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现象比较有趣的化学实验,类似大象牙膏类似大象

如题所述

(一) 白花变红花  
药品:玻璃钟罩、长宽各25厘米的木板、坩埚、扇子、60毫升广口瓶、用滤纸做成的小白花;2%酚酞溶液、35%浓氨水。  
操作:取一块木板,在它的正中开一个洞,洞的大小正好嵌入一个坩埚,坩埚内注入浓氨水,然后用玻璃钟罩罩住。  
将滤纸做的小白花放在酚酞溶液中浸透,取出晒干插在广口瓶里。将瓶放进钟罩,小白花很快变成红花。将红花取出,用扇子对着它扇风,红花又逐渐变成白花。这样可重复做几遍,怪有趣的。  
原理:氨水有碱性,能使酚酞变红。对红花扇风时,氨气挥发,氨水的碱性消失,因此红色的酚酞变为无色。  
(二) 捉迷藏  
药品:2%酚酞溶液、35%浓氨水、浓盐酸;滤纸  
操作:用玻璃棒或毛笔蘸取酚酞试液在滤纸上画一只小猫(或其他图象),把滤纸放在盛有浓氨水的瓶口上方,滤纸上很快出现一只红色小猫;再把滤纸放在盛有浓盐酸的瓶口上方,小猫渐渐消失。可反复操作。  
原理:氨水有碱性和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能使酚酞变红;浓盐酸有酸性和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能使酚酞呈无色。  
(三) 喷雾作画  
药品:稀NaOH溶液、2%酚酞溶液、滤纸  
操作:用滤纸扎一朵花,然后把花浸入NaOH溶液,取出晾干,无痕迹。实验时用酚酞试液喷雾,花变成红色。  
原理:稀NaOH溶液有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四) 密信  
药品:2%酚酞溶液、浓氨水、米汤、碘水;酒精灯、白纸、毛笔  
操作:  
方法① 取一张白纸,用酚酞试液写一封信,晾干后,放在盛有浓氨水的试剂瓶口熏,立即出现红色字迹,再放在通风处,字迹消失  
方法② 用米汤在白纸上写字,干后无字迹,用碘水涂抹,显出蓝色字迹,再放于火焰上烘,蓝色又褪去。  
原理:淀粉遇碘发生化学变化,变蓝色;加热后,反应消失,不变蓝。  
(五)一色变四色  
药品:试管、酒精灯、试管夹;10%氢氧化钠溶液、5%硫酸铜溶液、10%葡萄糖溶液。  
操作:在试管里加入氢氧化钠溶液10毫升,再滴入硫酸铜溶液20滴,振荡,然后加入葡萄糖溶液2毫升,振荡得绛蓝色透明溶液。加热试管里溶液的最上部分。当这部分溶液有红色沉淀出现时,便停止加热。这时可看到溶液由上到下呈现红、黄、绿、蓝四种颜色。  
原理:氢氧化铜的碱溶液被葡萄糖还原先生成黄色氢氧化亚铜沉淀,再分解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黄色和蓝色相混而显绿色,最下面为原来的绛蓝色。
【喷泉实验:
实验用品:塑料瓶(矿泉水瓶或可乐瓶)、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双孔两个);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试液、水。

气体的收集: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迅速放出氨气。

实验操作及现象:①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滴入酚酞,振荡。②按上图一安装好实验装置,双手紧握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③在小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迅速伸入烧瓶内,重新安装好装置,观察现象。可以看到小试管中有气泡放出,烧瓶中空气由D处橡胶管排出,烧瓶中空气排完,D处用夹子夹住,多余的氨气会由尖嘴导管排入塑料瓶中,溶于水后便可观察到瓶中酚酞试液变红色。④反应完毕,用一只手的食指按住瓶塞上的短玻璃管C处,另一只手挤压塑料瓶,使少量的水进入烧瓶,即可形成美丽的喷泉。通过堵住C处手指的控制,可调节塑料瓶中进气量,使之产生一定的负压,这样可控制喷泉的大小,延长喷泉持续的时间,突出了实验现象。

实验优点:①把气体的收集和喷泉实验的装置连成一个整体,无需事先收集氨气,操作简单、易于进行,实验成功率高。②可节约时间和药品,整个实验可在5 min内完成;药品用量少,实验可向微型化方向发展。③喷泉可随意控制,延长持续时间、突出了实验现象。

注意事项:①所加药品的量需根据烧瓶的大小适当调节。②药品的加入要迅速,避免生成的氨气大量外逸,污染教学环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6-09

有的,比如:

    晴雨花:用氯化钴溶液浸湿做好的纸花,用吹风机吹的方式控制结晶水,一开始为粉色,受热或被干燥后呈现蓝色,还挺漂亮的。

    燃糖成蛇:方糖之类(沾上香烟灰)会在酒精引燃下熔化、碳化,迅速膨胀成黑色条状。挺有意思的,只不过是乌漆嘛黑一条,没有大象牙膏颜色好看。

    铝热实验,不过比较危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3-10

10个最令人惊讶的化学实验之一?大象牙膏:我就是我,是最不一样的烟火

第3个回答  2018-06-08
曼妥思可乐,法老之蛇
第4个回答  2016-12-21
木炭跳舞 白糖变“黑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