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舌草的特性是怎么样的?

如题所述

Monochoria vaginalis(Burm.f.)Presl ex Kunth

别名

鸭嘴菜

形态特征

多年生沼生或水生草本,具根状茎,下生须根。茎直立或倾斜,高13—30cm,全株光滑无毛。叶纸质,形状和大小变异甚大,由条形、披针形、矩圆状卵形、卵形至宽卵形,长1.5—7.5cm,宽0.5—5.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截形或浅心形,全缘,弧形脉;叶柄长达20cm,基部成鞘。总状花序,腋生,有花3—6朵或更多,直径5—7mm,花被片6,披针形或卵形,蓝色或带紫色。蒴果卵形,长约1cm(图137)。

图137 鸭舌草

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f.)Presl ex Kunth

地理分布

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陕西、甘肃,以至华东、华中、华南和西南;在国外,朝鲜、日本、马来西亚及非洲的一些国家也有。

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鸭舌草在亚热带地区,4—5月出苗或返青,出苗后2—3周即长出浮水叶,并进入快速生长期,7—9月开花,9—10月结实并成熟,以后进入果后营养期,降霜后,地上(水上)部分枯死。在中亚热带的冬水田、池沼等水域中,其披针形漂浮叶可以顺利越冬;在南亚热带以南,冬季亦可生长;在北亚热带以北地区,仅能以根芽和种子越冬。春季出苗(返青)较中亚热带以南地区推迟15—30天。

鸭舌草主要依靠种子繁殖,但用其根茎也可进行无性繁殖。当蒴果成熟后,果皮反卷开裂弹出种子,或蒴果断落随水流向远方传播。其种粒虽小,但比重较大,一旦播于水中,即能沉落水底并混入泥土中,种子当年处于休眠状态,经过冬季才能发芽出苗。

鸭舌草具短根茎,有较多的潜伏芽,具有较强的再生力。生长期内利用3—4次,并不影响再生力。生态幅比较宽。喜肥、嗜水、喜光、怕干旱,一般多生长在池沼、水塘、浅湖、河边、沟渠、溪流和稻田等浅水中,常群生,多形成单优势种纯群落;在肥沃、潮湿、光照充足的开旷地上也能良好生长发育。

饲用价值

鸭舌草的茎叶脆嫩多汁,各种畜禽均采食。猪、鹅最喜食,切碎后鸡、鸭、兔喜食;牛、羊采食,是一种优等青绿饲草。鸭舌草鲜草水分含量高达83.7—90.6%;含丰富粗蛋白质、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含量较低(表137—1)。

表137—1 鸭舌草的化学成分《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农业出版社,1979。(%)

鸭舌草的鲜草或干草中的总能、对猪的消化能、可消化粗蛋白质和对鸡的代谢能均比较高。以干草为例,不同生育期,其总能虽不高,但消化能和代谢能均较高,可消化粗蛋白质含量也是较高的(表137—2)。具有较高的饲用价值。

表137—2 鸭舌草的能量价值及可消化蛋白含量《猪鸡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农业出版社,1979。

鸭舌草的茎叶除可作饲用外,亦可作绿肥,嫩茎叶可食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