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如题所述

地震波在向深部传播过程中,一般情况下波速是随深度和岩石密度的加大而增加的,并且沿多种曲折的路径传播。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先后发现地球内部存在着6个显著的地震波速不连续界面(图8-4)。其中最主要的不连续界面有以下两个。

图8-4地球内部结构与地震波速的变化

莫霍洛维奇面(Mohorovicic discontinuity,简称莫霍面 Moho) 最先是由克罗地亚学者莫霍洛维奇(A.Mohorovicic,1857~1936)于1909年发现的。在莫霍面的上下,纵波速度从7.0km/s迅速增加到8.1km/s左右;横波速度则从4.2km/s增加到4.4km/s左右。莫霍面出现的深度,全球平均为33km,在大洋之下平均仅为7km。后来,人们就把莫霍面之上的部分,称为地壳(crust,图8-4,A层),莫霍面之下到古登堡面之间称为地幔(mantle,图8-4,B、C、D层)。

古登堡面(Gutenberg discontinuity) 是1914年由美籍德裔学者古登堡(B.Gutenberg,1889~1960)发现的。在此不连续面上下,纵波速度由13.6km/s突然降低为7.98km/s;横波速度从7.23km/s到突然消失(地震波的能量其实可以一直向下传到地核内部的,只不过横波在液态外核无法测量出来)。此界面位于地下2885km深度。此界面之下到地心,称为地核(core,图8-4,E、F、G层)。

另外在上地幔内部(即B层内),还存在一个地震波的低速层,其深度一般在地表之下60~250km。在低速层内,地震波速反而比上部减少5%~10%左右,这表明此处岩石强度较低,可能富含流体。低速层的上下并没有明显的界面,地震波速表现为渐变的特征。低速层后来就被命名为软流圈(asthenosphere)。软流圈以上、岩石强度较大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就称为岩石圈(lithosphere)。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