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网是不是被日本人收购了

是真的还是 假的 好多人说要抵制 有必要吗

爱国需要理性和行动。其实这些真的不是危言耸听。有些政府行为国家行为,不是我们的日常思维之内的。­

校内网以4亿元的价格被日本公司收购,校内官方已承认。相当于买了1500万大学生的个人档案。日本现在轻松获得2200万大学生的资料,可以轻易的分析你这个国家的未来 ­

.... .... ­

谴责校内网,同时建议国家保护我们的核心数据库,这关乎我们国家的核心战略价值,希望,有关部门有国家数据库战略意识,除非日本的数据库给我们对等交换,唤醒我们相关部门的中国数据库的安全和发展意识,开放、对等、共享、全球化——新经济法则,开放、对等、共鸣、全球化——新商业思想,更何况是作为国家战略的层面,在如此不平等的情况下,不能让日本如此轻松如此大规模地获得我们将来每一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 ­

这些校内网的创业者只有经济意识,没有国家安全和利益意识的小新富,4亿元,当然超出他们的期望了,但我们的大学生的信息库就轻松地给了日本的情报部门,当然是通过企业的形式转手,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注意阿。假借,我们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创业新富的手 ­

这样多轻松,如果日本的企业来做,早就引起国家的警惕了。中国现在,人多,官多,机构多,真正为国家利益用心做事情的不多——这件事情就这么发生了阿!当咱们的安全部门忙得一塌糊涂在费尽心机的维护国家安全时,手段和方式已经变得连他们都理解不了,发现不了,现在60%以上的情报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得到,而通过数据库得到的就更精准更有深度了。因为,校内网看起来是属于新经济下的创业英雄问题。实际上,里面是大学生的信息库问题,而且是大学生专属的,其实,它现在还在投入期,日本看中的不是它的商业价值,是数据库情报,校内网是复制的FACEBOOK,微软投资facebook是为了它的软硬件系统的市场,日本收购校内网则是为了中国新生代的大学生的动态数据库,它可以把这些数据库进行数据分类,深度挖掘,分析打包后给各个行业或企业及国家情报部门,这样,卖数据是可以赚钱的——对日本,现在互联网的幕后分析系统很精准,比人工情报要强很多倍(尽管不能完全代替),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是软银(日本投资公司),阿里巴巴的企业数据库,应该对日本的情报分析有很大帮助——日本很早就预测,中国的高速发展将会带来日本的振兴——是要数据作支撑的。 ­

相关资料: ­

2008.05.01 ­

软银将收购千橡互动,完成在华网络业务布局。软银就收购中国互联网大企业千橡互动(OPI,北京市)与该公司达成了协议。软银将斥资约400亿日元购买OPI股票的40%,掌握其经营权。软银将把该公司作为在快速发展的中国网络市场上提供手机信息等新服务的基地。中国的网络人口于2008年将超过2亿2000万人,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为此,日本SNS巨头Mixi和谷歌等美国公司也在加快在中国市场开展业务的速度,围绕庞大的中国网络市场的竞争将趋于激化。 ­

软银已斥资约100亿日元购买了OPI约14%的股票。并得到了百分之二十以上的新股预约权。软银最终将投资400亿日元,把出资比例提高到约40%。超过该公司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陈一舟,成为第一大股东,软银社长孙正义预计将担任董事。 ­

OPI运营的“校内网”是面向学生的网站,拥有约2200万会员,提供网友和熟人之间交换信息的SNS服务。 “校内网”用户数量超过日本第一大社交网站Mixi(约1300万人)。虽然业绩保密,但校内网已经成为了每月新增200万用户的巨大媒体,着眼于未来上市,已有投资基金向其出资。软银将着眼于投资回报,利用庞大的客户基础,开展网络广告和视频发送等服务。在中国,软银通过其出资约30%的阿里巴巴集团,掌握了企业间电子商务份额的70%,消费者拍卖网站份额的80%。此次通过出资千橡互动,该公司将完成在中国的主要网络业务的布局。(4月30日 《日本经济新闻》晨报)4月13日,日本共同社发布消息称,日本软 银 公 司已同中国互联网公司千橡互动集团就,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并将其纳入麾下一事达成协议。软 银将斥资约1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75亿元)购买千橡约14%的股份。 再加上定向增发,软件的出资总额将达到约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89亿元),从而拥有千橡40%的股份。软 银社长将担任千橡的董事,直接参与经营决策。千橡旗下最大的就是MOP和校内网,其中校内网为实名注册,超过2000万用户,高达900万的活跃用户,值得一提的是中国高等学历人才资料将被日本掌握。资料将会落入日本情报部门。­

校内网中所有大学生(要包括高中生)的注册资料90%以上都是真实的,当代青年是中国未来的社会主流,如何防止这些资料落入到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和人手中,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由于信息真实性很高,校内网是一个独特的网络,我感觉,这个网络的所有涉外融资、控股交易都需要经过国家安全部门的审核,如果这个网络归于日企旗下,我们对于日本将毫无秘密可言,这将会是国家的一次重大泄密,有什么能比向民族对立国家泄露1500万未来社会精英的详细个人信息更严重呢?!­

