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同时也有许多关于这一天的传说和传统习俗。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我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中秋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节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主要包括: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以及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被称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农历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称“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友贺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穗告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习俗包括:
1.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2. 南宋时期,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3. 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猜测明年的运势,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