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楚国“鄢郢”

如题所述

我曾实地考察过宜城郑集的楚皇城——鄢郢,村里的房子大多新建的,整齐划一,而遗址,则是农田中一空地,有猛尺几道土沟坎,旁边立一“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石碑而已。又看了“白起渠”,的确至今灌概着周边的良田。
而上游的南漳武安镇,确有一条河,是当年秦将白起水淹鄢郢的水源,如今水清见底,水量不大。
遥想当年,这三处遗址,以淹死十万人的代价,造就了白起,毁掉了鄢郢。一,楚文王迁都楚国从公元前1115年立国到公元前223年灭亡,历时800余年,最早的国都叫“丹阳”,历时400余年,一说在河南淅川,一说在湖北荆山的漳沮。我倾向后者,因“荆楚”与荆山在地域上联系更紧密。“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楚国国都称“郢”,始于楚文王时期。当时楚国扩张很快,为方便征战,由丹阳迁都于“郢都”,这是楚国第二处国都。在相当长时期内,楚国都以此为都。这里的郢都就是楚国第一代“郢”,即鄢郢,故址在今宜城市南7.5公里的郑集镇皇城村。从楚文王公元前689年“始都郢",到公元前504年(楚昭王十二年)迁郢于鄀,历十余君,达180余年。若加上后来的鄀郢(北郢)65年,宜城为楚国都近200年。楚昭王在位期间,吴王阖闾伐楚,曾攻破楚国都城郢都,楚昭王外逃,后吴国虽然退军,但两国仍然征战不断,加之郢都被吴军攻占损毁严重,楚昭王于前504年迁都于“鄀”,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宜城东南。仍然称为“郢”,即鄀郢,又称北郢。不知何年楚国都城又迁走,一说为楚惠王五十六年,也就是鄀为楚国都城约六十余年。(有伍子胥鞭尸故事)。二,楚惠王建“南郢”南郢,兴建于楚惠王中后期(约公元前455年前后),废止于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故址在今荆州城北5公里的纪南城。历十余君,达200多年。至于后来的“陈郢”,“寿春”,则时间太短,是楚国败亡时,不得已所建。三,秦将白起水淹鄢郢公元前279年,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都城郢,重创楚军主力。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白起因战功卓著被秦昭王封为武安君。白起是战国时代赫赫有名的将领,他精通兵法又以凶猛残酷著称,被世人冠以“人屠”的绰号。在公元前279年的对韩、魏的战争中,白起不仅全歼了韩魏联军,还斩下了24万人的头颅。白起没有悬念地攻陷邓城,随后便率部攻打鄢城,与此同时,秦军又分出一路,在蜀郡郡守张若的带领下向位于楚国西部的巫郡进发。“鄢”是楚国的陪都,对楚国意义重大,秦军南下挥兵攻“鄢”,下一步便知会攻打“郢”,即鄀郢,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的“纪南城”,是楚国的都城。一旦“鄢”和“郢”被秦军拿下,那么至少在楚顷襄王有生之年,楚国不仅不可能实现“踊跃而起”的理想,还会因此重创一蹶不振。在此次发兵攻楚之前,秦国已通过数次战争大大削弱了韩、魏的实力,又通过外交活动与赵国结好,至于燕国,则忙着从燕国手里夺回之前战争中丢掉的大把领土。这都注定了楚顷襄王将很难得到他国的援助。所以,一听说秦军来了,楚顷襄王的神经便一下紧绷起来。为鼓励将士奋勇作战,白起一路上毁桥毁船,不让秦军留半点退路。为及时补充粮草,白起又将主攻目标定在汉水流域,即今湖北省江陵县附近的“纪南城”。“鄢”城军民就这样迎来灭顶之灾,滚滚河水灌入城中,人们惊慌挣扎,却无能为力。“鄢”城中人根本没有机会逃出生天,就算他们躲过大水,也躲不过城外那黑压压的犹如死神的秦国大军。而秦军士气大涨,在楚国的领土上凌厉推进,不多时,便拿下了竟陵、安陆,直打到了洞庭湖畔。秦国经此一役大大地削弱了楚国的实力,甚至逼得楚国不得不迁都,将陈作为新的都城,称陈郢,而秦军对楚国的攻击仍未就此停止。公元前277年,秦国又攻下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逃至新都的楚顷襄王收拾残兵,才惊然发现楚兵竟只剩下了十万余人。楚顷襄王虽然竭尽全力向西夺回了被秦国占据的数座城邑,却再也没有气力和秦抗衡,只能老老实实地向秦俯首。为表诚心,楚顷襄王还将自己的儿子作为人质送往秦国。反之,秦国通过攻鄢灭郢大夺楚地而实力剧增,为之后夺取天下奠定了大好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