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

如题所述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课
《数学课程标准》把学习内容分为四个领域,“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其中之一,这是本次数学课改的一个亮点,也是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我县现行的两套教材在每一册中都会安排2~3个专题性的综合应用,除此之外,在各部分学习内容中,教材也同时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实践与综合应用”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奥数的内容(如排列与组合、鸡兔同笼、植树问题、统筹问题……)还有一部分信息多、计算量大的生活问题(如租车问题、购物策略、粉刷墙壁……),也有形式新颖、内涵抽象的图形问题(如折叠、看图找关系……)。数学实践与综合课不是“解决问题”课,也不是数学活动课,更不是传统奥数训练课。面对这些内容新、综合性强、知识抽象的内容,老师普遍反映“难教”部分老师在认识上存在误解。如:有的老师把它当奥数题进行训练;有的老师把它当应用题来教学;还有的老师认为这部分知识考试所占比分少,一带而过。今天,我向大家推出这个话题,一起交流思考:我的体验是:
一、为学生创设更多的活动空间,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来。
我觉得活动课可根据需要而选择活动地点,活动地点可以定在教室里,校园内,也可以在校外,无论活动空间在哪里,都要考虑学生是否能参与活动,是否大家都真正地动起来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要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参加,在开放、宽松的活动中,极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做活动的小主人.
二、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提高活动课的课堂效果。
能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培养、发展每个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活动课教学目标之一。同时,在设计上更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发展个性。使每个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能力都有所增强,思维水平有所提高。更使一部分对数学有特别兴趣的学生的数学才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做好活动定向的引导,更好的组织好活动。
首先,教师要把活动内容按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分成若干个小的部分,而不要把一个大问题扔给学生去解决。使学生很明确的知道先要做什么,再要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每一个过程要达到什么目的。这样就可以避免无序的、杂乱的活动。
其次,虽然教师在一开始就做好了活动定向的引导,但是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仍有可能会偏离教学目标或出现活动进行的不那么有效,甚至进行不下去的情况。因此,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通过观察和适时地提问,收集反馈信息,并找到相应的对策加以组织和指导。这是保证实践活动课有效开展的重要环节。
再次,在强调方法 “活”,组织 “动”,课堂 “妙趣横生”的同时,课堂纪律的控制是实践活动课中最常遇见的问题。如何在学生自主的学习探究状态与有序的课堂纪律中找到平衡,教师要在细节上下工夫。
1、要帮助学生把活动中的分工细化。
在数学实践活动中,一般会将学生分为四人或六人一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在活动前,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设计,及学生个体情况,为小组中的每个人布置具体任务。比如有的人负责动手操作,有的人汇报结果,有的人负责结果记录,有的人负责检验,等等。这样可以避免学生操作的盲目性。也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参与活动,部分学生无事可做的现象。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并能面向全体,照顾到不同程度的学生。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多做几项活动,还可以作进一步的问题的思考和探讨。能力差的学生也能得到一定的活动过程的体验。真正使每个孩子都成为活动的小主人,并有所收获。
2、要预见活动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
在实践活动课的开始,过程中,甚至最后,都可能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在活动的最初学生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可以设计一些学生已经知道的小问题,并把这些问题设计成问题串,引导学生一步步的走入要解决的问题中心去,让学生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发现,感受数学间的联系。
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仍将不断探索,让数学实践活动课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而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或是仅仅停留在某个具体的操作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