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如题所述

语文素养是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如何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一、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一)阅读教学模式的探讨
首先,搞好小学语文低年级讲读课文的教学研究。低年级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敏锐的语感能力和自学识字能力,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并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训练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力,陶冶性情,提高审美能力。我们所实施的课堂结构是: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认读生字,自悟自得——精读课文,指导朗读——感情朗读,深化理解——美读课文,熟读成诵——学写字词,强化练习——根据课文,拓展阅读。为了自己有较强的朗读能力和指导朗读的能力,语言生动有趣,有感染力,老师要在上课前先反复听课文录音。
(二)作文教学模式的探索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使大部分学生厌写作文、怕写作文,新课程理念下,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进行了小学生作文教学个性化,作文评价个性化的探索。
1、因材施教,制定个性化的教学目标
有了个性化的教学目标,才能使教学有正确的发展方向。我们号召语文老师,以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出发点,因材施教。对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就要提出较高的要求,以便锦上添花;对于写作基础较差一些的学生,则要给予具体帮助。比如启发他们展示自己个性,可以从最基本的“句子通顺、错字少、标点正确”上下功夫,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树立信心,找到乐趣。
2、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体验和感受,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
学生的每一篇文章,只要是表达了真情实感,展示了自己的个性,教师都应给予肯定、表扬,并在征得本人同意后于班上宣读。即使是实在不成文的,只要写得真实,甚至只有几句话写得与众不同,都应给予肯定。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在鼓励学生检查自己的个性作文是否具有独特感受的基础上,还分别要求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提高自己的个性化作文的质量。一次次的作文交流会、一张张个性手抄报、一个个个性编辑部等一系列评比交流活动,给了学生很大动力。久而久之,学生在不经意中就把这种动力转化为个体需要,并会自觉地向高质量努力,在潜移默化间促进了自己的个性发展。
教师切切实实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切切实实珍视了学生的独特理解、感受和体验,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写作的个性化欲望,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个性化练笔中不同程度地获得个性发展。
二、举行各种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质。
自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学校的老师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做指导,制定了康成小学各类优秀学生评选实施办法,构建起多元化、动态化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仅语文学科就推出了每月一次的“小小播音员”、“普通话标兵”、“学科小博士”、“学科智慧星”、“古诗背诵大王”、“朗读星”、“阅读星”、“小作家”、“小小书法家”、“办报能手”等十几项评选活动。每次评选的各类优秀学生学校都进行隆重的表彰并举行挂牌仪式。这些活动的开展大大激励了学生的成长,发挥了优秀学生群体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重视各种语文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1、让古今优秀诗文伴孩子成长。为丰富学生的诗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开展《古今优秀诗文诵读赏析》活动,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精选部分优秀古今诗文。寓背于乐,背思结合,受益无穷。此项活动的开展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让读书成为学生的兴趣。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实践证明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可以提高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每学期可举行一次班级朗读比赛评选出“朗读星”。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
3、让认真书写成为学生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从学生动笔写字抓起。学生每写一个字都要讲求规范,拿出专门的练字时间,让学生重视书写。举行书法比赛,评选“写字大王”,让学生喜爱书写。
四、对学生作业设计的改革。
1、作业设计力求体现趣味性。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这也是学生爱学习,能够树立终身学习愿望的基础。如低年级学习生字比较多,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巩固。我们老师没有让学生将学过的生字进行反复抄写,而是让学生自制生字卡片,回家跟爸爸妈妈一起做猜字游戏,跟爸爸妈妈比赛看谁记得生字多而快。课间跟小朋友开展猜字比赛等等。
2、作业设计力求体现开放性。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作业,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多样化,让学生有所选择,让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作业。
3、作业设计力求体现自主性。给学生一定的自主权,让学生尝试着自己设计作业,设计自己喜欢的作业。学生设计作业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作业设计力求体现探究性。作业设计还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喜欢探究才会有创新。可以通过去图书室查资料,也可以到网上查找,这样可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这样设计作业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激发,同时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对小学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关键;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是重点;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实践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源泉。
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是课堂,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组织并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角,进而达到语文教学的最好效果,这是我们语文教师的追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08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针对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的现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就要采取多种丰富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 兴趣 习惯课堂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提出了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强调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但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受应试教育、能力中心论的影响,过于重视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学活动单一,忽视了教学中“人”的的主体地位,造成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语文知识面狭窄、语文能力比较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文化修养及主动积淀吸收能力差等。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反思,寻找能够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方法。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也有了一些心得。
