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党员数量与质量关系

如题所述

截止2011年底,全国共有党员8260.2万名,我们党从只有50多名党员发展到如今拥有8000多万党员,这是一个庞大的队伍。但是,“庞大”不等于“强大”,数量固然重要,质量更为关键。建党的时候只有50多名党员,1945年党的“七大”时是121万党员,1949年解放时也才440多万人,可见,成就事业,数量并不是第一位的。当然,随着执政党地位的确立,特别是我们党又长年根植于群众,党员大幅度增长是必然的。而且,数量庞大也已经是一个既成事实(因为党员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若干不正常的“敞开门”发展的时期)。那么,面对当前的这个基数,合理控制数量,注重质量就逐渐成为共识。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入党教育,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重视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积极做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工作。”可见,党中央将党员质量问题上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因此提升党员质量是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江津区双福新区当前党员队伍实际作简要的分析,以求从一个点上来探讨党员的数量和质量问题:
党员队伍数量现状及分析
截至2012年12月,双福新区共有党员1688人,按性别分,其中女性394人;男性1294人。按年龄分, 35岁以下343人,36-59岁667人,60岁以上678人,分别占党员总数的20.3%、39.5%和40.2%。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出来,形势不容乐观,60岁以上党员几乎是35岁以下党员的二倍,女性党员只占23.3%。目前在新区企业上班的产业工人有近2万人,但表明党员身份并纳入“两新”党组织管理的党员却只有328人。从以上的数字可以看出来,青年人和企业职工入党的积极性不高。
党员队伍质量现状及分析
从文化水平结构上来看,专科以上是336人,占党员总数的19.9%;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991人,占党员总数的58.8%。这其实还是党员年龄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因为年轻人比率偏低,整体文化水平自然就偏低。
当然,党员质量是很难作定量分析的,文化水平结构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因为文化水平不能代表实际能力,更不能代表“德“的水平。但从日常的接触和群众的反映来看,部分党员身上确实存在着理想信念动摇、思想道德滑坡、责任感、使命感缺失、组织纪律观念淡薄等现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够明显,甚至极个别的党员,还做出违法犯纪的事情来。
总体来讲,双福新区现今的党员结构不是很合理:女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年轻党员偏少;从质量上来说,党员总体学历水平不高,多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得不好,没能体现出共产党员应有的先进性。
为切实提高党的纯洁性、先进性和战斗力,结合当前的情况,应着重抓好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把“入口”,畅通“出口”。
发展党员,入口过宽过严都要不得。过宽就是全民皆党,过严就是单纯走“精英”路线,这都走向了极端。但是,在入口上,严格把好“德”这一关是必要的,在自愿申请的前提下,要认真实行“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严格按党员发展程序来确定发展对象,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向党组织输入健康的新鲜血液。但这些制度要在基层得以真正实行,则需要一个讲原则、敢于逗硬的党组织和一批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的党务工作者。如票决制,如果大家都打不开情面,觉得都是熟人,不好意思否决,就失去了票决的意义?所以,是不是需要上级党组织派人组织类似于面试那样的问答,是不是要适当扩大参与票决的人选,是不是需要把票决时候的座位摆得更开一点免得尴尬等,都值得探讨。
为了避免“入口”把严后,党员队伍数量减少,党组织战斗力减弱的问题,各级党组织一是要切实做宣传工作,积极主动地在群众中宣传党的政治主张,让群众真正了解党、认识党、提高政治觉悟,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保证量的增长;二是要加强对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尽可能把社会上各方面的优秀分子吸引到组织里来,促进质的提升。
对于“出口”,只有合理建立退出机制,畅通党员“出口”才能永保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才能让党员与时俱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那些脱离群众、不思进取、甚至给党抹黑的不合格党员,必须及时清理出去,打破“党籍终身制”。但清理的原则、标准、具体操作程序,则需要上面有一个统一的精神。特别是对于那些 “三不”(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党员,搞一刀切也是不行的,还得认真分析原因(很多其实是因为工作流动,未能及时和组织联系上),把“软“的工作和“硬”性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发挥“出口”的作用。
(二)创新方式,加强管理。
“出口”和“入口”只是两端,只抓两端不重中间也不行。现在有这么一种现象:老党员不如新党员,入党后不如入党前。这说明,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工作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地方。这些工作其实平时也没有少做,先进性教育、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等活动里,都有这些工作。但是,是不是做到党员的心里去了呢?可能未必全是。在这物欲横流,到处都充满诱惑的市场经济中,要让党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不能仅仅停留在文件上,还得不断创新方式,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到党员中去,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帮助解决他们的疑惑,从而坚定他们的理想和信念,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三)狠抓“两新”,优化队伍。
随着非公企业的蓬勃发展,非公企业里年轻人多,各类人才聚集,党组织能否引领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取决于在非公企业能否高质量发展党员和并促使党员发挥先进性。目前,多数非公企业只注重企业的发展和效益,对党的建设工作了解和支持不够,严重影响党组织作用的发挥和党员的发展。因此建议,一是要加大对非公企业业主的教育力度,让其从思想上真正的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行动上大力支持党的建设工作;二是加大考核力度,将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作为企业评优评强以及企业业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非公企业的党建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适当发放书记补贴,从而调动企业的工作积极性;四是建立制度,将是否成立有党组织作为非公企业成立的要件之一或税收优惠的重要依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