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揽大权的朱瞻基死后,明朝的大权到了谁的手里?

如题所述

别说朱瞻基死了,就算他活着的时候,他的权力也大不了哪里去。在朱瞻基、朱祁镇父子俩的皇帝生涯里,背后有一只看不见的手一直在左右朝局。

这只手就是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她是大明王朝260年历史中唯一一个具有政治实权的太后,她的一生堪称传奇,却在历史上留名并不多。张太后是指挥使张麟之女,在她成年之际,被朱棣的正妻徐氏(徐达之女)看中,让人提亲嫁给了还是燕王世子的朱高炽为正妻,是为燕王世子妃。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了建文帝朱允炆,自己当了皇帝后,就立了朱高炽为太子,张氏就成了太子妃。她的太子妃足足做了快20年,但是她的皇后只做了一年时间不到,因为明仁宗朱高炽等明成祖朱棣死后继位,他也只当了九个月皇帝。明仁宗朱高炽一死,张氏就成了皇太后,她的嫡长子朱瞻基就继位成了明宣宗。

明宣宗朱瞻基登基以后,他在很多的国政方针上面都要请示皇太后张氏。朱瞻基也是一代英明之主,为何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要咨询自己的母亲呢?原来太后张氏具有很强的政务能力,她的这个能力是在明仁宗身边学会的,她一直陪伴在朱高炽身边,朱高炽身体不好,很多的政务处理就交给了张氏,经过几十年的熏陶,张氏被培养成一个能力非常强的政治家。

正因张太后的能力强,有见解,同时又一心为国,关键是从不培养她的张氏亲属入朝为官,没有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所以朱瞻基才可能随时请教自己的母亲,既是为了学习,也是因为放心。明宣宗朱瞻基也只当了10年的皇帝,年纪轻轻就驾崩了。他的儿子朱祁镇继位登基,时年才9岁。

那么年幼的天子登基,朝中大权在谁手中呢?那就直接到了太皇太后张氏手中了,明宣宗、明英宗两朝的朝臣都非常有名,三杨内阁、英国公张辅、礼部尚书胡濙等人都是精英和名臣,有了张氏把舵,众臣齐心,明英宗朱祁镇可以安安心心的在后花园和太监王振玩耍。

明英宗初期,朝中的大权完全在张氏手中,连明英宗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都无法染指半点,一方面是能力问题,另外一方面就是威望问题了。太皇太后张氏在朝中的威望极高,可以说她在当时已经是满朝地位最高的人了,连英国公张辅见了她,都得称小辈儿,张辅的父亲张玉是朱棣的悍将,论辈分来说得叫明仁宗朱高炽的正妻张氏一声嫂子,可以想象张氏的地位有多高。张氏不光地位高,威望重,关键是她能力强,不偏不斜,为人正直公允,得到了满朝大臣的拥护。

如果说张氏有什么缺陷的话,就是在她把持大明朝权柄期间,没有对自己的孙子明英宗朱祁镇刻意的培养,将他甩给了太监王振,当张氏驾崩后,朱祁镇亲政,无论是能力还是经验几乎都是零,最后在土木堡之变自己还当了俘虏。严格意义来说,大明朝的灭亡根源早在明英宗时期就种下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3

通过一些明朝电视剧,人们广泛的认知是在朱瞻基死后,孙若微是作为国家的掌权者。但真实的历史并不是如此,孙氏的地位和影响力其实不值一提,而真正的掌权者是他的婆婆,也就是当时的太皇太后诚孝张皇后。


在明朝开国时,明太祖朱元璋就建立了一个高度集权的国家。并且为了避免外戚干政,皇家子孙只能迎娶并没有什么势力的门户之女。以防止朝政混乱,皇家权力受到外姓干涉。朱元璋看惯了历朝历代的外姓干政,这一切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在自己百年以后保证明朝朱氏政权的稳定。

