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是什么的基础

如题所述

就业信息是求职的基础。

所谓就业信息,是指通过各种媒介传递的,与就业有关的具有利用价值的消息和情况,既指宏观方面的就业政策、就业制度、经济发展形势等,又指导微观方面的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劳动力供需基本情况等。

就业信息对于面临求职择业的毕业生来说非常重要。在劳动力市场化的情况下,就业信息是求职的基础。

大学生搜集到的职业信息越广泛,择业的视野越宽阔,职业信息的质量越高,求职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大学生不仅要搜集和掌握各种职业信息,还要学会分析和利用就业信息,从而很好地把握机会,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理想职业。

按照不同的标准,就业信息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按就业信息的内容分类

就业信息的内容十分庞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类。

1、就业市场人才供应的信息。

包括当年全国、本地区、本校、本专业毕业生的人数、质量、就业的冷热点等。这些信息使求职者可以从总体上把握人才的供求状况,做到“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往届毕业生尤其是本专业的上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于自己的就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2、人才需求的信息

包括国家的就业政策、对口行业人才需求状况、可选择的就业区域范围、变通性就业行业的状况、相关行业的职业要求和特点等。这些信息可以使求职者在国家就业政策指导下清醒、正确地选择就业门类、就业地区,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期望值,扩展自己的就业范围。

3、就业参照性信息

包括就业的经验和教训,各种实用性强的就业方法和技巧。这类信息不一定与自己的就业目标有直接的联系,但可使自己明了就业中的种种误区,避免走弯路;使自己了解一些就业技巧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就业成功率。

4、具体的用人信息

指具体的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可以是用人单位在网络、报纸、刊物上刊出的招聘广告、人才市场上的招聘信息、亲友介绍的单位用人信息等。这些信息直接影响求职者的就业行动。

完整的用人信息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关于职业的信息。如职业岗位的名称,岗位数量,职业工作内容、性质或特点,职业的待遇,工作地点和环境,发展前途等;

二是关于应聘条件的信息。如对从业者的知识、能力、年龄、性别、身高、体力、相貌等条件的要求;

三是招聘程序方面的信息。如报名手续、联络方法、考核内容、面试与录用程序等。

具体来讲,单位用人信息主要包括以下要素:

1、单位性质和法律地位。

2、单位的工作和业务内容,生产项目或主要产品。

3、单位知名度和发展前景。

4、单位的地理条件、工作环境。

5、单位的管理体制及其组织机构。

6、单位的岗位需求、人才结构、规格、分工程度。

7、单位工作的紧张程度、学习晋升机会。

8、单位的效益、福利、工资、资金、住房、生活设施等。

(二)按信息发布机构和信息适用范围的不同分类

1、宏观信息

宏观信息是指国家有关劳动、就业的政策与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失业保险条例》等。具有指令性、方向性和强制性等特点。

2、中观信息

中观信息是指部分地区、城市或行业为了吸引人才而制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和法规,比如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沿海大中城市有关人才引进的各项优惠政策以及高校和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政策等。具有区域性、调节性和引导性等特点。

3、微观信息

微观信息是指人才市场上各用人单位具体的人才需求信息。具有实效性、针对性和专业性等特点。

(三)按信息获得的途径和渠道来分

1、正规信息。是指通过劳动人事部门、各种新闻媒体、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用人单位直接获得的信息。正规信息的信息量大,但竞争者也较多。

2、非正规信息。是指通过劳动服务中介机构和亲戚、朋友、同学、老师等社会关系间接获得的信息。非正规信息的信息量小,但“命中率”较高。

(四)按信息的实用性来分

1、实用的信息:是指有助于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准确、有用的信息,包括各种政策法规、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信息、背景资料以及具体的工作条件和福利待遇等。

2、不实用的信息或垃圾信息:是指不利于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信息,包括虚假招聘广告和道听途说的所谓“内部消息”。

(五)按求职者的兴趣分类

求职者将收集到的信息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关心程度分类若干类。比如可分为以下三类:

1、首选信息,是自己非常感兴趣,可以马上采取行动的信息。

2、备选信息,是既感兴趣又有所顾虑,需要考虑和权衡利弊的信息。

3、垃圾信息,是自己根本不感兴趣或毫无自用价值的信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