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应该如何养生?

如题所述

三伏天养生应注意不吃冰饮、雪糕,冷粥祛湿挺好。
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白开水。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
医学研究表明,夏天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人体会出汗;且情绪调节中枢就会受到明显影响,人也容易心烦意乱。
常说的“夏练三伏”,并不是让大家不分时间、地点、情况地去锻炼。这个时候练一练的方法很简单:端坐、闭目、吞津,就是一个好方法。
方法:两臂自然下垂,放在腿上,双目和口微闭,调匀呼吸;待口中津液较多时,将其吞咽,可连续吞咽3次;然后,上下牙叩动10~15次,可起到养心安神、固齿健脾的效果。
/iknow-pic.cdn.bcebos.com/0eb30f2442a7d933c2a20084a34bd11373f0013a"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iknow-pic.cdn.bcebos.com/0eb30f2442a7d933c2a20084a34bd11373f0013a?x-bce-process=image%2Fresize%2Cm_lfit%2Cw_600%2Ch_800%2Climit_1%2Fquality%2Cq_85%2Fformat%2Cf_auto"esrc="https://iknow-pic.cdn.bcebos.com/0eb30f2442a7d933c2a20084a34bd11373f0013a"/>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2-14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7-09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并且潮湿闷热的日子,民间百姓说的“苦夏”就在此时。在这个时节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要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三伏天,吃什么?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三伏饮食——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三伏饮食——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三伏饮食——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三伏饮食——补水养生

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练什么?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前人在长期锻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强调“夏练三伏”不太适宜。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三伏来临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活动,以静制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同时,身边还要存放一些人丹、十滴水、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常规的防暑药品。

■三伏天,贴伏贴!

还有一种养生加治疗的方法,就是在三伏天贴伏贴。贴伏贴的原理,就是要在自然界阳气最足之时,借助这个外力,通过阳性的药物贴敷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此时人体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从而将人体内的寒湿驱除,以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借力使力的方法,通常可以达到以巧破千斤的功效,因此被自古流传下来。由于现代人狂吹空调、狂吃冷饮,因此多阳虚体质。而贴伏贴刚好适合阳虚体质之人,再加上这种治疗方案,不像西药那样副作用明显,因而现在是广受欢迎。

■三伏天防空调病

大家知道,人是恒温动物,人的体温要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夏季,自然界阳气正足,温度、湿度都比较高,人体为了调节环境温度,就需要适时开合汗毛孔,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但是,现在我们人为地制造出了一种人工环境--空调,当我们从炎炎烈日的环境下,突然进入到温度很低的室内,就会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关闭。这种关闭由于来的很突然,在关闭过程中,会造成两个后果,第一是将冷空气一同闭在了体内;而是,导致本来正常的排汗功能中断。

大家都知道,排汗,是人体的一种排毒过程,在夏季,借助于外界的阳气,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毒排出体外,但空调的介入,打乱了这个过程。不仅排毒不彻底,反而是将外界的寒也一起带入到了体内,因此,这个阶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调病。这种病,就是在夏季得风寒感冒。由于寒闭在体内,症状就是浑身肌肉痛,关节痛,头痛,无汗,食欲不振,甚至浑身发冷、发烧。

其实,到了发烧这个阶段,已经说明人体开始调动体内的力量,去排出寒邪,是一种人体自保本能反映。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推一把,换言之,就是发汗。在无空调的环境下,通过发汗,将不正常关闭的汗毛也再次打开,排出体内的寒湿。只要人体恢复正常出汗了,体温就会降下来,浑身上下不适的感觉也就慢慢消失了。此时,千万不要一发烧就输液,对人体健康,是没有多大好处的。

针对空调病,养生专家给出以下建议:

1、发病初期,可用生姜数片+红糖,熬两大碗生姜红糖水,目的是发汗。

2、在饮食上,可煮鸡蛋挂面,多放汤和生姜,调节肠胃。

3、如果身上出疹子,红疙瘩,可适当喝绿豆汤,以帮助解毒,白糖、盐适量。

4、如果条件许可,可适当补充营养素,包括类萝卜素、B族、维C、钙镁片等。

5、可用热水泡脚,帮助出汗,只要汗一出,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

6、刮痧、按摩、拔罐。

总之,面对空调病的发病初期,可采用上述6种方法,或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均可收到很好的效果。记住,你的第一选择不是输液。而是通过自然疗法去处理。

■伏天饮食注意事项: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其中,鸭肉富含蛋白质,可及时补充夏日高温带来的过度消耗,且鸭属水禽,性凉,具有滋阴养胃、健脾补虚、利湿的作用,特别适合苦夏、上火、体内有热者食用。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4-07-24
俗话说“热在三伏。”但其实养生也在“三伏”。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为炎热、闷湿的季节,人体容易感到不适。不过,若能借此炎热排毒养生,不失为最佳时机。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三伏天一般为30-40天。如果巧妙的抓住这有限的时间,利用各种时机养生,其中还是由许多窍门的。

