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职场生活每天都勾心斗角,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如题所述

职场如江湖,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确实可怕,不善于“斗”的人职场生存着实不易。

事实上,这些不善斗争的职场人士若能自身足够强大,自然便就无可阻挡;或是寻求到自己的“阵营”,有所依仗的靠山。

然而,职场终究不是靠党争就能上位,还是要凭借自身的实力,切莫让这些末流的斗争影响了长远的职场未来。

一、 自我强化

办公室里勾心斗角,确实是职场里存在的现实情形,相信不少职场人士也都深有体会。但如果职场人士自身实力足够强大,便无人能伤,甚至还会被其他人各种讨好,“强者为尊”是职场永恒的真理。

我是以外部跳槽的身份来到现在的企业,履历上已经比较好看了,到办公室后不久,便发现这里员工都有在抱团。他们有过试探着拉拢,但更多的是一种“抱大腿”的姿态,我却暗示自己无意参加他们的斗争。

我深信,当“与世无争”,才能与天下争,在他们疲于内部斗争时,唯一超然于此的我谈不上最大的赢家,也会得益于此。

不少职场人士都会去在职场里去编织“人脉网”,我也不例外,但是所谓“人脉”绝不是束缚你发展的“圈子”。

这些“圈子”能为其成员带来信息、资源倒也好,可是很多都衍生为多个阵营对垒攻击,这便弊大于利了。当时有职场人士羡慕我的左右逢源,但左右逢源不是魅力,而是实力。没有一定的实力作为依仗,我在他们眼里只会是不合群的一个小人物,动辄便被碾碎在他们的相互攻讦、同室操戈里。

意识到自身的实力才是最可靠的后,我自然也不能懈怠,一直在“圈子”们的外围继续自我提升,营造真正对我有益的“人脉网”。

二、 投入阵营

与我几乎同时来到企业的,还有另外一个同事,他是应召而来的职场新人。这位同事颇有自知之明,理解个体的力量终究都是有限的,从而选择加入了其中的一个阵营,很快便确认了自己所在的“边边儿”,融入了自己所在的“圈子

加入这个阵营后,这位同事感受到了归属感,连在食堂吃饭也能和“自己人”凑个一桌。投入阵营或许可以免去很多麻烦,如果对于自身能力没有那么自信,自然可以选择阵营加入,这一点没有什么可耻的,只不过是糟糕的环境里所取的一个策略。

如果在其中经营得好,也可以成为员工中较有话语权的“无冕之王”,再不济也会获得一个相对较好的工作氛围、同事关系。

翟东升教授的讲述,南亚大国印度在独立之后,曾试图在美、苏两个大国之间回旋,以谋求得对自己国家最大的收益,而事实却并没有这样发展。

“骑墙”最终将两面难讨好,这个道理古来有之,然而我的这位同事却偏偏选择了来回周折。自从加入这个阵营之后,他还不是十分安分,然后又有“反水”的意思,对方阵营自然也是接纳。

可是他在不久后又开始反悔,似乎想要跳回过去的大本营,而这时两个“圈子”都对他十分不感冒,于是干脆开始孤立他。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下,被孤立无疑是被职场抛弃了,随着他存在的日渐边缘化,他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最终选择了离开这个企业。

三、 专注本职

职场不是党争阵斗的舞台,而是工作的场所,这种“圈子”文化其实不会带给职场人士助益,只会让职场人士不断消耗自身的能量,无暇于自我提升和持续进步。

我之所以“游离”于他们的阵营之外,除去上文不愿卷入这些斗争外,我更是希望自身能够专注本职。“斗”时或许曾快意满满,也有竞争再助力双方成长,但“斗”完后其实无不是两败俱伤。

