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唐八大家有哪些人

如题所述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

唐宋八大家·第一位·韩愈

人物简介:

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韩愈早年流离失所、困顿潦倒,三岁而孤,幸得兄嫂抚养。虽孤贫,但志高,自幼刻苦好学,有读书经世之志。二十五岁考中进士,政治上较有作为。

代表作:《祭十二郎文》、《论佛骨表》、《师说》、《获麟解》等。

唐宋八大家·第二位·柳宗元

人物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与韩愈并称为“韩柳”。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均写于被贬之后。典范之作要数《永州八记》。

代表作:《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临江之麋》、《小石潭记》等。

唐宋八大家·第三位·苏轼

人物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派词人。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方面均有很高造诣。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而后仕途几经浮沉。宋高宗即位后,追赠苏轼为太师,追谥号“文忠”。

代表作:《水调歌头》、《浣溪沙》、《蝶恋花》、《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唐宋八大家·第四位·苏洵

人物简介: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大文豪苏轼的父亲。苏洵少时不爱读书,及至二十七,醒悟发愤,开悟虽晚,但用功甚勤,学经通史,十几年苦读。后因被欧阳修赏识而文名大盛。苏轼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情景,认为自己深受父亲影响。

代表作:《六国论》、《管仲论》、《辨奸论》、《衡论》、《权书》等。

唐宋八大家·第五位·苏辙

人物简介:

苏辙,字子由,嘉祐二年与兄苏轼同登进士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仕途起伏不定。直至崇宁三年,定居颍川,过起田园隐居生活,终日读书、著述、参禅。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

代表作:《栾城集》、《龙川略志》、《诗集传》、《论语拾遗》等。

唐宋八大家·第六位·王安石

人物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北宋杰出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出生在官吏家庭,自小受到良好教育,进士出身,打小随父遍历各地,见多识广,深谙民情,出仕后推行新法,被列宁评价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改革家”。

代表作:《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答司马谏议书》等。

唐宋八大家·第七位·曾巩

人物简介:

曾巩,字子固。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进士,北宋散文家。曾巩生在书香世家,祖父当过户部郎中,父亲是太常博士。史料记载曾巩“十二岁能文,语已惊人,不类童子”。与王安石、欧阳修均为熟识。

代表作:《王平甫文集序》、《寄欧阳舍人书》、《赠黎安二生序》、《上蔡学士书》等。

唐宋八大家·第八位·欧阳修

人物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进士,仁宗时期翰林学士。苏轼兄弟、曾巩、王安石皆出自欧阳修门下。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时,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对北宋文风的转变有巨大影响。

代表作:《醉翁亭记》、《卖油翁》、《鸣蝉赋》、《秋声赋》、《伶官传序》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9
唐宋八大家,又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代和宋代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分别为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苏轼、苏辙、苏洵)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和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位散文家的文章编成《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仅取唐宋八位散文家的文章,其他作家的文章一律不收,这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型和流传起了一定的作用。以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八家的文章,辑为《唐宋八大家文钞》,唐宋八大家之称遂固定下来。
除了八大家之说以外,另有欧阳修、苏轼、曾巩、王安石四人,称为宋四家或宋朝古文四家。
历史背景编辑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六先生文集》,因并三苏为一家,所以实际是“八先生文集”。
明中叶唐顺之所纂的《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0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开来。
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之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韩愈、柳宗元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故合称“韩赫洋柳岸”。韩愈、柳宗元在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时期崛起,掀起古文运动,使得唐代的散文发展到极盛,一时古文作家蜂起,形成了“辞人咳唾,皆成珠玉”的高潮局势。
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为三苏,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欧阳修是苏轼的老师,王安石、曾巩也都曾拜欧阳修为师。所以唐宋八大家又分为唐二家(韩愈、柳宗元)和宋六家(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乃主持唐宋古文运动的中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基本信息编辑
韩愈
唐宋八大家
唐宋八大家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是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勇夺三军之帅”(八代: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韩愈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愈的文与杜甫的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1]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汉族,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祖籍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生于长安,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官监察御史。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享年不到50岁。著有《柳河东集》等。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苏轼
苏轼
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四川眉山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词人、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韩愈并称“韩潮苏海”,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苏轼与其父苏洵(1009~1066)、其弟苏辙(1039~1112)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嘉佑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志林》等。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04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位散文家的合称。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文人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实始于此。明中叶唐顺之所纂《文编》中,唐宋文也仅取八家。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自明人标举唐宋八家后,治古文者皆以八家为宗。通行《唐宋八大家文钞》164卷,有明万历刻本及清代书坊刻本。清代魏源有《纂评唐宋八大家文读本》8卷。
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人称“三苏”,分别为苏洵、苏轼、苏辙,又有“一门三学士”之誉。故可用“唐有韩柳,宋为欧阳、三苏和曾王”概括。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4-07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