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考虑某些事情的时候是否应该站在最理性最客观的角度?

如题所述

这是人的天性决定的。当你在驾车突然出现意外情况时,下意识的决定都是采取对自己有利的措施,不管旁边坐的是你妈你爱人还是你孩子,下一个动作才会想到保护亲人,先考虑自己再想到别人,这个例子就是对人本性自私最好的诠释。古人云人不为己,天诛地天,这话虽不符合道德范畴,但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我们所要面对的是如何考虑到自己的利益,但也不要忘记别人也有自己的利益,从自己角度考虑是本份是天性,能从别人角度考虑则是人品,素质,情商,智商,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人生历练,道德水准等多种综合因素的结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4-27
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问题,总是会触及社会的基本矛盾,也会触及部分社会集团的利益问题。但是在开明的社会里是能够达到的,比如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的管理者是人民的公仆,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出现了错误没什么可怕,人民的批评也没什么可怕!纠正了就正确了或走向正确了。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做思想基础的人还有惧怕人民批评的道理吗,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还不能消除人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差异,但人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与社会生活的管理者以及人民的公仆在人格也是平等的。对社会问题的看法,也就是参与社会舆论的权力上是平等的。
第2个回答  2019-04-26
这就是人性,任何违背人性的东西都是浮云。从古至今每个时代都说“人心不古”都说以前的人好,没有坏心眼。其实这就好比老师总是说《你们是我带过最差的细节学生,上一届学生多么多么的优秀》一样。每个人说话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目的,事不关己的时候大家都是道德表率,每个人都是刚正不阿的包青天,可一到牵扯自己那就另当别论了,记得曾经看过一个段子说:爸爸下班回家看到妈妈再打儿子,就劝妈妈打几下就可以,孩子还小不懂事,然后就进了厨房,看到厨房有一锅汤,就盛了一碗喝了,喝完出来说行了,教训几下就可以了,你看你这还来劲了,这时候,妈妈:好好的一锅汤,他把尿撒在里面了。这时候👨立刻变脸:老婆你休息一会,让我来。当然这是个段子,可他也是事实。人就是在事不关己的时候都能心平气和的看待任何事,可一单自己牵涉其中就再也不能淡定了。
第3个回答  2019-04-26
所有的客观和公正,都是相对而言。每个人的认知都不一样,在看待社会问题,发表意见时也一定会首先以自身角度切入。很多社会问题很难分辨对错,你认为的客观和公正,在他人看来有可能是谬论。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社会上的是是非非,总有持不同意见的群体相互抨击。可以说,世界上没有人能客观、公正地看待社会问题。因而,社会上需要权威言论来主导大众对社会问题的认知方向。权威言论的发表者,就是我们现今常说的专家群体,在古代叫智者。他们的知识、阅历和智慧都普遍优于常人,发表的意见自然也较有说服力,更具权威性。
第4个回答  2019-04-26
人与人是平等的,只有平等的心态才有平等的言行,没有刻入骨髓的平等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丰富的知识积累,没有科学的思维和修养,不会有客观公正的言行。客观公正的言行,往往是别人感觉到的,不是自己刻意表现出来的。自己刻意说出来、表现的人往往是伪君子。其实,他人不用与你相识、相知,站在局外看着你的言行,君子或小人一目了然。那些在大庭广众之下侃侃而谈,面带微笑、自信的人,往往获得他人背后的嘲笑。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他人背后谈论的笑柄。人啊,没必要装,与其示人于虚伪,不如示人以真实。因为,即使无知,别人可以善意的给予忠告和解释。而虚伪,人们往往只是接住了你的虚伪而不再言他,让你继续无知、虚伪下去,而自己却不知道,洋洋自得。不读书,缺少教育,太可怕了。
相似回答