像我同事那样被职场内斗“劝退”的倒是少数,但多的是在“圈子”对垒中荒废了大好岁月的职场人士。如若有可能,那么不要深入勾心斗角的职场,这样对于自身才是最有利的。

在这样的职场环境下,一旦走上职场的歧路,难以回头是岸。如果职场人士最初不是“浅尝辄止”,到之后想要在勾心斗角里全身而退,那便十分困难了。

有太多过往的遗留问题将会继续困扰着你,即便你有意淡出“圈子”斗争的漩涡中心,往往也会继续陷在其中。专注本职,是寻求突破的根源,不善“斗”的职场人士更是不要硬去“斗”, 而要选择上述的方式,去明智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当作到既不被勾心斗角所伤害,又不深入这样的斗争,那么你的职场未来才不会被其影响,继续导向正确的方向。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职场各种勾心斗角、明争暗斗都能用尽一部兵法。

为了自我防备、自我提升,选择了投入阵营、权谋党争,但绝不能沉溺其中。否则迷失了自我,将会永远桎梏于无休止的纷扰里,唯有以职场竞争力的提升,才能在未来拥有光明的前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3

职场的内斗应该说是经常存在的。对于职场上内斗,有些人是后知后觉,有些人是过度敏感,这些都不足取。

那么,如何判断是遭遇了职场内斗还是我们过于敏感了,关键要学会比较和分析。

职场上的内斗,不怕明斗,就怕暗斗。所谓暗斗,就是表面上大家关系不错,实则背地里都在算计对方,给对方挖坑。所以,在职场上一定要小心暗斗。有些人是很阴险的,很多人容易被利用和算计。

下面我举个例子:

某公司某部门,有正副二位经理。正职善于交际搞关系,但是对业务是一窍不通。反之,副职非常精通业务,但是性格较为内向,不大喜欢和别人啰里啰唆的。当然,从老板最初让他们搭档的目的,可能就是希望二人取长补短,能够分工协作。但是,从实际效果看,恐怕老板的希望要落空。

下面说一个片段,看看大家如何判断:

正职搞了一个技改项目,但是没有让副职参与。通过和合作商数次讨论,正职觉得项目可以定方案实施了,在去合作方签约前1周,正职向老板进行了工作汇报。老板听到副职并没有参与,就建议正职这次签约时带上副职,让副职进行确认。于是,正职在去合作商那里前一天下午,当着其他员工面,询问副职有没有空。当副职回应家里有牵绊时,正职马上体恤的表示那就算了。第二天,正职就去了合作商那里。项目验收时,才发现方案出现了问题,整个项目失败。

后来老板问正职,为何没有让副职对方案进行确认。正职表示自己邀请了副职,但是被拒绝了,并且在场的员工也证实副职因为家庭琐事而拒绝出差。为此,老板认为副职不以工作为重,甚至认为副职是故意的。

但是,从整件事看,不合理的东西太多了!如果能发现这些不合理、不合逻辑的地方,也就不难发现问题了!

    第一,既然正职不懂业务,为何在方案讨论时没有让副职参与。在向老板汇报要去签约前,为何没有先让副职确认一下方案?再说,正职本来就擅长交际沟通,难道不知道业务上的事应该尊重副职吗?从这一点上,我认为是正职是刻意在排挤副职,或者认为这个项目十拿九稳 ,不想让副职沾边分功劳。

    第二,既然一周前就计划出差的,为何要在出差前一天下午才去询问副职?为何副职一说有琐事,正职就表示那就不用去了?如果正职真想让副职去确认,不应该提前告知副职出差计划吗?就算副职有事,那是不是应该先让副职克服一下?就算副职坚持不去,那么还有时间是不是应该让副职先看一下方案,或者约定届时进行现场视频交流呢?很显然,正职根本就没想要副职参与,只是因为老板提了建议他不得不走一下形式。所以也就不难理解这个正职的所作所为了:第一,正职故意拖延到出差前一天下午才说,是因为他预估到副职一定安排了其他工作或者事情。那么,只要副职有任何的迟疑或者推脱,那么他就有了借口。第二,为何要在其他员工当面说,目的就是让其他员工做个见证。当然,只有副职不去才需要这个见证,以证明他的确对副职发出了要求,但是副职拒绝了。而正职在老板面前要求员工证实所言非虚时,他故意对事情发生的日期含糊其辞,说"那天”。员工自然认为是出差前一天,而老板认为的是出差前一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