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老年人安全用药的护理指导

如题所述

老年人由于各器官功能及身体内环境稳定性随年龄而衰退,以至会患多种疾病,因而也就会多药合用。老年人的生理点特点是,记忆力减退,学习新事物的能力下降,对药物的治疗目的、服药时间、服药方法常不能正确理解。因此,老年人用药安全管理更应受到特别的重视。本文着重探讨护理人员如何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而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用药的安全性。

1 全面评估老年人用药情况

1.1 详细评估老年人的用药史,包括既往和现在的用药记录、药物的过敏史、引起副作用的药物有哪些,以及老年人对药物的了解情况。

1.2 了解老年人各脏器的功能情况,如肝、肾功能的生化指标。

1.3了解老年人的文化程度、饮食习惯,对目前的治疗方案的了解、认识程度和对药物有无依赖、恐惧等心理。

2 密切观察和预防药物的不良反应

2.1 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高,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及时处理。如对使用降压药的老年患者,要告知其直立、起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体位性低血压。

2.2 由于老年人用药依从性较差,当服药后未取得预期疗效时,护理人员要仔细询问患者是否按医嘱服药。

3 提高老年人服药依从性

3.1 对住院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给药规程,按早晨空腹、餐前、餐时、餐后、睡前等服药时间将药物送到患者手中,做到看服到口。对出院带药的老年人,护理人员可以通过书面的形式把药名、用法、剂量、时间、副作用等内容写成用药说明,便于老年人记忆。此外,定期通过电话督促老人服药,了解服药后的疗效。对于外用药物,应详细说明并贴上明显标记,告知家属。

3.2 护理人员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专题讲座、个别指导等健康教育方式,反复强化疾病相关知识,提高老年患者的疾病认知能力,促进其服药的依从性。

4 加强药物治疗的健康指导

4.1护理人员应指导老年人不要随意购买及服用药物,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施治。告知家中的药柜应定期整理,处理过期变质的药品。

4.2 指导老年人如果能有其他方式缓解症状暂时不要用药,如便秘、疼痛和失眠等,应先采用非药物性的措施解决问题,将药物对人体的危害性降至最低。

4.3 护理人员不仅要对老年人做好药物治疗的安全指导,同时还要重视对其家属进行有关安全用药知识的教育,使他们学会正确协助和督促老年人用药,防止发生用药不当造成的意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2-19
一是不可乱用药,同样的病名因体质不同用药不一定一样,尤其中药或成药,二用药量与体质体重年龄病情有关,一般老年人宜适度减低用量,三,促进睡眠药物宜睡前服,滋补药物一般空腹服,四,老年人如非诊断为实症切忌使用泄火药,五老年人便秘一般均须润肠通便,忌直接仅用泄药,六老年人用毒剧药物应慎重,特别应注意用法用量
第2个回答  2020-05-04
国家卫生计百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昨日说,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他公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这十大核心信息包括:  1.优先度使用基本药物。  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3. 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知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4.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5.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道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7.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专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属;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9.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