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们遇到饥荒,为什么宁可啃树皮也不愿意去钓鱼?

如题所述

饥饿是人类历史上永远无法抹去的记忆,事实上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在古代,人们经常会因为自然灾害、战乱等原因面对无休止的饥饿。

黄河下游地区是中国土壤最为肥沃的土地,而这种肥沃却来自于黄河不定期的泛滥。黄河每次泛滥都会从带来几尺厚的淤泥,这些淤泥中有大量植物生长必须的氮磷钾等元素。每当河水退去,人们都会重新来到淤泥上种植作物,建设家乡。

同黄河下游一样,中华大地上几乎每一片土地都会伴随着不定期的自然灾害。靠近河流的地方土地肥沃,不惧干旱,但是每隔几年都会因为河道淤积爆发洪水。而远离河流的地方又没有足够的水源灌溉田地,农民只能期盼老天爷风调雨顺,只要老天爷打个哈欠,大地就会因干旱而龟裂。除了洪水和干旱之外,冰雹、蝗虫,都在威胁着农民的收成。

每当自然灾害降临,农民就会缺少食物。在很多文艺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农民煮树皮,挖野草,既然农田里的植物不能提供足够的口粮,人们为什么不去上山打猎?为什么不抓住漫天遍野的蝗虫充饥?

其实遭受灾害的人们不是不想,实在是不能。同很多人印象中不同,依靠打猎为生的人并不是每次出门都能背回来一头鹿或者一只熊,他们想要猎获一只大型动物,往往得在一座山头考察数次,还要制造很多陷阱,下很多夹子。

而布置了陷阱和夹子之后还要看运气。不是挖了陷阱就有动物往里跳的。相比于种植粮食作物,狩猎获得的食物更少,更不确定。

自然灾害的爆发充满了不确定性,世代以种植农作物为业的农民也没有狩猎的经验,一个普通农民如果因为饥饿上山打猎,和可能连个兔子都没找到就饿死了。至于抓回来一只老虎供村民充饥,根本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

而另一方面就是打猎养活不了数量巨大的灾民。其实人类从狩猎发展到种植就就说明了种植业能够比狩猎获得稳定和更多的食物。一座山或者一个平原,如果依靠打猎,很可能只能养活几十个人。

而把这篇土地修整耕耘,种上粮食之后就能养活几百人。现在农产品没有了,就算人们普遍拥有打猎的技能,多出来的人是不是还要面对饥荒?

至于天上飞的蝗虫,就更无法对抗饥饿了。蝗虫这东西虽然来得时候铺天盖地,远远看去似乎伸手就能抓到一堆,但是蝗虫一旦成灾,每时每刻都处在向前运动的状态,一块农田很可能几分钟就被蝗虫吃个精光,人们眼看着蝗虫来了都没办法抓住。所以吃蝗虫根本就更不可能了。

不是古代人笨,不会想办法,实在是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人们无能为力。一场洪水来了什么都没有,不吃树皮吃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8-15
钓鱼是需要时间和机遇的,不是所有的钓鱼人都能够立即钓到鱼,而且钓鱼还需要鱼钩之类的,人们那时候遇到饥荒,哪有那个时间去做鱼竿钓鱼,而啃树皮也来得快,能够迅速地填饱自己的肚子啊,不用去费那个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怎么钓鱼啊。
第2个回答  2019-08-24
事实上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在世界范围内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
第3个回答  2019-12-03
以前的人们不是不愿意钓鱼,他们身边没有可以钓鱼的地方让他去那钓。何况那时他们也没有钓鱼竿,下水就是用木棒来叉鱼。
第4个回答  2019-08-15
路过的地方连树皮都没有了,还能有鱼?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