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年黄河大洪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黄河素来被华夏儿女称为“母亲河”,但它又是一条暴怒的巨龙,被称为“中国的悲伤”,中原儿女对这条黄河可以说是既留恋又恐惧。据统计,从西汉文帝十二年到清朝道光二十年的2000年间,黄河洪灾共发生了316起,平均每6.5年就发生一次洪灾,频率之高让人震惊。

1887年春季发生的黄河大洪灾创了世界悲惨史纪录。虽然这次水灾缺乏精确的死亡人数统计,但最保守的估计为150万人,也有学者测算为700万人,成为有史以来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洪灾。

1887年,中原大地河南遭受暴雨袭击,导致黄河在郑州下讯十堡处决口。9月30日决口仅有30余丈,三天过后竟然变成了300多丈,扩大了十倍。凶猛的河水几秒钟内围住了郑州城,水深十几米,瞬间摧毁了中牟城,洪峰到达古城开封时水位高达近40米,完全淹没了开封以东数千个村镇。洪水所到之处,城池遭到水淹,官署、庙宇及居民房舍全部倒塌。

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长期不兴水利,河道管理不善,1887年多条河流决堤,如北运河在通州平定决口数十丈,永定河在下游南七工、芦沟桥、直隶武清、霸州等处先后决口,早在7月21日,黄河便在开州决口,但清政府根本没把这些险情放在心上。面对多处河流决口,统治者首先想的不是迅速抢堵,而是担心匪徒为患,当时清廷命曾国荃回任两江总督、裕禄回任湖广总督,以防范可能出现的人民起义现象。直到10月15日,朝廷才发帑银10万两赈济灾区,而这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10月16日,清政府才命户部开始对郑州的赈灾款进行预筹,准备从各省洋药(鸦片)加征厘税来取得。直到11月9日,朝廷才命令礼部尚书李鸿藻往郑州视察河工抢修情况。李鸿藻算是第一位前往灾难视察的国家级领导。直到1889年1月20日,洪灾已经发生了一年半之时,决堤之处才算合拢。可见当时的政府腐朽到何种程度,百姓生活得多么困苦。

◆知识拓展

◎黄河洪水主要分为伏汛、秋汛、凌汛、桃汛四种。伏汛指发生在7、8月份的暴雨洪水,比如发生于1958年7月的洪水;秋汛指发生于9、10月份的洪水,比如1951年的洪水;凌汛指从11月20日到第二年2月底发生的洪水;桃汛指3月下旬到4月上旬因上游冰凌消融形成的春汛,此时下游山岸已是桃花盛开时,故称“桃花汛”。

★知识链接★

黄河发源于 青海省 青藏高原 的 巴颜喀拉山脉 查哈西拉山的 扎曲 ,北麓的 卡日曲 ,和 星宿海 西的 约古宗列曲 ,呈“几”字形。全长约5464千米,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 冲积平原 ,有利于 种植 ,是 中华文明 最主要的 发源地 。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