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是龙的故乡,中华民族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艺术凝聚了中国人数千年的艺术想象力和创作智慧。这些龙纹主要来自历代出土文物、建筑、器具的拓印以及壁画、服装上的精细临摹等。书中收集龙纹300余幅,彩图30余幅,每幅图版均附有年代、出处及文字说明等,具有很大的美学应用及研究价值。
2. 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老大囚牛好音乐,老二睚眦好杀,老三嘲风好险,老四蒲牢好鸣,老五狻猊好坐,老六霸下好负重,老七狴犴好讼,老八赑屃好文,老九螭吻好吞。另外,龙生九子还有其他说法,如蒲牢、狴犴、睚眦、赑屃(形似龟,好负重,后成石碑下龟趺)、螭吻(形似兽,好望,后成屋上兽头)、饕餮(好食,立于鼎盖)、虫八虫(性好水,故立于桥柱)、金猊(形似狮,好烟火,故立于香炉)、椒图(形似螺蚌,性好闭,故立门首)。
3. 龙的故事在民间文学艺术中,龙的形象常是拟人化的。海龙王的形象在文学作品中有所不同,有的为民造福,有的为害百姓。《西游记》描写了孙悟空到水晶宫向龙王借兵器的情节。《封神榜》描写了哪吒打死为害百姓的龙王太子敖丙的故事。元杂剧《柳毅传书》叙述了唐朝书生柳毅搭救落难的洞庭龙女的故事。《张羽煮海》则是秀才张羽与龙女反抗龙王,煮沸大海,终成眷属的喜剧。
4. 龙能布云施雨的说法由来已久。在苗族地区,每年举行布龙舞,人们把一片片青布用双手举过头顶,互相连接成为长龙,象征源源不断的流水,祈祷丰收。在汉族地区,不论东南西北,各地都有龙王庙,那是过去用来祈祷风调雨顺,保祐丰收的地方。
5. 龙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象征,反映了中国人民的创造才能与智慧。然而在一段时期内,由于对待民族传统文化的简单化和粗暴,龙的文化和艺术形式被视为封建糟粕而予以排斥,其中损失令人痛心。尽管中国的封建统治者曾经拿龙来标榜他们的血统和身份,然而龙始终是社会和民间广为流传的文化与艺术题材。
6. 龙的艺术形象在原始社会便已出现,经过长期的创造和装饰实践而逐步完善。人民依靠自己的智慧、想像和技巧,创造了富有民族情感和生活特色或美丽的神话色彩的龙的艺术。中国远在五六千年以前就在彩陶、玉器等工艺中创造了龙的艺术形象。
7. 人民把龙当作超自然的力量,象征着幸福和吉祥,这种看法深深扎根于民情风俗中。不论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有中国血统的人,龙的形象就自然开花结实。这本图集按时代顺序,把工艺装饰中具有代表性的龙纹,编绘成册,并介绍龙纹的历史演变,以作为传统工艺装饰的造型方法和处理手法方面的参考。
8. 关于龙纹艺术的研究,有很多工作可以进一步深入。学术界对此都做大量的探讨。编者学识有限,加上成书仓促,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读者指正。本书部分摄影及图版选自龚宁《中国历代器物图案集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台北·南天书局出版)、濮安国《龙图300例》(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特此致谢。编者谨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