­

而现在,正面临着这样的挑战!日本软银以融资的名义即将拥有校内网40%的股份! 100亿日元轻松获得1500万大学生的资料,可以轻易的分析你这个国家的未来! ­

这件事情之后,校内网上已经有上万学生删除了信息. ­

希望各位转发一下 ­

­

校内网已经违背了他的宗旨,任何人在任何地方都能注册使用,并不是他所谓的为在校学生提供交流平台。­

这些问题曾被他人在校内网上写成了日志,结果已经被删帖多次了。而且在网易传出日本软银控股校内网的新闻后,在校内网上“日本软银”这四个字就成了违禁词汇不让发表,有人将“日本软银”改成汉语拼音发表后,很快,日志就被删了!校内网显然早有预谋,它不想让它的大学生用户能够知道它被日企控股的消息。­

很多人都感觉这个问题相当严重,主要是校内网是一个很特别的网络,其一,它的1500万用户的真实性太高了,其二,它的用户基本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如果被别有用心的国家获得了这些信息,对你这个国家的未来,岂不是很好分析?(大家在百度里搜索“日本软银”试试)­

同学们,鉴于此,我号召有校内网的同学,自觉退出校内网!看到者转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8-15
没有被收购,日本人只是购买了千橡互动(校内大老板)40%左右的股份。不能说是收购,最多算是投资。

你要这样子想,中国的企业要发展,必然需要足够的资金。国内解决不了,只能国外找大佬帮忙。现在算是日本人投资千橡互动帮助发展。

至于日本人会不会干涉校内的发展的话~~~恩……有肯定会有的。网上流传的得到中国学生资料,我想,这种东西牵涉太大,不是日本人能够左右的。何况就40%的股权,又不是100%!有什么资格来完全控制这个公司呢?

再说如果以后真的做的大了,过河拆桥踢掉小日本也不迟~嘿嘿……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8-23
没必要抵制吧 我劝那点愤青干点对国家有用的事情^^^好好学习才是正道.一直在说吸引外资吸引外资,又不是在卖国.再换个角度说,现在多少人挤破头要去外企,原来都是卖国贼啊?哈哈
“据报道: 校内网以4.3亿美元的价格被日本软银公司收购 ,校内官方已承认相当于买了 1 5 0 0 万大学生的个人档案,日本现在轻松获得 2 2 0 0万大学生的资料,可以轻易的分析你这个国家的未来 大家可以在百度搜索日本软银”
前一句说是1500万档案,下一句又成了2200万了,造谣都编不囫囵。这些文章一看就知道是去年的,现在校内的用户都6000多万了。我就纳闷了,校内被软银(全球顶级风险投资公司,阿里巴巴、新浪都是软银投资的)投资,怎么到某些人嘴里就成收购了,就算是校内被日本人收购了,那怎么就相当于买了1500万大学 生个人档案?
这个事情互联网圈子里的人谁不知道?某些竞争对手眼红校内被投资,非常惶恐,压力很大呀,可是他又没有本事搞好自己的网站,抢不过校内的用户,就开始造谣了,假装大学生,在各种QQ、论坛、贴吧造谣,利用大学生的爱国心和对日本人的痛恨,诋毁校内。这种下三滥的手段能做出好网站吗?大学生们,不要被人利用当枪使,还不知道,你气的要死, 人家偷着乐。
第3个回答  2009-08-23
没有被收购,日本人只是购买了千橡互动(校内大老板)40%左右的股份。不能说是收购,最多算是投资。

你要这样子想,中国的企业要发展,必然需要足够的资金。国内解决不了,只能国外找大佬帮忙。现在算是日本人投资千橡互动帮助发展。

至于日本人会不会干涉校内的发展的话~~~恩……有肯定会有的。但像你讲的什么日本人会不会限制发敏感文字和网上流传的得到中国学生资料,我想,这种东西牵涉太大,不是日本人能够左右的。何况就40%的股权,又不是100%!有什么资格来完全控制这个公司呢?

稍有点业界常识的人都知道,入股校内的日本软银董事长孙正义,在阿里巴巴、当当、新浪、网易、上海盛大、携程网、淘宝、分众传媒、博客中国,深圳铭万等国内众多著名IT企业都留下了软银公司的烙印。
第4个回答  2009-08-10
08年就有传闻,只是校内声明不会泄露个人资料
如果个人信息真的卖给日本人,那将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个人认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校内网和其它娱乐性的网站是不同的,我们对网络有很多猜疑,不会把自己的信息轻易放在网上,而注册校内的资料有90%以上都是真实的,不仅是一个人的信息,还有同学,同事等等,很多人的交际网络。说的严重一点,如果校内真的把资料卖给日本人,那么就等把我们给卖了。你会认为日本人买来信息而不用吗?那是一个极有野心的国家。不要不在意,很多时候我们还想不到的时候,就已经被利用了。应当非常关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