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地理环境为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

如题所述

新加坡国土小,人口少,资源缺乏,国内市场有限。但是其地处马来半岛南端,马六甲海峡南口,地理位置优越。因此,从英属殖民地时代起,新加坡就成为一个国际都市,起着中转贸易和邻近地区商业中心的作用,并从此不断繁荣发展。196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联邦,在李光耀总理执政期间,开始推行一系列针对本国现状的经济发展战略。新加坡从实际出发,实行全方位开放,努力把本国经济融合在世界经济之中,积极参加国际分工,充分利用外国资源、市场、技术和资金以发展本国经济。
新加坡政府从1961年起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国际情况,制定了各阶段的五年发展目标,从而使新加坡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各阶段情况如下:
第一阶段(1961~1965):为了改变过去单一依赖转口贸易的状况,并解决殖民统治留下的严重失业问题,着手发展进口替代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当时新加坡人口为180万人,失业的就有20万人。经过5年的努力,创造了1.7万个就业机会。
第二阶段(1966~1970):这是奠定基础的十年。为了进一步使依靠转口贸易为主的经济结构向多元化经济转变,着力发展制造业,引进电子产品,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十年中使制造业的产值从4.3亿新元增加到35亿新元,每年递增26%;同时期,基础设施建设展开,机场、港口、道路相继建成或得到改善,公共住宅开始大规模兴建。此阶段基本解决了失业问题,同时基本具备吸引外资的条件,外国投资设厂开始增加。
第三阶段(1971~1975):此阶段是经济起飞阶段。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以电子行业为先导,开始大量生产电脑。提倡科研与经济结合,提高了生产技术水平。制造业继续发展,其就业人数由21万增加到36万。同时加快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使软、硬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为大规模引进外资创造了良好条件。
第四阶段(1976~1980):着力引进高新技术,不断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第五阶段(1981~1985):扩大引进高新技术、鼓励跨国公司与本地中小企业挂钩。为了引进投资、技术和专业管理人员,将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由原来的33%减为10%,同时鼓励外国人在新加坡办学校、医院,便于他们长期居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