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来,塔河炼化第二批驻村工作组进驻色根苏盖特二村开展什么工作?

如题所述

今年3月以来,
塔河炼化第二批驻村工作组进驻色根苏盖特二村开展“访惠聚”工作,深化“三项重点、八项任务”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微服务”活动,把村民生产、生活的细微处作为着眼点,注重说知心话,办热心事,搭起了工作组与村民的“连心桥”。
  村里有了医务室,就医不再难
  驻村工作伊始,工作组通过入户走访得知,色根苏盖特二村医务室因医务人员的医师资质问题,已经停业很久了。全村401户1790口人看病要到6公里以外的镇上医院,非常不方便。工作组立即与镇卫生院负责人沟通协调,很快确定方案——安排一名村医生到镇卫生院进行学习培训,直到医务人员取得相应证件,合格后上岗。在医务室门前的水渠有一座临时的木桥,走在上面像过平衡木一样左右摇晃,非常不牢靠,工作组成员看在眼里,自发捐资建起了一座钢制过道平台。
  4月中旬,村医务室正常开业就诊,村委副书记克热木激动地说:“现在好了,有了医生,有了铁桥,村民们打针吃药方便多了,我非常感谢工作组为村里办的实事,保障了村里小病不出村,彻底解决了村民就医难的问题。”
  村里有了汉语夜校,解决就业难
  色根苏盖特二村全村耕地面积6500亩,人均不足4亩地,是典型的人多地少村子。村里大多数的农民和生意人因为不懂汉语,工作难找,生意难做,对家庭增收影响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工作组利用自身人力资源的优势,办起了“双语”夜校,为村民教授汉语。成员左日古丽每天认真备课,重点教授日常用语,从汉语拼音基础认读开始,以满足从小学生到中年人群的学习需求。
  “我学好了双语,就能到城里找份好工作了,挣更多的钱!”22岁的维吾尔族青年阿不都拉说,“我希望每天晚上都能来双语夜校学习汉语!”目前,双语培训课程已开展40多期,参加学习人员近1300人次,有30多名村民能够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对话,读懂简单的汉语课文。
  村里来了贴心人,特困户重燃生活希望
  工作组树立“一家人、一条心、一股劲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的工作理念,把“访惠聚”工作着眼点放在“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帮助保障改善民生,铲除极端势力渗透土壤”上,将“微暖服务”与做好去极端化教育工作相结合。
  村民米吉提·热合曼患有肾衰竭的重大疾病无钱治疗,工作组筹款3000元解决了其转院治疗费用;村里吐孙古丽·阿西木、木提热木·依沙克、塔依尔·卡迪尔三户均为“无房、无土地、无收入、无劳动能力、无子女供养”的特困住房户,工作组为他们凑齐了1.5万元建房补贴……工作组还专门制定出《扶贫救助资金使用工作方案》,重点对特困村民、重大疾病、子女上学、无房人员救助和村经济发展项目、村级文化阵地建设给予捐赠资助。
  工作组强化宗教正信挤压,用现代文化对冲宗教极端思想影响。先后组织开展了“去极端化”宣教工作、“三八”节开展倡导美丽新生活化妆大赛、五一节升国旗、教村民学唱红歌、看红色电影等活动,用正确的宗教思想占领宗教阵地,教育引导宗教人士正信正行,筑牢抵御“三股势力”防线。还采取结对子、走访慰问、提供便捷服务来帮助收押人员家属,每人帮扶3-4名收押人员家属,定期走访看望,在小事上提供便捷服务,帮助收押人员家属翻译写给亲属的信件、汇款、联系探监事宜,并为特困收押者家属送去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驻村以来,工作组在密切联系群众、去极端化教育方面,多方式开展“微暖服务”活动,极力为村民办实事、解难事。

采纳我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