当然,这些措施对政权的巩固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在这个高度集权的朝代,后宫是没什么机会干涉朝政的,皇帝不允许,臣子也不允许。但即便如此,仍有两位名留青史,大有作为的的皇后,一位是家喻户晓的马皇后。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结发妻子,朱元璋对待她十分特殊,更多的可能是敬重。毕竟这么多年来的辛辛苦苦都是她陪着朱元璋一步步走下来的。在朱元璋建国后,开始大肆杀戮功臣,在马皇后的劝阻下,许多忠臣得以保住性命。马皇后虽对内政有些许干涉,但十分注重把握分寸,从不做分外之事。

但张皇后不同于马皇后的是,张皇后摄政更为直接。朱高炽未驾崩前,她曾多帮朱高炽处理朝政,朱瞻基登基后,大小事务也都会与张皇后商议决断,在朱瞻基死后,更是留下遗诏:"凡国家事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由此张皇后的政治才能可见一斑。


宣德九年,就是宣宗朱瞻基驾崩的日子,当时的皇太子朱祁镇才九岁,但皇帝驾崩新皇必须登基,朝廷也不可一日无首,就这样,张皇后成为了太皇太后。但皇帝毕竟年幼,无法管理朝政,张皇后在宫中威信很大,又辅佐过两代皇帝,大臣们便上书请求张皇后垂帘听政。


但奇怪的是,张皇后竟然拒绝了大臣们的请求,由此想来,可见这位张皇后非同一般。明朝的文人臣子都是出了名的维护祖训,他们既然能放心恳求张皇后垂帘听政,便是对其放心和信服。没有人不恋权,张皇后也是如此。但是他头脑十分清醒,一旦自己摄政过深,必将引起臣子打压。而现在虽明面上不同意垂帘听政,但也在背后主持政局,并且她的亲戚家族并未受到特殊待遇,也未插足朝政,这是十分难得的。

史学家赞叹道:"张太后当宣英之际,可以预政而不预政,视汉唐女主何如哉。"将她与汉唐吕武相比也不为过。


除此之外,张皇后对小皇帝的培养也十分注重。小皇帝身边有一名太监名叫王振,他虽是一名太监,但时常表现出对朝政的干涉,张皇后视其为一祸害。一次,当皇后招五位大臣议事,与他们说到皇帝年幼,希望他们多多辅佐,共同维护国家稳定,大臣们感激涕零。随后,张皇后让人把王振叫来,王振跪在地上浑身颤抖,张皇后厉声呵斥道:"你伺候皇帝不循规矩,应当赐死。"大臣们纷纷向张皇后求情,张皇后才饶了他,并警告他如若再犯一定严惩不贷。此后,张皇后还派人监视王振,以防他私下与内阁来往。


历史证明,张皇后的眼光是对的,王振极其得朱祁镇宠幸,并在张皇后死后,频繁干涉朝政,致使朝政混乱,成为一大权宦。至于当时张皇后为何不杀王振,也许是为了与朱祁镇的祖孙之情,毕竟王振是英宗宠官,若当其面杀王振,他皇帝的脸面难免难看。

正统七年,张皇后病重,召几位心腹大臣入宫,询问了国家事务,可是事务还未上报完,张皇后便已崩逝。他在遗诏中希望大臣们努力辅佐英宗,并实行仁政。死后与仁宗合葬。


张皇后一生为明朝的稳定奉献良多,他先后辅佐了三位皇帝,在政务中精明能干,时常提醒皇帝体察民情,并在朝廷中协调君臣关系,培养贤臣,忠臣,限制宦官擅权行为,评价道:"嗣后孝诚、孝庄,代有圣德,总不及孝慈高深,但得其毫发,亦足以光被彤管。呜呼盛矣!"实为一代女杰,亦有巾帼不让须眉之风。若当时没有张皇后的辅佐,明朝内政的混乱是无法想象的。

第2个回答  2020-10-19
诚孝张皇后手里。因为诚孝张皇后在朱高炽还没死的时候就帮助过他处理政事,而朱瞻基死后朱祁镇岁数太小,没人能处理政事,这时诚孝张皇后就站出来解决了。
第3个回答  2020-10-19
明朝的朱瞻基死后,朝廷内外的大权都到了,他的母亲张太后的手里。而并不是像电视剧里的那样大权被孙若微掌握。
第4个回答  2020-10-21
独揽大权的朱瞻基死后,明朝的大权落到了张皇后的手里,张皇后对明朝的贡献还是挺大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