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会纠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许多时候你内心在挣扎与彷徨,其实就是要么你没有意识到某些方面是不对的,要么就是你错误的意识到某些方面是对的。在不知不觉间你就掉入了一个环,自己在错误的思想闭环里生活了很久,也许一年,也许很多年。

进入了错误的思想闭环,所以你会觉得痛苦,所以你会觉得迷茫,所以你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例如就像我回答里说的,太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就是一个错误的思想闭环。你在痛苦的期间根本意识不到这是错误的。想要走出来,你必须将这整个思想完全打破,然后再建议一个新的思想和思维模式

我的回答能带给你的,不是很多条条框框的方法论,让你跟着做了就能变得自信起来。我所讲的,是思维模式的变更,是经过反复实践与思考所造成的思想认知的改变。其实我有时候想,自我提升,我自己得到提升,生活的比以前好了就行了,没有什么比我自己得到改变更令我开心了。但是我还是在知乎这个话题下写下了我的答案,并且还得到了这么多赞同,我很欣慰。因为至少有人从中明白了一些自己以前未曾明白的东西,这对我来说就够了。

至于看到的人怎么想,怎么改变,就不是我所能掌控的了,因为每个人面临的情况都不同。当然,我是希望你们在看了我的回答之后能有所顿悟,一天比一天变得比以前更好,更通透。

喜欢我回答的,可以点一波关注,我们可以继续一起探讨一些有意思的话题,我的世界永远欢迎你。

自我提升是一场终身的修行,不能一蹴而就。况且真的需要因人而异。答主在这里分享的经验需要你根据自己的情况和特点进行内化,我们写的回答只是给你提供一个方向。比如我的这篇回答就是着重从思想认知层面作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本来我就喜欢思考这方面的问题。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讲,我认为要改变不自信的状况,改变自己内心的看法要比改变很多外在的东西实用的多。

在很长一段时间了,我也是时长或者纠结的人生,后来,随着个人成长慢慢走了出来。当我现在回头看时,我发现自己现在正在摆脱过去二十年来那个生活中处处充满尴尬,时而自卑,时而自我不断怀疑与否定的自己。我正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

对于我成长的过程,我现在将我自己的观点提炼总结了下来,总共有五个方面:

一, 接纳负面的自己

二 ,承认并享受孤独

三,遵循自己内心(本体)的选择做事

四,以最真实的自己去拥抱世界

五,找准自己准确的定位

从现在起,勇敢抬起头,去面对每一个陌生人,去直视每一双眼睛。你或许丑陋,或许猥琐,不管谁会因此而离开自己,那都无关紧要,你还拥有自己,你还可以继续去认识你值得认识的人,即使你身边的人全部走光,所有人都嫌弃你,你还有自己,就够了。你只有真正勇敢起来,将自己最真实的摸样解放出来,你才能获得自信,摆脱纠结,你才能不惧一切,拥有全新的人生。

为什么人会纠结,因为对自己认识不清。认识不清就会有妄念,妄念而不自知就会纠结。

人不惑,知道如何取舍,就不纠结。

人只有认清了自己,才会慢慢接纳自己。接纳了自己,人就会变得豁达而不惑。

人的一生就是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过程。接纳了自己的缺点,就会知道如何扬长避短,顺势而为

有所为,有所不为时。自己就正真的成熟了。心态成熟了纠结就只是一个念头,在心中就会一闪而过。

一时的纠结,是一种内在的动力。而长久的纠结,是一种外在的沉沦。纠结成郁,人就会失去快乐。

“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是一种不纠结的最高境界,这是曾国藩在认清自己,接纳自己的基础上领悟出的智慧。

认清自己,接纳了自己。心理学家总结:人的心中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为所当为,顺其自然”的理念,它会促使人不在在妄自菲薄,不在好高骛远。而对于纠结也就只是一时的思量了。

人之所以会纠结,从心理学来讲主要是人的需要与动机以及完成动机目标时产生的"动机冲突"造成的。

人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来保证和维持发展自己的生命,人若缺少了这些客观条件,人的机体内部就会呈现出不平衡状态,补充这种不平衡的欲望和要求就是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发展变化的,永远也不会彻底满足,所以需要才能成为人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人的需要产生了就要获得满足,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这时行动的动机就产生了。

所以心理学认为,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动力。

有了动机这个心理动力,这个心理动力就会表现在意志行为上,而意志行为的前提是确立目的,但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人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这是因为人的有机体想要达到平衡状态,满足需要想要达到的有时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目的,而是两个或多个,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并非都能兼得,这些动机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冲突,这就是所谓体验到的心理纠结。

按照心理学家勒温的说法,认为引起心理纠结的动机冲突有四种形式。

一,双趋式冲突。这类冲突是具有两个动机同样强烈的吸引力目标,但因条件限制不能同时获得所引起的矛盾纠结的心情。

二,双避式冲突。和双趋式冲突相反,遇到两个都想避开的目标,但只能避其一种时产生的心理矛盾冲突。比如存钱怕贬值,买黄金又怕黄金贬值。

三,趋避式冲突。这是想获得一个目标,而这个目标对自己有利也有弊时产生的矛盾纠结。比如高考报志愿,既想报好的大学,又怕报名人多录取分数线提高而自己又不能被录取。

四,双重趋避式冲突。这也是最纠结的心理冲突,在想达到的多个目标中,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这样就会反复权衡纠结不定,这时体验到的是强烈的内心冲突。

“纠结”也是人的一种特性,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纠结”的情愫。只是多少罢了。

一个人在遇到事情总会出现纠结状态,首先一点就是这个人肯定是不知道该不该做,如何去做。不知道怎么做才是最正确的选择。还有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在面临抉择时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迈出这第一步,对自己所空白的领域感到未知的迷茫和害怕,这就会因为患得患失而造成举步不前的样子。

当然了,纠结也不一定都是坏事,纠结有的时候就会想的多,就会遇事后做到三思,都说三思而后行,纠结从有利的一面来看就是“深思熟虑”。纠结也正是因为没有把握没有信心才出现的,纠结过后的考虑会让选择变得更加明确。

对于纠结是人本能,我们不能去一边倒说它好或坏,得结合实际去评价纠结这一字眼。好好利用“纠结”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 NiSe#仅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