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如何白手起家

如题所述

李嘉诚身为老板,同时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草创阶段,什么事都是他一脚踢

1950年夏,李嘉诚在筲箕湾创立长江塑胶厂。他取长江为厂名,来自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足见他长江般的雄心大志。只是他没想到,创业不久,就遇到了空前危机:客户退货,产品积压,他一筹莫展??

李嘉诚的创业资本仅5万港元。厂房是租借的,由于数十万大陆难民涌来香港,香港闹房荒。李嘉诚资金紧张,只允许他租廉价的厂房。

厂房里的压塑机亦是破旧不堪,是欧美淘汰的第一代塑胶设备。香港增加许多塑胶厂,业主多是小本经营,就有人专做旧机器买卖。当时谁都不曾料到,扯欧美塑胶商衫尾的香港人,会成为世界塑胶业的大粒佬,出口量居世界第—。

李嘉诚脚踏实地,不动声色去实现他的抱负。勤能补拙,他仍是初做行街仔的老作风,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每天大清晨就外出推销或采购,赶到办事的地方,别人正好上班。他从不乘出租车,距离远就乘公共巴士,路途近就双脚行走。他是那种温和持稳、不急不躁之人,但是行走起来却快步如风。他的时间太紧了,既要省出租车费,又要讲究效率。这种疾走的习惯,李嘉诚保持了很多年。据汕头大学的教师称,李嘉诚在他捐赠兴建的汕大视察,上楼穿堂,步履矫健,陪同他的中年教师都气喘吁吁,颇感吃力。

中午时,李嘉诚赶回筲箕湾,先检查工人上午的工作,然后跟工人一道吃简单的工作餐。没有餐桌,大家就蹲在地上。

第一批招聘的工人,全是门外汉,唯一的塑胶师傅是老板李嘉诚,机器安装、调试,直到出产品,都是李嘉诚带领工人一道完成的。第一次看到产品从压塑机模型中取出来,李嘉诚非常兴奋,破例奢侈了一番,带工人一道到小酒家聚餐庆贺。李嘉诚常说自己是个悭吝之人,他的部下说他悭己不悭人。

晚上,李嘉诚仍有做不完的事,他要做账;要记录推销的情况,规划产品市场区域;还要设计新产品的模型图,安排明天的生产。业余自学是不可间断的,塑胶业发展急速,日新月异,新原料、新设备、新制品、新款式源源不断被开发出来,他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李嘉诚住在厂里,一星期回家一次,几乎把自己埋进了长江厂。李嘉诚身为老板,同时又是操作工、技师、设计师、推销员、采购员、会计师、出纳员,草创阶段,什么事都是他一脚踢。

李嘉诚投身塑胶行业,正顺应了当时香港经济的转轨。加上他对推销轻车熟路,第一批产品很顺利就卖出去。接下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他手里捏着一把订单,招聘工人,经过短暂的培训就单独上岗。他实行三班倒工作制,开足马力,昼夜不停出货。

正当李嘉诚春风得意之时,一家客户宣布他的塑胶制品质量粗劣,要求退货。李嘉诚不得不冷静下来,承认质量有问题。他知道他太急躁了,一味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

他亲自蹲在机器旁监督质量。然而,靠这些老掉牙的淘汰机器和经过短暂培训就上岗的工人,质量还是提高不起来。

雪上加霜,有不少客户拒收产品,还要长江厂赔偿损失!原料商、银行纷纷上门催款,李嘉诚真是焦头烂额。回到家里,母亲见他郁郁寡欢,弄清状况后,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很早很早之前,潮州府城外的桑埔山有一座古寺。云寂和尚已是垂暮之年,他知道自己在世的日子不多了,就把他的两个弟子——一寂、二寂召到方丈室,交两袋谷种给他们,要他们去播种插秧,到谷熟的季节再来见他,看谁收的谷子多,多者就可继承衣钵,做庙里住持。云寂和尚整日关在方丈室念经,到谷熟时,一寂挑了一担沉沉的谷子来见师父,而二寂却两手空空。云寂问二寂,二寂惭愧地说,他没有管好田,谷种没发芽。云寂便把袈裟和瓦钵交给二寂,指定他为未来的住持。一寂不服,师父说,我给你俩的谷种都是煮过的。

李嘉诚悟出母亲话中的玄机—一诚实是做人处世之本。第二天,李嘉诚回到厂里,召集员工开会,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经营错误,说了一番渡过难关、谋求发展的话。紧接着,李嘉诚一一拜访银行、原料商、客户,向他们认错道歉,祈求原谅,并保证在放宽的限期内一定偿还欠款,对该赔偿的罚款一定如数付账。李嘉诚丝毫不隐瞒工厂面临的空前危机—一随时都有倒闭的可能,恳切地向对方请教拯救危机的对策。

李嘉诚的诚实,得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的谅解,但他却不敢松一口气,银行、原料商和客户只给了他十分有限的回旋余地,事态仍很严峻。

他又像初做行街仔那样,马不停蹄到市区推销,然后陆续收到货款,分头偿还了一部分债务。长江塑胶厂开始出现转机,产销渐入佳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