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如题所述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磺胺药,为目前控制本病最有效的药物。

(1)肾上腺皮质激素和ACTH。适用于结肠病变广泛的急性期和严重病例,每日ACTH20 ~ 40 单位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ml 中静脉滴注(约8 小时滴完),或ACTH 乳剂80 ~ 1000 单位皮下注射;每日氢化可的松100 ~ 300mg 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ml 中静脉缓慢滴注,通常2 周为一疗程,或口服泼尼松或泼尼松龙每日20 ~ 80mg。经以上剂量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后,宜逐渐减量,至维持量时,可每晨或隔日一剂,一般服用泼尼松。待病变完全或基本消退,然后在1 ~ 3 个月内逐渐减量直至停用。

为了避免长期全身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引起不良反应,对病变局限于直肠和乙状结肠远端的较轻型病例,可局部给药。轻症病例和降结肠病变的病例,可采用注射用琥珀酸钠氢化可的松100mg或注射用泼尼松龙20mg 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睡前1 次,症状控制后改为每周2 ~ 3 次,疗程1 ~ 3 个月。国外报道用本法治疗远端结肠炎,有效率为75%;国内使用激素或加中药灌肠,疗效有所提高。直肠病变严重的病例可采用含氢化可的松10mg 的抗菌药物栓剂,每日两次纳入肛门,每次1 支;也可作灌肠治疗,但易发生直肠痉挛,不易保留,可于药液中加入普鲁卡因,或用糖皮质激素泡沫剂有助于药液保留。

(2)抗感染药物。首选柳氮磺胺吡啶(SASP),本药的治疗机制,主要是口服后被结肠细菌分解为磺胺吡啶(SP)与5- 氨基水杨酸(5-SAS),前者重新吸收代谢后从尿排出,而后者则在肠道内发挥消炎作用,此药可以减轻发作和减少发作,较适用于慢性期。对于轻度、中度患者于发作期每日4 ~ 6g,分4 次口服,病情缓解后改为每日2g,分2 次口服,使用1 ~ 2 年。据认为最佳疗效期间是6 ~ 24 个月,故最长使用两年后即需重新评价疗效。该药对本病治疗有效率一般在80% 以上。在服药期间,本药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偶尔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药疹和产生精液异常而导致不育。副作用发生与药量有关,日用量4g 以上者,副作用显著增多。

目前已有新药如水杨酸偶氮苯甲酸、偶氮水杨酸二钠等问世,它们均能保存SASP 的有效成分5- 氨基水杨酸(5-SAS),而减少SASP 的副反应,这些药物的长期用量平均每日1.8g。另外,现在有直接口服的5-SAS 制剂,因在小肠吸收起不到治疗结肠溃疡的作用,可应用5-SAS2 ~ 4g 置于适量溶液中,加肾上腺皮质激素灌肠,每日1 次,2 周为1 个疗程,必要时可重复。对磺胺过敏的患者,可每日口服氨苄西林2 ~ 4g,或头孢氨苄2 ~ 4g。

近年发现本病患者的肠内有某种(或某些)厌氧菌的繁殖,有时,在活动期患者的粪内,可检出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的外毒素,而后者可加剧病变和症状,对于此等病情,可采用甲硝唑或万古霉素口服来控制症状。

(3)免疫抑制剂。对磺胺药或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病例,有人主张改用或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或6- 巯基嘌呤,剂量均按每日1.5mg/kg 计算。但本类药物毒性大,副作用多,特别是对骨髓的抑制,故使用时必须慎重,用药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象,严密观察血液白细胞的改变,当白细胞数减少至5×109/L 以下,宜减半服用,白细胞数减至3×109/L 以下者应停药。一般疗程半年至2 年。这些药物对本病的疗效尚未确定,在动物模型中还表明有致癌作用,因此,这类药不是常规使用的药物,只有在其他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有使用的价值。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08
我这边老中医有食疗的方法,特别有效,可以免费试吃一周,就可有明显效果。有意可以联系我。
第2个回答  2019-12-19
你好!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的慢性结肠炎,目前治疗效果有限,只能控制症状改善病情,但是根治还有困难。溃疡性结肠炎目前临床上选用的西药主要是5-氨基水杨酸药物,包括柳氮磺胺吡啶、奥沙拉秦、美沙拉秦等,可以选用口服、栓剂或者灌肠剂等药物制剂,严重的溃疡性结肠炎甚至需要用到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另外,临床还可以选用肠道益生菌、生物制剂等。中医中药在改善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状态的过程中有独特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症状。建议去正规肛肠专科医院就医,具体听医生用什么药比较好。祝早日康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