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清食记:郏县饸烙面

如题所述

立冬也有几天了,昨晚陪我一个即将走向远方的朋友打游戏打了个通,理所当然的中午醒来了。

洗漱完,这时候其实才是最艰难的,我到底吃什么?

自己做饭吧,就我一个人,外面吃吧,又不知道吃啥。

突然,手机弹出一条广告,具体广告内容是什么我已经忘记,我只记得核心词: 郏县饸烙面 。

于是我穿好衣服抓紧动身,打开手机锁定了一家最近的郏县饸烙面面馆。

因为以前只在长安城吃过淳化饸烙面,而且很好吃,所以我对这次郏县饸烙面有着不一样的期待。

在出租车上我就看了看了郏县饸烙面的典故以及由来,大概是这么个故事:

清朝康熙年间,康熙皇帝指专人对全国风味小吃进行统计上报,而"河漏"也被作为其中一种上报朝廷。一天,康熙寻吃名吃时,看到“河漏”,因其名字古怪而引起注意,随命人做好食之。吃后对其独特的风味赞不绝口。

但因名字“河漏”之谐间与治理河道不协调,心中不快,挥笔把“河漏”改为“饸饹”。

但是吧,饸烙面并不是郏县作为发源地的,而是陕西,根据郏县县志中的记载,据传,郏县饸饹面是明初由陕西传入的。

这不,一会的工夫到了。

店是家小店,看样子是一家人在经营这个面馆,因为我旁边还有孩童的嬉笑声,虽然我很快速的在面馆里寻找了几遍,但是都没找到那几个嬉笑的孩童在哪。

那就专心吃面吧,我点的是一碗饸烙面另外加了五块钱的肉,一共便是十五。

我真的是一个很爱吃肉的人,所以加五块肉是我的习惯,应该不会因为这多加的这点肉吧饸烙面本身的味道变了吧,嗯不会。

面到手了,很大一碗,那个肉量真的很大很大,我在甘肃待的时候,一碗牛肉面加肉也就一两片肉。

可能文字无法形容这五块钱的肉量有多大,总之真的很大。

我先是没要辣椒单独尝了一口。

首先是面,这个面的口感和陕西、甘肃地区的就大不一样了,要比陕甘地区的绵好多,不是因为煮过头了的那种绵,而是在发面、揉面时候就吧这股子绵劲揉进去了。

汤的口也是比较鲜的,不仅仅是表现在纯羊油熬制的辣椒和老锅汤,它是微微有点香料的味道,很淡,但是细细品尝肯定是能尝出来。

最后就是我最喜欢的肉了,这五块钱的肉真的是我没有想到的,它不是什么烂肉坏肉,而是一片片很美味的肉片,但是也没有什么惊艳的,唯一惊艳的可能就是价钱。

然后加上辣子、醋再来尝尝。

醋是一定要加的,哪怕放一点意思意思也要加。

大概的味道是没有变的,只是在基础的味道上加了香味,真的只有香味,那个辣子和兰州拉面的味道有些相像,但又有些不像,因为与面不同的是,饸烙面的辣子是比较粗犷的,辣子是那种很粗的辣椒面和某些香料合成的,相比之下,兰州拉面的辣子就细很多了,但是味道嘛,都是差不多的。

醋只是点睛之笔,就不必多说了,但是没了醋说法就多了。

版权声明:

链接: https://www.kewens.com/archives/19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