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霉素液配置方法

如题所述

1、取青霉素80万U加0.9%氯化钠溶液1.6 ml,得50万U·ml-1(A液);

2、用1 ml注射器吸取A液0.1 ml+0.9 ml 0.9%氯化钠溶液得5万U·ml-1(B液);

3、用1 ml注射器吸取B液1 ml,推掉0.9 ml,余0.1 ml+0.9%氯化钠溶液0.9 ml,得5000U·ml-1(C液);

4、用1 ml注射器吸取C液1 ml,推掉0.9 ml,余0.1 ml+0.9%氯化钠溶液0.9 ml,得500U·ml-1(D液),D液即为皮试液。

扩展资料:

青霉素的药理药效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β-内酰胺类中一大类抗生素的总称,由于β-内酰胺类作用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人类只有细胞膜无细胞壁,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毒性很小,是化疗指数最大的抗生素。但其青霉素类抗生素常见的过敏反应在各种药物中居首位,发生率最高可达5%~10% ,

为皮肤反应 ,表现皮疹、血管性水肿,最严重者为过敏性休克,多在注射后数分钟内发生,症状为呼吸困难、发绀、血压下降、昏迷、肢体强直,最后惊厥,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各种

给药途径或应用各种制剂都能引起过敏性休克,但以注射用药的发生率最高。过敏反应的发生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对该品高度过敏者,虽极微量亦能引起休克。注入体内可致癫痫样发作。大剂量长时间注射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如引起抽搐、昏迷等),停药或降低剂量可以恢复。

内服易被胃酸和消化酶破坏。肌注或皮下注射后吸收较快,15~30min达血药峰浓度。青霉素在体内半衰期较短,主要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D-丙氨酰-D-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霉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13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G生产可分为菌种发酵和提取精制两个步骤:

1、菌种发酵:

将产黄青霉菌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在25℃下培养7~10天,即可得青霉菌孢子培养物。用无菌水将孢子制成悬浮液接种到种子罐内已灭菌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

在27℃下培养24~28h,然后将种子培养液接种到发酵罐已灭菌的含有苯乙酸前体的培养基中,通入无菌空气,搅拌,在27℃下培养7天。在发酵过程中需补入苯乙酸前体及适量的培养基。

2、提取精制:

将青霉素发酵液冷却,过滤。滤液在pH2~2.5的条件下,于萃取机内用醋酸丁酯进行多级逆流萃取,得到丁酯萃取液,转入pH7.0~7.2的缓冲液中,然后再转入丁酯中,将此丁酯萃取液经活性炭脱色,加入成盐剂,经共沸蒸馏即可得青霉素G钾盐。青霉素G钠盐是将青霉素G钾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钠型)而制得。

半合成青霉素

以6APA为中间体与多种化学合成有机酸进行酰化反应,可制得各种类型的半合成青霉素。

6APA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青霉素酰化酶裂解青霉素G或V而得到。酶反应一般在40~50℃、pH8~10的条件下进行;酶固相化技术已应用于6APA生产,简化了裂解工艺过程。6APA也可从青霉素G用化学法来裂解制得,但成本较高。 

青霉素浓缩法

利用青霉素特异性地杀死野生型细胞、保留营养缺陷型细胞的方法。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所以只能杀死生长繁殖中的细菌,而不能杀死停止分裂的细菌。

在只能使野生型生长而不能使突变型生长的选择性液体培养基中,野生型被青霉素杀死,而突变型则不被杀死,从而淘汰野生型,使突变型得以浓缩。可适用于细菌和放线菌,是营养缺陷型突变体筛选的常用方法之一。 

扩展资料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按其特点可分为 :青霉素G类:如青霉素G钾、青霉素G钠、长效西林`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等。 

注射用青霉素钠:适应症为青霉素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

其中青霉素为以下感染的首选药物:

1、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如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蜂窝织炎和产褥热等。

2、肺炎链球菌感染如肺炎、中耳炎、脑膜炎和菌血症等。

3、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感染。

4、炭疽。

5、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

6、梅毒(包括先天性梅毒)。

7、钩端螺旋体病。

8、回归热。

9、白喉。

10、青霉素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联合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心内膜炎。

青霉素亦可用于治疗:

1、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放线菌病。

3、淋病。

4、奋森咽峡炎。

5、莱姆病。

6、鼠咬热。

7、李斯特菌感染。

8、除脆弱拟杆菌以外的许多厌氧菌感染。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牙科、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手术和操作前,可用青霉素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

参考资料青霉素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9

1,取青霉素80万U加0.9%氯化钠溶液1.6 ml,得50万U·ml-1(A液);

2,用1 ml注射器吸取A液0.1 ml+0.9 ml 0.9%氯化钠溶液得5万U·ml-1(B液);

3,用1 ml注射器吸取B液1 ml,推掉0.9 ml,余0.1 ml+0.9%氯化钠溶液0.9 ml,得5000U·ml-1(C液);

4,用1 ml注射器吸取C液1 ml,推掉0.9 ml,余0.1 ml+0.9%氯化钠溶液0.9 ml,得500U·ml-1(D液),D液即为皮试液。

扩展资料:

青霉素(Penicillin,或音译盘尼西林)又被称为青霉素G、peillin G、 盘尼西林、配尼西林、青霉素钠、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苄青霉素钾。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生素,是由青霉菌中提炼出的抗生素。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 。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青霉素应用至今发生过敏反应的机率较高,常见的过敏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防止过敏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规定青霉素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青霉素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1
青霉素1瓶80万u,注入4ml生理盐水,则1ml含20万u
取0. 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含2万u
取0. 1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含2000u
取0. 25ml,加生理盐水至1ml,则1ml含500u,即成青霉素皮试液。皮内注射0. 1ml含50 u 不知道是不是这个追问

不是这个。不过看复制粘贴辛苦。采纳了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6-24
5ml试管取4ml的生理盐水加入青霉素中摇匀,1ml试管抽取青霉素0.1 ml,再从生理盐水中抽0.9 ml,共1ml。在排至污物桶内至0.1 ml。再抽生理盐水0.9 ml,共1ml。再排至污物桶内至0.25 ml,抽0.75 ml的生理盐水。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