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中华典故出自什么地方

如题所述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个中华典故出自:“五斗米”即“五斗米道”,也叫“天师道”,原是早期道教流派之一,因为信道入教者都要交纳米五斗,因而得名。古时以此泛指微薄俸禄。《晋书·陶潜列传》中记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郡府派人来当地视察,小吏告诉他要身穿官服出门迎接,陶渊明叹息道:“我不能因五斗米这一点点俸禄卑躬屈膝去奉迎这种无名小辈。
”于是便弃官返回故里。该典故解释为:喻以节义贞操为重,不趋炎附势,不为世上任何名利浮华所改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1-12
东晋有个宗教教派叫五斗米教(道教的分支),当时陶渊明的上司王凝之正是五斗米教派人士。而陶渊明和王凝之不仅有家族和私人不合,以及王凝之这种可以被自己的才女妻子(谢道韫)称为“不意天壤中乃有王郎”这种奇葩,陶渊明当然看不起他不服做他的下司,所以说“不为五斗米折腰”就辞官了。意思是不屈服、不给五斗米教的王凝之做手下
第2个回答  2017-11-12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
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邮,到彭泽县来督察。督邮,品位很低,却有些权势,在太守面前说话好坏就凭他那张嘴。这次派来的督邮,是个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泽的旅舍,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 陶渊明平时蔑视功名富贵,不肯趋炎附势,对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一下,陶渊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罢,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马上写了一封辞职信,随即离开只当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