围也宜在对方的头部、肩部、胸部以上自然流转,而不可在对方身上上下左右乱扫一气,否则也是极为失礼的。

(2)目光顾及在场每位公众。如果有较多的谈话者在场,最好以“环视”或虚视的目光有意识地顾及到在场的每位公众,让他们感觉到你没有忽略他们每个人的存在。同时也可通过多角度的目光接触,较全面地了解接受者的心理反应,以便随时调整自己的话题。

(3)了解目光语的各种特点,为己所用。例如,目光生辉、炯炯有神,表明心情愉快、充满自信,保持这种目光,易于取得对方的信任与合作;目光呆滞、愁眉紧锁,表明精神不振,易使对方觉得你无能或有隙可乘;坚定果断、沉稳自若的目光本身就会产生一种威慑力量,使人不敢小瞧;真诚正直、热情、友善的目光当然最易于赢得别人的好感和信赖,有利于沟通……千种目光、万般作用,关键在于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加以体会和运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