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家长教育孩子,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的家长崇尚“棍棒教育”,即孩子听话万事大吉,孩子不听话就打一顿,打到孩子听话为止。还有的家长反而不赞同这种教育方式,他们崇尚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也就是说,这类家长从来不会打孩子。
那么两种教育方式,带来的教育效果,到底会有什么不同呢?那些从小被打大的孩子,和那些从小没挨过打的孩子,长大后又会有什么差别呢?
“经常挨打”和“从不挨打”孩子的差别
1、性格差异
从小经常挨打的孩子,因为长期生活在伤害之中,所以性格上难免会变得比较偏激。
有的孩子由于长期挨打,性格变得比较怯懦、内向、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还有的孩子受到父母暴躁性格的影响,慢慢也变成了那样的人。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一旦发生不如意的事情,习惯用拳头解决,害人害己。
而那些从小没挨过打的孩子,则不一样了。因为自己从小生活在一个很幸福、很轻松的环境中,所以对于挨打孩子的遭遇,并没有什么概念。不过也因此,这部分孩子,会因家长的影响也变得反对暴力,将来教育自家孩子的时候,也会向父母学习。
2、承受能力不同
虽然说家长的“棍棒教育”,不一定真的适合教育孩子,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挨过打的孩子,也有他们独特的优点,就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
因为从小被打过,被骂过,所以孩子再次遇上挫折,遇上困难的时候,也不至于轻易的陷入崩溃的境地。而那些从小没挨过打的孩子则不同。
因为从小过得顺风顺水,也没经历过大受打击的情况,所以表面上看来,孩子成长得很好,但实际上却存在一定的隐患。
等孩子真的遇上了大难题,遇上了令他很受伤的局面,孩子的心理不一定扛得住,而扛不住的孩子就可能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甚至伤害自己。
可见,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到底对孩子宽松一点,还是严格一点,需要家长们自行把握分寸。
“棍棒教育”,值得推崇吗?
所谓的“棍棒教育”,就是指孩子不打不成才的意思。但是,打孩子未必就真的能达到家长想要的效果。
如果家长失了分寸,那么不仅会给孩子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而且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当然,如果掌握好了分寸,那么倒是可以给孩子起到一个震慑、教育的作用,还能锻炼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所以,并不能说一味的否决“棍棒教育”,毕竟生活中,有的时候孩子不听话,家长好说歹说没辙,稍微教训一下孩子,可能效果更好。
孩子难以管教,家长应该怎么做?
1、停止溺爱
孩子不听话,越来越难以管教,说到底和家长的养育方式,可能有很大关系。就比如家长溺爱孩子,纵容孩子的坏习惯,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变得自以为是,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也就是说,孩子慢慢变得谁也管不了了。
所以说到底,想让孩子停止“变坏”,家长必须停止对孩子的溺爱。的确,家长宠爱孩子、疼爱孩子无可厚非,这能让孩子在一个有爱的环境中成长,但是宠爱过了界,只会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2、做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品行、性格,或多或少也会受到父母的影响。生活中,家长本身不好沟通,人际关系处理得不好,那么这种情况便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让孩子也慢慢变成一个不好相处的人。所以,要求孩子改变之前,家长应该先反省自己,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3、耐心教育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过程,孩子不听话,那么家长需要一定的耐心,一定的时间,才能让孩子改正,家长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