一、兴趣是基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老师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兴趣,学生心中才能产生学习的欲望,才会主动去探究、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语文课一定要了解学生读书、求知和情感的需要,切忌灌输,重在引发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太阳》这篇课文时,我找来有关的录像与学生一同欣赏,当浩瀚的宇宙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时候,我是那样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们渴求的眼神!他们太想了解太阳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们想问太阳些什么呢?你还想说些什么?”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同时,我也采用多种方法创设情境,感染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激发起学好语文的兴趣和情感,进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在读李大钊英勇就义的一段时我播放了一段哀乐,孩子们带着悲痛的感情读着文章,加深了对李大钊的敬佩之情,有的同学甚至一边读文一边流泪,真正的触动到了血色很难过的情感深处,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教学《让我们更健壮》这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自己进行体育活动和做游戏的情景,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讲述自己快乐的经历。我就相机把他们说到的体育项目的名称写在黑板上,进行识字教学。同时渗透生命在于运动的道理,教育学生要多锻炼身体,让自己的身体更加健壮!将来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在教学《画鸡蛋》一课时,我问学生鸡蛋是什么形状的,大多数学生说是椭圆形的,这时他们也就认可达芬奇对老师说的话了,是呀,鸡蛋都是椭圆形的,为什么老师却一直让达芬奇画鸡蛋呢?这也是本篇文章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就采用了实物演示的方法,拿出一枚鸡蛋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学生看到的果然是不同的形状,最后点明老师让他画鸡蛋是来训练眼力和绘画技巧的,基本功是靠刻苦训练才能扎实过硬的。
二、习惯是关键
好的习惯可以影响孩子的一生。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进而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教师要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既要正面引导,也需要强制养成。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刻苦学习的习惯;二、细心认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四、大胆说普通话,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六、好问的习惯;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八、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例如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我在教学时,首先要求学生在本子上写字时必须清楚整洁,有速度。每周一次评比,做得好的同学,我会在他的本子上贴上一个小的红五星以示奖励。每月一次总结,全部优秀的换成一个大大的黄色的五角星。这样,在全班形成了一种风气,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认真书写,整洁有序的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的语文学习也就稳步提高了。
三、课堂是主阵地
语文课堂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如何创设科学高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教师的课前精心准备,课上灵活机智,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语文课堂要让学生参与获得知识的全过程,尝到探求知识的乐趣,并努力把外在的兴趣引向内在的兴趣。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激发他们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如学习童话时,我总是让学生们自选角色表演课本剧,另外,我还经常采用猜谜语,分角色朗读,小话剧表演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文中情景,激活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同时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个性,将个人爱好、思想感情融入到教学设计中,使课堂教学既呈现出语文教学的共性,又展示出与众不同的个人风格。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自己的教学设计能适应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一定要给学生说话的机会,锻炼其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如教《寓言二则》时,我让学生结合注释读课文,然后分小组讨论,要求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讲故事,再互评出故事大王。每个学生都渴望当故事大王。自学时就非常用心,讨论也异常热烈,全班同学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对内容已了然于心,关键词汇也掌握了,为下节课深入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平时,只要涉及到启示感悟的问题,我总是告诉他们言之有理即可,鼓励孩子们畅所欲言,并给与他们肯定的评价。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乐于也善于表达了。
四、综合实践活动是催化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的局限,成为语文课堂的延伸和补充,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起着催化剂的作用。其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每日一句、每周一诗”活动,古诗名句、歇后语、成语典故,名言名句等,使学生在积累展示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里蕴含的审美价值,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感情。
2、经典诵读活动。结合我校的“诵读经典,文化健身”的主题活动,我在班内开展不定期的诵读活动、朗诵会。结合新课标,精选优秀古诗文作品,涉及写景、立志、惜时、做人、求学等方面,要求学生熟读并背诵,并能够谈出自己的见解。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既掌握了大量的经典诗文,又锻炼了朗读记忆,还陶冶了性情,培养了审美能力,深层次加深了学生的文化积淀。
3、开展阅读文学经典子籍活动,倡导国学育人。指导学生阅读名著也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有效途径。精选古代经典子籍,指导学生阅读。
4、还可以指导学生办手抄报、进行调查访问等。办手抄报可以锻炼学生处理信息和运用媒介的能力,调查访问则可以实地演练学生语言表达学会交流,读书报告会是一种读讲结合内化阅读体验的实践活动。
总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始终着眼于学生的自主发展,以实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终极目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做起,加强学习,提高素质,以爱促学,指导学生扎扎实实走好语文学习的每一步,让学生凭借着坚实丰富的语文素养,放飞明天的梦想。
第2个回答  2017-11-07
看书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