  [饮食养生篇]

  “不治已病治未病”这句耳熟能详的中医观点,强调对于疾病应以预防为主,其实就是重视养生。中医养生理论是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科学,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中医养生素有“夏补三伏”之说,民间也有“夏令进补,冬天打虎”的谚语。饮食进补是夏季养生的重要一环。应为三伏天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三伏天突出的特点就是“热”和“湿”。首先,要防暑湿。人体出汗多, 应常吃一些利湿消暑,养阴益气的食品,如绿豆、薏仁、蔬菜、瓜果、百合、玉竹等。其次,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迟钝,如果过食肥甘滋腻之品,则致损伤胃脾,影响消化吸收。因此,应多食荷叶、山药、薏米等健脾利湿的食物。此外,苦瓜、苋菜、丝瓜、西红柿等性寒凉,有清暑降火功效,宜适量进食。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祛火。西洋参性凉味甘,具有补气养阴、清火除烦、养胃生津的功效。石斛定神定志、滋阴清热,平时可以煮水代茶饮。需要注意的是不能贪食生冷,更要注意饮食卫生,以免发生肠胃疾病。总之,三伏天的饮食应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的调养为主。

  [起居养生篇]

  我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人体则产生相应的调节反应,以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我们的生活规律必须适应自然规律,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只有人与自然处于和谐协调的关系之中,才可能保持自然和谐与生态的平衡,也才能使自己久视长生,颐养天年。
  首先,盛夏要避免大汗淋漓后突然进入温度低的空调房间,谨防得“空调病”。其次,这个时节防治“暑湿感冒”也很重要的。比如出现类似头疼、发热、四肢无力、舌苔厚重、没有胃口、腹泻,冷热交纵等,可选用藿香正气水来解暑祛邪。藿香正气水是运用藿香、厚朴等具备芳香挥发、升散作用的中药药物,把人体内的湿热清除,恢复五脏六腑的正常运行功能,男女老幼皆宜。另外,藿香正气水还可以防止长湿疹,防止小孩夏季长痱子,防止婴幼儿尿布疹,防止晕车,防止中暑等多种用途。

  [运动养生篇]

  三伏天,我们应停止一切剧烈活动,并保持充足的饮水,尤其是老年人。不宜贪凉久居空调室内,要常走出家门,做适当的运动,比如练太极拳、游泳等,都能使机体在盛夏维持健康状态。“动而中和”是运动养身的原则,所谓“中和”就是要适中,要平和,过度和不足都无益于养身。言之“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冬病夏治篇]

  冬病夏治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制定的我国中医传统特效疗法。三伏天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人体皮毛开泄,此时顺时就势,摄取阳气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以鼓舞正气,驱散阴寒,调节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冬病夏治由来已久,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扁桃体炎、小儿感冒,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等。连续贴敷3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复发率。但要注意的是,局部皮肤有创伤、有发热、出血、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者、过敏体质者、妊娠期妇女、结核病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尤应在医师的指导下谨慎选择。
第4个回答  2019-09-09
三伏天该如何养生?
食物清淡:“三伏天”天气炎热,人体容易出汗,加上昼长夜短,睡眠时间相对较少,因此能量消耗甚大,需要有合理的饮食来支持,饮食上,要清淡一些,可以喝点绿豆汤等,不适合吃太油腻的食物。另外,还可以吃苦瓜等苦味食物。
不要贪凉:“喝冷饮吃冰冻食物,是很多人对付三伏天的绝招,殊不知,在大热天吃冷食,会大量消耗身体中的阳气,从而导致阴阳失调,反而更易伤身”。如果本身脾虚的患者,其身体有内热,再食用冰冷食物,会加重其体虚的症状。假如激烈运动后,有些人会一口气喝下冷饮,这样容易因人体局部温度突然降低,从而影响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而造成中暑。
温度适宜:夏季,人体会适时开合汗毛孔,将体内多余的湿热排出体外。如果从高热的环境下,突然进入空调屋内或长期待在空调房,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毛孔突然关闭,这样很容易得“空调病”。环境温度在24℃~27℃是人体最适宜的,而且最好不要对着空调出风口直接吹风。
以静制动:对于一些热爱运动的市民,三伏天最好选择在每天的6时~8时、17时~19时进行锻炼,避开暑时不易中暑。此外,切勿在密不透风的室内进行运动,最好选择在户外运动,但每次不宜超过一个小时。高温情况下,每运动20分钟左右就应休息一次。如果恰逢连日的“桑拿天”,最好暂停运动,以免诱发疾病。此外,在阳光最强烈的11时~16时,没有大事尽量减少外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