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赋》《上林赋》与《归田赋》游猎的对比

如题所述

《子虚赋》、《上林赋》是司马相如的代表作,也是汉赋中具有开拓意义和 典范作用的成果。这两篇作品不作于一时。《子虚赋》作于相如为梁孝王宾客时, 《上林赋》作于武帝召见之际,前后相去十年。两赋内容连属,构思一贯,结体 谨严,实为一篇完整作品的上下章。
  作品虚构子虚、乌有先生、亡是公三人,并通过他们讲述齐、楚和天子畋猎 的状况,他们对此事的态度,结成作品的基本骨架。
  《子虚赋》写楚臣子虚使于齐,齐王盛待子虚,悉发车骑,与使者出猎。畋 罢,子虚访问乌有先生,遇亡是公在座。子虚讲述齐王畋猎之盛,而自己则在齐 王面前夸耀楚王游猎云梦的盛况。在子虚看来,齐王对他的盛情接待中流露出大 国君主的自豪、自炫,这无异于表明其他诸侯国都不如自己。他作为楚国使臣, 感到这是对自己国家和君主的轻慢。使臣的首要任务是不辰君命,于是,他以维 护国家和君主尊严的态度讲述了楚国的辽阔和云梦游猎的盛大规模。赋的后半部 分是乌有先生对子虚的批评。他指出,子虚“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 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这种作法是错误的。在他看来,地域的辽远、物产的 繁富和对于物质享乐的追求,同君主的道德修养无法相比,是不值得称道的。从 他对子虚的批评中可以看出,他把使臣的责任定位在传播自己国家的强盛和君主 的道德、声誉上。而子虚在齐王面前的所作所为,恰恰是诸侯之间的比强斗富, 是已经过时的思想观念所支配。因此他说,“必若所言,固非楚国之美也”。作 品通过乌有先生对子虚的批评,表现出作者对诸侯及其使臣竞相侈靡、不崇德义 的思想、行为的否定。“彰君恶”诸语表现出较鲜明的讽喻意图。
  《上林赋》紧承上篇乌有先生的言论展开,写出亡是公对子虚、乌有乃至齐、 楚诸侯的批评,并通过渲染上林苑游猎之盛及天子对奢侈生活的反省,艺术地展 现了汉代盛世景象,表明作者对游猎活动的态度、对人民的关心。
  在《上林赋》中,亡是公以“楚则失矣,而齐亦未为得”一语起势,将全篇 的意蕴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在作者看来,子虚自炫物资繁富、奢侈逾度的思想最 为浅陋;乌有先生重精神、尚道义,从较高的基点上对它进行了否定。然而,乌 有先生谈话的思想基点,乃是诸侯国中较有识见的贤臣思想,它与大一统的盛世 强国的精神,尚有明显的高下之别。他明确地指出:
  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乐、苑囿之大,欲以奢侈相 胜,荒淫相越,此不可以扬名发誉,而适足以贬君自损也。
  针对他们二人共同的失误给予总体批评,然后笔锋一转,以上林的巨丽之美 否定了齐、楚的辽远盛大,使诸侯国相形见绌。作者极写上林苑囿的广阔,天子 畋猎声势的浩大,离宫别馆声色的淫乐。描写上林苑的文学占据了作品的绝大部 分篇幅,它以浓墨重彩,生动地描绘出庞大帝国统治中心前所未有的富庶、繁荣, 气势充溢,信心十足;通过畋猎这一侧面,写出汉帝国中央王朝在享乐生活方面 也独具坚实丰厚的物质基础。
  在作者的笔下,居于这个庞大帝国统治中心的天子是个既懂得享乐奢侈、又 勤政爱民、为国家计之久远的英明君主。他在酒足乐酣之时,茫然而思,似若有 失,曰:“嗟乎,此太奢侈!”尽管如此,这位英主认为自己是以勤于政事的闲 暇率众出猎,奢侈而不废政务。他担心后嗣陷于“靡丽”歧途,“往往而不返”, “非所以为继嗣创业垂统也”。他不想对后世产生误导,遂发布了一个同以往设 立上林苑迥然不同的命令:
  于是乎乃解酒罢猎,而命有司,曰:“地可垦辟,悉为农郊,以赡萌隶;隤 墙填堑,使山泽之人得至焉;实陂池而勿禁,虚宫馆而勿仞。发仓廪以救贫穷, 补不足,恤鳏寡,存孤独。出德号,追问

与归田赋的对比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