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生平?

如题所述

袁崇焕生平简介

生辰: 1584年4月28日.农
祭日: 1630年8月16日.农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号自如。“焕”,是火光,是明亮显赫、光彩辉煌;“素”是直率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他大火熊熊般的一生,我行我素的性格,挥洒自如的作风,的确是人如其名。这样的性格,和他所生长的那不幸的时代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古希腊英雄拚命挣扎奋斗,终于敌不过命运的力量而垮了下来。打击袁崇焕的不是命运,而是时势。虽然,在某种意义上说来,时势也就是命运。像希腊史诗与悲剧中那些英雄们一样,他轰轰烈烈的战斗了,但每一场战斗,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袁崇焕是明末杰出军事家、爱国将领,曾任兵部尚书、右副督御史、蓟辽督师等。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阻止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开袁崇焕在辽西的防线进攻北京。袁崇焕问讯后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但崇祯帝听信谗言,中皇太极设下的反间计,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年),袁崇焕被磔刑处死,其尸身被百姓所食。其部下佘义士夜窃其尸葬于今北京广渠门内东花市斜街,即原广东义园,并为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代。袁崇焕被后代史学家誉为“明朝第一将军”。

袁崇焕将军之死,是中国社会千年之悲剧。

袁崇焕将军遗诗四首

边中送别
五载离家别路悠,送君寒侵宝刀头。
欲知肺腑同生死,何用安危任去留。
策杖只因图雪耻,横戈原不为封侯。
故园亲侣如相问,愧我边尘尚未收。
记 母
梦绕高堂最可哀,牵衣曾嘱早归来。
母年已老家何有,国法难容子不才。
负米当时原可乐,读书今日反为灾。
思亲想及黄泉见,泪血纷纷洒不开。
寄 内
离多会少为功名,患难思量悔恨生。
室有莱妻呼负负,家无担石累卿卿。
当时自矢风云志,今日方深儿女情。
作妇更加供子职,死难塞责莫轻生。
忆 弟
竞爽曾殇弱一人,何图家祸备艰辛。
莫怜缧绁非其罪,自信累囚不辱身。
上将由来无善死,合家从此好安贫。
音书欲穿言难尽,嘱汝高堂有老亲。

姓名:袁崇焕
别名:元素
民族:汉族(客家)
国家:中国明代 地区:东莞(属今广东)
籍贯:东莞(属今广东)
职业:军事家

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水南人。明代后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末年任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当年,在抗击清军入关中,屡建奇功。东莞袁崇焕纪念园,占地1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2亿元。
袁崇焕绝对是明未历史上一个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对于他,已经有非常多的评价,在文字方面我与他们相比还是有相当大的距离,比如大文人金庸也对他评价很高,要想知道金庸是怎么看他的,可访问这里
http://www.comment-cn.net/ych/
还有这个网站内容也非常多,潇湘居——袁崇焕纪念堂
http://www.egamecn.com/site/jx/bedo/bedo.htm

袁崇焕祠墓

袁崇焕(1584-1630),祖籍广东东莞,后落籍广西藤县。明万历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他心系辽疆,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宁远、宁锦大捷。阻遏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区,攻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后皇太极未敢再犯京师。但昏庸的崇祯帝却听信阉党余孽的谗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反而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袁崇焕被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其部下佘义士深明大义,“夜窃督师尸”,葬于北京崇文门东花市斜街,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世佘幼芝女士。乾隆四十七年(1782)真相始大白于天下,千古奇冤得以昭雪。

袁崇焕将军的题辞“听雨”

袁崇焕祠墓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北京崇文区东花市斜街(东二环广渠门立交桥西北),乘公交车57、23、715路在广渠门站下车。门票1元,学生票0.5元,每周一休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6-08-28
袁崇焕(1584-1630),祖籍广东东莞,后落籍广西藤县。明万历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他心系辽疆,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宁远、宁锦大捷。阻遏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区,攻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后皇太极未敢再犯京师。但昏庸的崇祯帝却听信阉党余孽的谗言,中了皇太极的反间计,反而将袁崇焕逮捕下狱。崇祯三年(1630),袁崇焕被碟(zhe)刑(分裂肢体)处死于西市。其部下佘义士深明大义,“夜窃督师尸”,葬于北京崇文门东花市斜街,并世代守墓至今已传十七世佘幼芝女士。乾隆四十七年(1782)真相始大白于天下,千古奇冤得以昭雪。
http://www.jsdj.com/luyou/lyzy/bjych.htm

袁崇焕传_读书频道_新浪网
http://book.sina.com.cn/nzt/cha/yuanchonghuan/
第2个回答  2006-08-29
袁崇焕(1584-1630),祖籍广东东莞,后落籍广西藤县。明万历中进士,初授福建邵武知县。他心系辽疆,关心国家安危,毅然投笔从戎,官至兵部尚书,蓟辽督师,在任辽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金军的进攻,获宁远、宁锦大捷。阻遏后金军南下。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亲率大军避开袁崇焕的防区,攻下遵化,直逼北京城下。袁崇焕闻讯率部星夜驰援京师,获广渠门、左安门大捷,力解京师之危,后皇太极未敢再犯京师。
我觉得袁崇焕似曹操,但却有着相反的一面,同的是智慧,异的是对汉(明)的忠心...
第3个回答  2006-08-28
弃笔从戎,精中报国,后冤死于亡国之君崇祯之手.
历史上是这么记载的.
第4个回答  2006-08-30
他的孙子 叫袁成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