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餐式阅读

如题所述

快餐式阅读顾名思义是求速度、易得而无营养。就拿读来说,读书,读报,看、知乎、微博、博客等也在读的范围内。虽然你不屑那些干货类文章总结的很浅薄、很片面,甚至觉得都是错的,但人家就是登的上首页,获得许多赞和打赏。那种速成的文章,拼凑的文章,你看一眼就能筛出来。还有一些文章,看过去觉得很有道理,但经不起推敲,经常今天喜欢,明天就冷淡了。

一个老师说,一个有志于写作的人,刚开始读和写的时候,要攻坚克难。选择一些大部头的书去啃,虽然步履维艰,进步很慢,但会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一个作家写鸡汤文,很火,可能他一辈子就是鸡汤文的水平,止步不前。如果前期坐的了冷板凳,读经典传世之作,不断攻坚克难,由深度的慢慢转向平实的,对自己将来的帮助也更大,作用也更持久。

读大部头的书,也有助于培养眼力。像费力凿了很深的井,喝到的水是甘甜而清冽的。眼力提升了,再回头读大众的普罗文学与经世致用的文章,自然会觉得无味。

曾经花半个月的时间跟小组一起读了《改变》,为了读懂这本枯燥的书。每天写读书心得,一遍一遍返回头去看书。摘抄、总结,列思维导图。反复思考书中的理论,跟自己点点滴滴过去的现在的生活经验结合。虽然写出的心得,文字水平很低,背后融入生活的反思却不少。导致现在遇到一些事情,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书中的理论。闲来无事时,脑中竟会浮现书的内容。我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读的书越多,知识积累的会越多。而有些人浮光掠影读过很多书,水平总也不见提升。

所以平时的阅读要分成两部分。大块的时间用来读大部头经典著作。碎片化的小块时间来读段子、各类文章以及畅销书。工作日就是读,和摘抄看到好的句子段落,然后每天写一篇1000字的文章。周末做读过的大部头书的整理和总结。不能阻止年龄的增长,但智慧的增长是可以凭借个人努力把握的。

工作中分年轻人和中年人,中国人尊老的氛围比较浓,总是拿年龄与资历压人。国外更推崇年轻人,因为他们富有创造力和多元化的知识与视角。其实年轻人和非年轻人都该以谦卑的姿态学习对方。年龄大的专业技能比较强,在一个行业待久了,懂得自然比小辈们多。年轻人善于接受新鲜的知识,把握这个时代的潮流,老一辈也该努力吸收,以至于不被这个时代淘汰。我们都会经历由年轻人向老一辈转变,我希望在这条路上,找到自己真正喜欢的,不断琢磨研究,越来越注重深度而不是广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